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方伦理学中一直存在"德性论"和"幸福论"这一争论焦点.作为基督教伦理学的奠基人物.奥古斯丁在继承前人思想遗产,批判传统"幸福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幸福就是拥有上帝"的命题.本文围绕这一命题.对奥古斯丁"幸福论"的产生背景、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并进一步揭示了其伦理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哲学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观的变革当代中国哲学的命运—刘奔教授访谈录为市场社会创建公正道德规范体系—王海明《新伦理学》研究合法性危机还是合法性希望—关于意识形态重建的哲学思考比类逻辑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维特点析论从“至善”的角度看阿奎那对奥古斯丁的补正及与近代启蒙价值的对接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个人道德需要看论马克思生活唯物主义的本质内涵 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 侯才(1)杨粗马拥军卑立群(l) 店代兴(l) 绍立群(2) 茜荃(2) 刘素民(3) 王海明(3) 粤立群(4)当代家族企业研究综述与展望中小企业集群与晋江经济增长分析风险…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论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经历了自人性到神性的转向。神性文论或文艺神性论是西方文论的独特之处,指西方学界神性视野下关于文学艺术的探讨和阐述,其殊异之处是推崇上帝或神的艺术才能、文艺特性,全部文学艺术必须把上帝或神作为指归。文艺神性论肇源于古希腊,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发展于古罗马,代表人物是斐洛和普罗提诺;繁荣于中世纪,以奥古斯丁、阿奎那为代表;衰落于文艺复兴。斐洛、普罗提诺在西方文论转向途中,扮演了非常关键而重要的角色,他们层层推进,步步进逼,先后将西方文论逐渐推向神性。最终将西方文论推至神性巅峰者,乃奥古斯丁。奥古斯丁在借鉴先人,尤其是普罗提诺文艺神性论的前提下,在文艺本质、文艺创作、文艺鉴赏、文艺功用、美的看法等层面,彻底将西方古代文论推向神性巅峰。  相似文献   

4.
儒家对于"心性论"思想的探索始于孔子,而"心性论"思想的真正创立者是孟子,他提出人性具有的"善性"是"心性论"思想具有的本来面目,人性具有的"善端"是"心性论"思想的道德情感的根本依据,"尽心、知性、知天"的"心性"认识论和方法论.并构建了以"人性论"为基础、心性修养为内容和道德价值为取向的儒家"心性论"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心性论"在后世获得空前发展,尤其是经历唐代韩愈、李翱的儒学复兴运动,及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创建,儒学"心性论"不断理论化、系统化,而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理论.最终,儒家"心性论"思想由"人性论"、"伦理论"、"修养论"走向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从而构建了全方位的、立体的、全息的儒家"心性论"哲学体系和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自由、心灵与时间:奥古斯丁心灵转向问题的文本学研究》(张荣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2011年入选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文库"纯粹哲学"系列再版)是作者继《神圣的呼唤:奥古斯丁的宗教人类学研究》之后又一力作,实乃"十年磨一剑"!如果说,《神圣的呼唤》(简称)是从人类学视角对奥古斯丁哲学的宏大叙事,那么,《自由、心灵与时间》(简称,下同)则是对奥古斯丁哲学著作《论自由决断》和《忏悔录》的文本  相似文献   

6.
大象版《历史》选修②第一章第三节“链接阅读”部分介绍了卢梭的《忏悔录》,并配以书影“卢梭《忏悔录》中译本”(左图)。可是仔细观察该书影,我们不难发现,该书作者并非卢梭而是“【古罗马】奥古斯丁”。许多细心的同学困惑不解:奥古斯丁为何人?是不是卢梭的一个笔名?奥古斯丁(354~430)又称圣·奥古斯丁,与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并称为基督教神学的两位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在哲学中,是个极其重要的伦理学范畴.古往今来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理解,但大都认为幸福是人生生活的潜在动力和最终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至善,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并且与感观快乐相协调;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是一致的;幸福就是至善、符合德性、快乐、公正、完满、自足的生活.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托马斯·阿奎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多元化异质性的时代,在一些人追求道德至善的同时,难免有另一些人对道德产生怀疑、不屑甚至践踏。道德底线说的不断张扬及其与道德至善论的论战使得道德教育在至善的高标与底线的坠落之间徘徊犹豫,不知何去何从。道德教育要培养道德圣徒还是要培养守法公民?它们各自的局限何在?道德教育又该如何反思自身?  相似文献   

