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介绍了中国古代女性学创作简况,指出中国古代女性学创作存原着二度模仿现象和其创作过程显示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其忧患意识的启示召引下,后来的中国近代现女性作家以创作的成绩拓破了男性主义的封闭圈子,实现了学生态4场中男女发生态的初步平衡。  相似文献   

2.
贞节观是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女性贞操问题的单方面要求。通过明清拟话本小说中出现的大量贞节烈女形象,我们可以窥探到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的男性作家对于贞节观的再解读。中国古代男性作家对于贞节观的理解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即无条件服从性,兼顾性,以保全丈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既渴望爱情、又要女人贞节。  相似文献   

3.
夏商周时代。在以父权为中心的私有制家庭取代以母子血缘为核心的自然形态的过程中,贞节观念产生了。秦、汉以后,开始崇尚女子贞节,对女子婚前守贞的要求逐步强化。秦朝和汉朝采取处罚和奖励的措施劝导贞节,贞节观念渐渐衍变为片面针时女性的要求。当然,总体上秦汉时期的贞节观念还较为宽泛。汉代记录女性事迹的文献,由刘向的《列女传》、班固的《汉书》到班昭的《女诫》,实现了女性人格由胆智才华为重向贞顺节义为重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现代如挂作家文本为基础,考察贞节观对待统女性的身心压抑,进一步探析由此而出现的三类观念或处事方式发生异化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主要以杜十娘、王昭君、刘兰芝三个古代女性的悲剧婚姻为代表,探究"被婚姻"给她们带来的痛苦以及她们对封建礼教的抗争,从而揭露出女性悲剧婚姻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女性坚守贞节既有投入成本,即代价,又有一定的收益。其代价可分为个人代价、家庭代价和社会代价三类;其收益亦可分为个人收益、家庭收益和社会收益三类。通过对比,结论为古代女性坚守贞节在封建时代之“净利润”为“负利润”,没有最终受益者;在新时代之“净利润”为“正利润”,其受益者主要是男人,女人也受益,但基本无害。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诗歌与女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男作家的创作题材离不开女性,男女之情影响男性作家的创作,中国古代涌现了数量可观的女诗人。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的"女神"地位、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女主"地位、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的"女人"地位、父系氏族社会和父权社会中女性的"女奴"色彩地位四个方面探析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女性文学研究已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可是其研究重心多落在现当代文学阶段.以近十年来众多相关文献为基础进行综述,力求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做一个较为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古代女性的价值实现及其文学的悲剧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女性的全部现实生活不在社会,而在家庭,古代女性在爱情,婚姻关系中的被动与不稳定形态,赋予以独特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心理状态,古代以女性为中心的爱情学,也因此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是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殊画面:举凡中国古代两性层面关系的人物:丈夫、嫡妻、侍妾、情妇,都被作者聚拢在同一场景,藉由他们间冲突矛盾的生发,展现出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点及规律:战场转移下女性内部的自戕与互残。在生日宴会的喜剧性氛围里,展示出对中国古代家庭女性生命境遇的悲情思考。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广泛,主题丰富,从多方面反映了周代社会面貌。其中反映婚姻礼俗的作品,展示了婚姻制度发展的历史痕迹。文章从内婚制、先从妇居制、媵婚制、收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期,在官方的大力倡导下,贞节观对妇女的束缚前朝未有。但与此同时,社会中下层仍存在着大量的寡妇再嫁现象和婚外性行为。上述现象的存在不能简单地归结于社会外在因素的影响,妇女自身的诉求和主观能动性亦在其中发挥了作用,贞节观并没有成为部分中下层妇女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姜方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13-114
柳永词作的特色,其词风的转变,尤其是其中部分女性意象词中情感的“隐讳”寄托,客观上是作者个人情感与封建正统势力包括主流文学审美标准矛盾冲突下的结果。其词作一方面满足、迎合了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到词中,实际上是以“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描写手法写人、物,以此来“隐含”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达到隐讳的寄托。  相似文献   

15.
单元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6):38-41,58
陈学昭的杂文是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杂文不仅延续了“五四”所提倡的女性解放、男女平等、人格独立等现代思想意识,而且更为贴近女性生活现实,对男权社会有大胆的反叛和尖锐的揭露,因而更具冲击力,体现出20世纪中国女性觉醒初期反叛黑暗、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是真正的女性言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应该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贞节观念的世俗化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贞节观念自先秦萌发,伴随着西汉中期“独尊儒术”的推行,经董仲舒、刘向、班固、班昭等人的发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朝廷和官府对贞节的褒奖以及世家大族的推动下,贞节观念由社会上层逐渐向社会中下阶层传播;到了东汉时期,女性寡居守节、遇暴殉节已成为社会所推崇的做法,从而使得两汉时期的贞节观念呈现出一种世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更加重视婚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同时,婚姻观念也发生着质的变化。基于此,通过阐述日本婚姻丰富的文化内涵、思维意识形态和客观物质的发展,展示日本不同时期对婚姻不同的理念。这些理念的改变对日本男性和日本女性在婚姻生活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也是婚姻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但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文明向上的婚姻家庭是最终的理想。了解日本婚姻观有助于加深对日本婚姻文化的了解,并会对下一代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女性散文对两性关系的思考是女性主体建构的重要方面。上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洞穿了男性偶像的虚妄和父权文化所建构的爱情神话的虚幻,反思女性在寻找爱情偶像的过程中自身主体性的消泯,从而在正视男性精神缺陷的基础上,回到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女人与男人的日常生存中,建构一种全新的男女互为主客体的主体与主体间关系。  相似文献   

19.
笔者分类考察了《元史.列女传》[1]所载的贞节妇女生活状况,结合当时社会对妇女守节的实际认同程度,探讨了元代婚俗、政策、法律及理学传播等几方面对元代妇女贞节观的影响;认为终元之世,元代社会(包括妇女本身)的贞节观是比较淡薄的,只是到元代中期以后才略有所加强,体现出元代妇女贞节观的渐变特色。  相似文献   

20.
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探析——以黄石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当代社会中具备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强自尊的女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的探讨,引导女大学生们认清恋爱的实质,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能自主、自愿裁定是否选择大学恋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