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演示实验应突出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高中物理新教材用水平弹簧振子替代以前的砂摆来演示简谐运动的图像,但在教学中发现,它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描绘图线的笔和振子会受到纸和金属杆较大摩擦,不便描绘图像;二是课堂演示时绝大多数学生既不能直接观察到图像的形成过程,又不易直接看到图像。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较好的实验方案,对原实验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1实验器材幼儿用磁性画写板(带磁性笔);废旧铁锁(或金属块);轻软弹簧;支架等。2实验装置将弹簧、铁锁做成弹簧振子(把磁性笔头粘附在铁锁上)固定于支架上端;将画写板放入支架和振子之…  相似文献   

2.
演示实验最突出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简便性和可视性 .在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中 ,只有在作简谐运动的图象时应用实验直接绘制物理图象 ,于是这个演示实验便成为教学的重点 ,演示实验必须是直观简单 ,效果明显 .高中物理新教材采用水平弹簧振子替代以前用砂摆演示简谐运动的图象 ,但实验室拥有的简谐运动图象演示仪 ,存在许多的不足 :(1)描绘图线的笔与板不稳定 ,明显不是匀速运动 .(2 )实验装置结构复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了解其工作原理 ,且每次的实验结果不同 .为此 ,笔者制作一个用磁铁替代毛笔 ,可操作性强 ,能直观演示弹簧振…  相似文献   

3.
物理新教材全日制普遍高中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九章第三节介绍简谐振动图像的演示实验,对学生掌握简谐振动的规律很有帮助,但一般实验室的弹簧振子演示器不能画图像,振动起来,扭摆得厉害。为了配合教学,本人制作了弹簧振子图像描绘器,现介绍于下。1)材料。木块、三夹板、钢丝(直径0.4~0.6mm)、粗钢筋(直径24mm)、铁丝(直径6mm)、开口销、细线等。2)制作。如图1所示。①木架:按图1所示尺寸制成。②振子:将直径24mm钢筋制成圆柱体形状,两端各留一小截并钻孔,挂弹簧用。振子中部钻一稍大的圆孔,插毛笔用。振子质量100g左右。③弹簧:用直径0.4…  相似文献   

4.
高一物理教材中,演示简谐振动的图象用砂摆法,已有不少文章指出该实验设计不太合理,并作了改进,但都不够完美。笔者设计该实验的构思方案是:(1)彻底消除质心的变化,排除摆球在振动过程中来自外来的任何干扰(除空气、摆线的质量);(2)不用流质来描绘图象,使操作简便易行;(3)坚固耐用,器材成套性好,反复使用;(4)便于学生观察。使用儿童写字用的磁性板做该实验能达到上述目的。器材:磁性板、磁性笔、金属摆球、摆线、铁架台、表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简谐图 1运动的图象”一节中 ,有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用弹簧振子画简谐运动的图象 (如图 1所示 ) .但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只是演示该实验 ,并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只有对其“装置”、“演示操作步骤”及“教学的实施”创新 ,开发它的教育、教学功能 ,才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同时尽可能利用身边材料以缩小学校中的学习与社会生活中的差距 .为此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实验存在的主要缺点1.实验采用了水平弹簧振子 ,就必须要求水平杆光滑 ,虽然可利用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对振动图象的教学演示实验,传统方法是采用沙摆来演示。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效果较差,如沙摆的实验中拖动板是否匀速,留在板上的图象不易展示;弹簧振子由于阻力振动次数少,图象短,图  相似文献   

7.
在演示决定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一轻质弹簧下悬挂一根铁棒,然后在弹簧的一端置一指针,演示时通过小指针上下移动距离的大小来比较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此方法有二点不足:(1)可见度较差,后排学生往往看不清楚.(2)不稳定,观察指针时位置仅出现在一瞬间,不可能“从容”地对前后几次演示结果加以分析比较,为此笔者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8.
正一、自制摩擦力演示仪的缘由对于静摩擦力大小的教学,绝大多数教师都采用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拉木块、或用现代科技(传感器)演示给学生看。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拉木块可操作性不强,实验结果可信度、准确性不高;用传感器研究摩擦力大小,效果很好,但操作相对复杂,同时价格比较贵。二、实验装置的制作1.制作材料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木块、细线、粗铁丝、钳子、螺丝刀、钉子2.制作原理:放大法3.制作过程图1是实验室常见的带滑轮的长木板、木块。  相似文献   

9.
在高二物理教材中有十多个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没有现成的仪器可用,有的操作比较困难,但是从讲清教材,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来说,却都是很重要的。另外,根据教学上的需要,还要补充一些实验,和进行一些当堂边讲边做的实验。究竟怎样做这些实验,今把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体验介绍如后。 1.弹簧振子实验。弹簧振子,一般没有现成的仪器,实验时可利用向心力演示器,取下一个较小的球,用另一个较大的,然后拴上一根螺旋弹簧,弹簧要软一些,既能伸长,又能压缩。演示时由于存在摩擦的关系,只能振动几次,但用来说明F=-Kx这个规律,还是比较明显的。 2.振动图线实验。这个实验,要应用砂摆,但如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第一册简谐振动一节,是以第124页图5—1所示的弹簧振子来讲述、分析的。这种弹簧振子的振动,实际上是一种无阻力的理想化的振动。为了紧扣教材,把理想化的实验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本人采取了模拟演示的手法,根据普通型弹簧振子的原理,自制了一个投影式弹簧振子。利用投影仪将这一实验搬上银幕,效果相当好。1 仪器装置  相似文献   

