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心和谐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价值观念。内心和谐与否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外部的社会环境。人的内心和谐是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当代社会中,存在的许多现象暴露出人们内心的不和谐。要想达到内心和谐就需要注重自身修养,进行良好的自制和调节。  相似文献   

2.
内心和谐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价值观念。内心和谐与否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外部的社会环境。人的内心和谐是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当代社会中,存在的许多现象暴露出人们内心的不和谐。要想达到内心和谐就需要注重自身修养,进行良好的自制和调节。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个体的内心和谐,内心和谐追求人的心灵的圆满与统一,它是一种良好心态、专业能力和崇高境界。建设社会公众的内心和谐,需要各种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精神资源的供应和支撑。  相似文献   

4.
内心和谐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心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内心和谐,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要实现内心和谐,就必须创设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薛成玉 《考试周刊》2011,(12):217-218
和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和重要手段。教师的内心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内心和谐。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内心的和谐决定着这个人的生存状态.良好的心态是内心和谐的标尺.要做到内心和谐,就应有越挫越奋的开阔胸怀、积极的心态、明智的思维方式和乐观向上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自我和谐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社会人才素质的表现之一,本文从大学生内心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入手,通过相关的心理学理论阐释了自我和谐的内涵,并结合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了导致自我不和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心和谐是前提和基础。每个个体的自我身心的和谐,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基础。完善自我、宽厚待人、融入社会是实现个体内心和谐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9.
内心和谐,是党员干部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发挥工作推动力,体现自身抗压力,保持宽松和谐关系营造力的重要内因。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利益交换原则和能者为尊的价值观念,人的价值导向容易产生偏差,如果没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控制,容易使人产生名利失衡、修养失调和行为失范的状况。因此,党员干部要实现内心的和谐,需要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用先进的文化滋养自己,从而实现自己与岗位和谐发展,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圆融和谐。  相似文献   

10.
<正>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或者说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人的和谐发展;而人的和谐发展要靠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的核心理念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以实验科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知识,因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工具理性的张扬;又因为认为只有自然科学知识是"有用"的,导致了实用主义的教育观,从而否定带有价值判断的人文科学知识,直接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应在反思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模式及方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主要部分,公共生活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基本境域,社会和谐是良序公共生活的直接表征,所以,公共生活伦理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的公共生活伦理意蕴主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公共和谐”。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这一理论的提出,受到全党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又一次掀起了宣传、研究和谐理论的热潮。本文从和谐理论的渊源、内涵、发展历程及路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时期,重温这些理论思想,进行和谐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先进的和谐观,其关于促进人的发展与防止人的异化并重、大力发展生产力与防止两极分化并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防止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并重、开发自然与保护自然并重的思想,无疑对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背景下,切实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和谐、思想和谐以及党员干部言行和谐,即加强高校党内和谐建设,也是当前我国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党内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的治党理念。实现党内利益关系和谐要注重党员的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关注党员利益诉求表达和话语表达权;坚持反腐倡廉,这是调整党内利益关系和谐的重要措施;关爱党内"贫困和弱势群体",这是解决党内利益和谐问题的关键所在;党组织要为党员提供各方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党内和谐主要是指党的思想和谐、政治和谐、组织和谐。党内是否和谐决定了党的事业的成败,党内和谐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率。但是,当前党内还存在种种不和谐,主要表现在党内腐败现象不断发生,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自行其是违背党章,一些领导干部错误的政绩观,以及在用人上任人唯亲、作风上搞家长制等问题,因此必须坚决予以克服。要充分认识党内和谐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要严格执行党章,按照党章规范党员的言行,统一党内思想;要进一步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要增强党的纪律性;要牢固树立为民执政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论党内和谐     
强调党内和谐既有着深刻的历史依据,又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它是党在历史上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新时期新任务的必然要求。同时,加强党内和谐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关键。在新的发展时期,党内和谐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提高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在提高思想水平,注重政治方向,完善组织制度,坚持反腐倡廉,增强执政能力等方面加强建设,确保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