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所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到现在已经一百年了。马克思这篇为列宁称之为“出色的著作”,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同以拉萨尔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路线长期斗争的产物,是对拉萨尔机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策略和世界观的彻底批判和清算。正如恩格斯所说:《哥达纲领批判》“第一次明确而坚定地表明了马克思对拉萨尔从他开始从事鼓动工作起就采取的方针的态度,并且同样地表明了对拉  相似文献   

2.
斐迪南·拉萨尔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也是德国工人运动史上机会主义的鼻祖.对拉萨尔这个总的评价,是没有异议的.但对拉萨尔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鼓动工作的看法就很不一致了.弗兰茨·梅林在他的《马克思传》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两书中,赞扬拉萨尔的鼓动性著作“给几十万德国工人指出了走向新生活的道路”,说拉萨尔是“德国工人阶级在当时历史情况下所需要的开路人”.在目前一般采用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中,对拉萨尔的鼓动工作不是完全否定,就是避而不谈。我们认为,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观点是不对的,回避问题的做法也是不妥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是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评论拉萨尔的悲剧《济金根》时提出的著名论述。对这一论述的理解历来存在争议,但是,不少同志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恩格斯的这一论述当作悲剧定义,认为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各种悲剧的基本特点,因此喜欢用它去套各种类型的悲剧作品。例如,有人认为,“针对拉萨尔的悲剧公式,马克思、恩格斯提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同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十分重视。他在《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中指出:“性格是各人不同的”,“写出性格来就会有不同的人物”。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如此。马克思批评拉萨尔的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我感到遗憾的是,在性格的描写方面看不到什么特出的东西。”恩格斯批评倍克的悲剧《绍尔》:“倍克——他那漫无边际的混乱的空想使他不能塑造出性格来”,都说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性格的塑造,在文艺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科学地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了关于社会产品分配形式,论述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也就是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必须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深刻地批判了拉萨尔的“分配决定论”。拉萨尔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贫困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而不是资本主义剥削,只要按照“平等权利”把“不折不扣”的产品分配给社会上的一切成员,这样就可以进入到社会主义。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  相似文献   

6.
《哥达纲领批判》蕴含了马克思的公正思想。不理清马克思在这一文本中对拉萨尔主义公正观的批判逻辑,就无法清楚把握其基本思路、理解其理论观点。马克思通过比较分析和逻辑归谬的方法,批驳了拉萨尔主义公正观的一系列错误,指出拉萨尔主义公正观关于公正的基本规定、不公正产生的原因、实现公正的基本原则等方面都存在重大理论问题。从马克思的批判逻辑中可以发现,生产要素是马克思公正观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搞文艺理论乃至不搞文艺理论、只是接触到一点文艺的人,都很熟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写给斐迪南·拉萨尔的信,这两封信评论了拉萨尔的革命悲剧《弗兰茨·封·济金根》的成败得失,并探究了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源,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名篇。马克思在信里劝拉萨尔“更加莎士比亚化”,恩格斯的信虽然没使用“莎士比亚化”这个词,但通篇讲的内容,归纳成一点,仍是要“莎士比亚化”。每个读了这两封信的人,都会感到两位革命导师艺术  相似文献   

8.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拉萨尔在纲领草案中避开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空谈所谓“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这个反动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判。马克思指出:“‘劳动只有作为社会的劳动’,或者换个说法,‘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德意志统一大潮中,出身于资产阶级的拉萨尔,却担任了“全德工人联合会”主席,而后违背马克思、恩格斯的意愿。选择了与俾斯麦的合作,客观上推动、加速了德意志的统一。拉萨尔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其对德意志民族统一任务的认识、民族主义的影响及其贵族式的英雄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10.
“被曲解了的形式正好是普遍的形式,并且在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是适于普遍应用的形式。”这是马克思在1861年7月22日从伦敦写给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光辉命题。它是马克思在深入批判拉萨尔唯心主义历史观、法学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我们的文艺、美学研究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无产阶级与农民结成同盟军的问题上与拉萨尔主义进行了长期的、激烈的斗争.工农联盟是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同盟军的问题,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争取农村劳动者的支持,才能取得胜利.但是,以“普鲁士皇家社会主义”为特征的拉萨尔主义,却顽固地站在普鲁士容克地主的立场上,污蔑农民,诽谤农民革命运动,反对工农联盟.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农民同盟军问题上,与拉萨尔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农民问题上首次与拉萨尔进行的斗争,是在一八五九年围绕拉萨尔的《弗兰茨·冯·济金根》这个历史剧的评价,和农民战争的性质问题而展开的.在此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农联盟的原理已有明确的阐述.并且予见到,“总有一天贫困破产的农民会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①.特别是他们通过一八四八——一八四九年欧洲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进一步论述了工人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马克思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在巴黎六月起义这两大对立阶级的搏斗中,一切阶级和政党都联合成为一个秩序党来反对工人阶级,农民受骗站到资产阶级方面去了,所以革命遭到了失败.马克思特别强调说:“在革命进程还没有把站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国民大众即农  相似文献   