11.
气垫式弹簧振子运用气垫原理,振子所受阻力很小,振动次数多,演示效果较明显。传统的气垫式弹簧振子用皮唧做气源。皮唧的气流是间歇性的。实验时,当脚踏下皮唧时,气垫使振子浮起。振子可自由移动,当脚抬起时,气流不够大,振子没有浮起,因阻力作用而停下。给学生的印象振子是由脚踏皮唧驱动的,演示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徐海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21):53-5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中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等物理量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以及振子的振动原理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传统的教学用具很难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如果采用计算机模拟动画辅助教学则能清楚地演示弹簧振子的振动过程,轻松地攻克这一教学难点。本文介绍如何利用Flash MX的脚本语言制作振子的振动过程。我所做的动画的核心是振子的振动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以及用脚本语言编程严格实现了位移x=Asin(ωt+φ)的关系,从中反映的速度v=Aωcos(ωt+φ)。动画最终实现的效果如图1所示。具体制作过程如下:1绘制…  相似文献   

13.
气垫弹簧振子的理想化气源十堰市十三中白起瑞(442001)中学物理实验室一般都配备有带气垫导轨的弹簧振子,演示简谐振动时,由于振幅衰减较慢,效果很好。但是这种仪器没有专用气源,演示时靠教师用嘴吹。笔者在实践中找到了气垫弹簧振子的理想化气源。它就是一台...  相似文献   

14.
初中三年级物理“电磁铁”一节中,有“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的演示实验。选用的螺线管是原副线圈中的副线圈,在它的上方附近,固定一根下端挂着小铁块的弹簧(课本第二册217页图10—28)。给螺线管通电时便吸引小铁块,使弹簧伸长,以弹簧伸长多少来显示螺线管磁性的强弱。但实际上,接通电路时,无铁棒插入的副线圈磁性很弱,对铁块的吸引力很小,弹簧不会有明显的伸长变化,学生无法观察。因此,用该方法演示电流强度对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影响或线圈匝数对磁性强弱的影响,效果都很差。这是许  相似文献   

15.
秦洪银 《中学物理》2012,(11):40-40
单摆简谐振动图象的描绘是高中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方法是用沙摆绘制,后虽经不断改进但总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如沙漏、水滴法,振子的重心会发生变化,导致摆长、周期发生变化,图象失真;毛笔描绘法,振子受阻力作用,阻尼明显等.为了克服以上缺点,获得更理想的简谐振动图象,笔者采取了用紫外线和光致变色材料配合使用来描绘图象的方法.具...  相似文献   

16.
李卫平 《物理教师》2003,24(10):27-27
直观地显示简谐运动的图像有利于高中学生理解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新高中物理教材(试验修订本)中,是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在弹簧振子的小球下安装一支记录用的笔P,在木板上面放一条白纸带,当小球振动时,沿垂直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笔P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这一新的实验解决了原来用砂漏摆实验所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第二册教学参考书第42页介绍了“匀速圆周运动的投影是简谐振动”的演示实验:简谐振动用弹簧振子,匀速圆周运动用固定在电唱机转盘上的小球。用改变弹簧的松紧,使二者达到同步。实践证明,后者很难成功。我们改用直流电机代替电唱机,用可变电阻控制其转速,效果良好。兹介绍如下: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对简谐振动的演示常采用弹簧振子在水平面上小幅左右振动来实现的,如图l所示。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简单、方便,但其不足之处就是由于运动平面摩擦阻力的缘故,振子的振幅会越来越小,直到停止振动,所以这种演示方案只能算是一种近似的模拟,为解决上述矛盾,笔设计了一种新的演示方案,其装置的原理  相似文献   

19.
对于纵波,由于大纲不要求研究其波的图象,因此,对弹簧中产生纵波,往往重视不够,现就使用螺旋弹簧中的纵波演示器,所能演示的范围,作一介绍.演示器的构造,如图所示. (1)T=2π(m/k)~(1/2)的观察:将弹簧从a处与振子脱开,让小球A偏离平衡位置,放手后让其振动,叫学生记下振动的周期(或观察频率也行),再将小球A下移到a处,让其振动,学生清楚看到振动的周期变小,教师再简要分析;弹簧片变短时,k要增大,故周期变小. (2)观察波速一定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让弹簧与a脱开,使B振动,可以清楚看到一系列纵波,由  相似文献   

20.
下面提供两种用FlashMX制作弹簧振子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直接制作图1是课件运行窗口图,点击开始,即可以看到逼真的弹簧振子振动效应。制作方法:第一步,启动Flash,按Ctrl 8新建一个MovieClip(电影剪辑)对象,命名为“振子”,确定。用椭圆工具(OvalTool)在工作区绘制一个以发射状渐进色填充的小圆或导入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小球。第二步,新建一个MovieClip(电影剪辑)对象,命名为“弹簧”,确定。先在工作区绘出一圈弹簧(用椭圆工具OvalTool绘制一个椭圆,去掉填充,用铅笔工具补绘两只脚),然后用复制、粘贴的方法,由1圈变2圈,2圈变4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