9.
在孟子的思想论体系中,"求诸己"有着丰富的内涵.也正是通过"求诸己"的多层理论意蕴,才凸显了孟子伦理倾向的典型性特征.孟子内倾型的伦理思想得失兼存,之于当今的道德建设是有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戴震"理"概念的价值和道德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少研究者认为戴震的"理"主要是一个表示客观法则的概念,这一看法与戴震的反理学姿态有关,他用表示"物之则"的"理"取代理学的具有至善价值的"理",在本体论内排除了"理"的价值和道德含义,但并没有放弃在价值和道德的层面使用"理"这一概念,这是他既反对理学又向原始儒学回归的为学倾向所致。与理学不同的是,其"理"的价值和道德内涵是通过认识这一环节获得的。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文史知识的丰富对读写能力的提高,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学生懂得文史知识越多,就越能促进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反之,文史知识很贪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思政课的内在属性,二者相统一是办好思政课的必然要求,对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具有重要价值.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但在思政课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去理论化...  相似文献   

13.
从词源学考证,异化是一个含义丰富且有争议的概念。而到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青年马克思时期,异化理论主要有三种形态:外化、异化和对象化。从异化观中引申出来的美学观点在异化与对象化关系、人的本质和审美层面等问题上表现出不足,因此可以从历史和唯物的、自由和实践的角度提出:美是具体的肯定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最自由的显现,其显现过程就是自由的实践,显现方式就是形象。  相似文献   

14.
浅析高校科技产业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产业的创新,实行“两权分离”、“校企分开”是前提,建立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是核心;加速改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关键;资产投入与辙出机制的创新是重要内容;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是保证。  相似文献   

15.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介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坚持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把培养服务于以大化工为主体的工科专业和自动化过程控制重点学科为代表的电类专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7年评为北京市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  相似文献   

16.
老庄美学中的重要范畴“虚静”,与中国古典美学“天人合一”的传统密不可分,是达到物我两冥的审美境界从而达到自由生命的前提条件。它肯定着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表现着自由生命特别是内在精神生命,充分荡漾着生命之流。  相似文献   

17.
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代神话学史上有影响的神话-仪典学派进行了反思和检讨。通过探讨民间庙会在近20年来复兴的过程中,为谋求更充分的合法性而对神话或者神话要素进行的解构和重构,认为神话与仪式的联系并非机械不变,实际上双方都处在不断变迁和重建的过程中,所以其关系应当在“动态的互动过程”中予以考察;神话的解构和重构是各地庙会谋求合法性的策略之一,其方式多种多样;“民间”并非一个均质的整体;追求政治合法性的过程,主要只是民间精英与官方政策之间的对话、协商与较量。  相似文献   

18.
“生死学”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所创立。傅教授将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命学”和西方对死亡现象做客观研究的“死亡学”统合为“生死学”。为了使每个活着的人、尤其是离死亡尚远者都能从对生死的研究中获得教益,提升现代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品质,还需要大力开展生死哲学的研究。本文将从生死学、生死哲学产生的学术及社会背景入手,分析生死学与生死哲学的学科特征、主要研究的议题,并阐述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家Hall提出的高、低语境的概念为语境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国的高语境文化产生基于谮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和集体主义价值现,而美国的低语境文化产生则是基于其民族大熔炉的事实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及其单一事件时间行为模式.二者之间的差异研究为中美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了宏观的视角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体育与高校体育产业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校体育、高校体育产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明晰了各自概念的范围 ,给出了高校体育和高校体育产业结构图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