12.
一拿破仑不但是法国史上,而且是世界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各经典作家对他作过不少评论。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其评价的主要倾向是肯定的;而列宁、斯大林对他的评价却基本持否定态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法国人在从事于革命的时候,总不能摆脱对拿破仑的追念。”他们称其为“英雄人物”,“真正的、伟大的波拿巴”,并不象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而列宁、斯大林从未作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条路线斗争的光辉文献.在批林批孔斗争中,学好《哥达纲领批判》,对我们坚持革命,反对复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和反潮流的革命精神,反对中庸之道,识别林彪的反革命两面派真面目和“克己复礼”路线的极右实质,回击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潮,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德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乡.在一八四八——一八四九年革命以后,德国资本主义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工人阶级迅速扩大.一八六三年五月德国工人阶级在莱比锡召开了全德工人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德工人联合会.但是,由于当时德国工人阶级不成熟,全德工人联合会的领导权落到了资产阶级野心家、反革命两面派、内奸、工贼拉萨尔的手里.斐迪南·拉萨尔(1825—1864)出身于富商家庭,抱着资产阶级个人野心,在一八四八年革命高潮中投机革命.他口头上宣称自己是《共产党宣言》的“拥护者”,  相似文献   

14.
文艺是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形象是以人物形象为主构成的。对比是刻划人物形象的一种常用的有效的艺术手法。马克思在论莎士比亚的悲剧时说:“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恩格斯在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指出:“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这封信中,几次用对立、对比、对照这些概念来谈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描绘。鲁迅先生也重视运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他说:“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种人来比较衬托的,例如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近代史教学中,讲述到德意志统一时期的工人阶级以及十九世纪晚期的工人运动时,都要提到拉萨尔这个人物。因此,对拉萨尔在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主要历史功绩的评价和对他的错误观点的批判,是非常必要的。批判拉萨尔的机会主义纲领和策略,能够使学生进一步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这对于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jZ科学共产主义的杰出文献。在这篇光辉著作中,马克思通过对“哥达纲领”草案和拉萨尔主义的批判,阐述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马克思在这一著作中提出的许多原理和观点是正确的,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仅就其中几个方面,JR系我国实际,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的剧木《弗兰茨·冯·济金根》是有过一些称赞的。称赞它的“结构和情节”“比任何现代德国的剧本都高明”,它的个别场面的描写“是特别成功的”,它反对了“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见《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四卷339—346页,马克思恩格斯给拉萨尔的两封信。以下引文凡不另注明,均本此)。除此之外,两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反映拉萨尔的机会主义悲剧观念的《济金根》采取了严肃的批评态度,从而否定了拉萨尔笔下的济金根的悲剧形象性质,对拉萨尔自认为成功的悲剧创作进行了驳斥。正是在对拉萨尔的《济金根》的批评中,恩格斯明确地提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完善的关于革命悲剧的定义,维护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革命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18.
三、文艺创作的理论主张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阐明了文艺创作的性质 ,提出了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美学要求 ,而且还在总结文学史上许多重要作家的创作经验的基础上 ,深入地论及了文艺创作这种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生产的各个层面 ,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带有普遍规律性的创作理论问题 ,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理论的基础。1、艺术表现——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历史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时 ,针对他创作中不从生活真实历史出发 ,而从主观观念出发 ,提出了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地表…  相似文献   

19.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一书,是马克思字义著作中一部极为重要的纲领性文献,是乌克思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原则,同拉萨尔机会主义进行不调和斗争的光辉纪录,是我们用以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和批判修正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在当前批林批孔斗争中,重温马克思在将近一百年前写成的这一光辉著作,对于我们彻底批判孔老二和林彪“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认清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于1875年5月,为了批判德国工人运动中的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实行合并时所拟的纲领草案而写的。在这部光辉的著作中,马克思对《哥达纲领》中所接受的拉萨尔机会主义观点作了严正和尖锐的批判,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科学地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基本原理,并给我们提供了在革命原则上和机会主义进行斗争的典范。菲迪南·拉萨尔是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机会主义者。他于1825年出生于德国布累斯劳城一个富商的家庭里,曾在布累斯劳的一所中学和莱比锡的商业学校学习过。1848年革命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