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的青年作家柔石,原名赵平福。有一个财主喜欢上“平福”这个名,柔石就改名为赵平复。但“柔石”这个笔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赵平复原籍浙江宁海。在明代,这里有一位为人刚正不阿的名儒方孝孺。他由于忠于惠帝而反对燕王朱棣以武力夺取帝位,以致其10族被杀。宁海人追念方孝孺,建有方孝孺祠,祠前  相似文献   

2.
读了《语文月刊》1993年第8期上傅勉之先生《柔石的“迂”是贬词还是褒词——与张文斌先生商榷鲁迅对“迂”的态度》一文(以下简称“商榷”),很高兴。高兴的是它激起了我旧话重提的兴趣。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十二年前,笔者在《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1—12期)上发表了拙作《<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札记》,其中有一节谈到柔石的“迂”。结论是:“鲁迅先生赞美柔石的‘迂’”。论据是:①鲁迅先生用“(柔石的)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暗示:“台州式的硬气、方孝孺的骨气”就是柔石的“迂”的第一个含义。②柔石在“碰  相似文献   

3.
“矮个子,三十多岁,瘦瘦的脸孔,黑而带卷的头发遮着耳朵,鼻梁上架着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走路很稳重,看起来像个教员。“(《红旗飘飘》)这就是1931年入狱时的柔石。鲁迅由柔石想到了迂直悲壮的明代义士方孝孺,而柔石的家偏偏又正与“方祠”为邻,且在方祠前,有一座桥,叫“金桥柔石”。柔石撷取了后两字作为自己的笔名,这“柔”与“石”,不正是他人品的两个方面吗?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柔石时说:“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象也有些这模样的。”我在讲解这段文字的时候,除了说明柔石和方孝孺都是浙江宁海人,还简略地介绍了方孝孺被杀害的经过。史载: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带兵打到南京,从侄子的手里  相似文献   

5.
左联作家赵平复 ,笔名之一曰“柔石”。赵帝江在《柔石传略》(见《中国现代作家传略》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 5 33页 )中说 ,柔石故乡在浙江宁海县城之西的方孝孺先生祠堂之前。那时 ,祠前有座桥 ,称“金桥柔石” ,笔名柔石即源于此。余览此 ,谓“金桥”可解而“柔石”难谕。桥为金则善 ,石而柔 ,复何可取 ?赵平复与林淡秋先生合译的《丹麦短篇小说集》 ,在他殁后的一九三七年出版 ,林署名淡秋 ,他署名金桥。这是笔名源于“金桥柔石”的一证。但“柔石”究属何意 ,久思而不得。因治先秦文学 ,于检阅《说文解字》之际 ,忽见《厂部字》下…  相似文献   

6.
刘德武 《语文知识》2005,(12):32-32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的课下注释中有这样一句话:“建文四年,惠帝的叔父燕王朱棣起兵攻陷南京,自立为帝,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他坚决不从,惨遭杀害,被灭十族。”有的同学问,一般都是株连九族,为什么这里说是“被灭十族”呢? 原来,“十族”指的是宗亲九族再加上门人(学生),“九族”指的是高祖、曾祖、祖、  相似文献   

7.
鲁迅对柔石作过这样的评价:“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鲁迅是在回顾总结自己的长期观察体验后提出这个结论性意见的,因而也是符合柔石为人实际的。从开始懂事起,柔石就注意“修养品性,完美人格”,对刚正不阿的先贤方孝孺等十分敬仰,以为楷模。即使后来担任了一官半职,依然克己奉公,以至被人视为“书呆”。他刻苦自勉:“社会是黑暗的,有的时候,做坏的人得便宜,做好的人吃亏。但我们因此做坏  相似文献   

8.
孟森《明清史讲义》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明朝建文帝]少子文圭甫二岁,幽之凤阳,至三世以后,英宗朝方出之,年五十七,尚不能辨牛马……。(中华书局1981年版,上册第84页)这段历史故事出自《明史》卷118“列传第六”。它说明的是:明代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死后,本想另立一个儿子燕王朱棣为太子,但限于封建皇朝的规定,却不得不立朱标的次子允炆为太子。允炆继位后,称恭闵帝。朱棣不服,后来起兵发难,把恭闵帝赶下台,自己夺得了皇帝的宝座,为明成祖。当时,建文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文中,有三个地方用了典故。其一,从柔石的硬而迂想到他的明代同乡方孝孺;其二,从柔石被捕,鲁迅自己逃走提起《说岳全传》里高僧坐化的故事;其三,从自己纪念战友没有写处懂得了向子期《思旧赋》只有寥寥几行的缘由。乍一看,每一处都是出于行文的需要,信手拈来。实际上,这些古书上的人物事件,都是经过精心地挑选安排,用来表达作者  相似文献   

10.
一、1402年“靖难”之役,燕兵入南京后,明建文惠帝下落问题,成为明史五百多年来悬而未决之谜。二、广西地方志有关建文帝事迹的纪事:(1)《宜山县志》是“明惠帝云游至庆远。”(2)《武宣县志》是“建文逊帝微眼南下,云游到此(武宣仙岩)。”(3)《徐霞客游记》是(横州)“宝华山上有寿佛寺,乃建文君遁迹之地。”三、广西地方志的纪事,对明史研究提供了一些新材料,对解决明建文惠帝下落问题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写好议论文 ,不仅仅是方法上的问题 ,对于论据的选择也有很高的要求。在各种论据中 ,事实论据是最常用的 ,而历史史实又是事实论据中最有力的论据。因此掌握运用历史史实作为论证材料是很必要的。鲁迅是现代杂文大师 ,他很善于运用历史典故、历史结论、历史常识来使抽象的思想、事理形象化。“兴发于此 ,意归于彼” ,好似信手拈来 ,随意挥洒 ,但却涉笔成趣 ,虚实结合 ,论证深刻 ,鞭辟入理。他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 ,用了三个历史典故 :由柔石的硬、迂想到他的同乡方孝孺 ;由柔石的被捕、作者的逃走提到了高僧坐化的故事 ;由自己纪念战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悼念文字。全文五段:第一段,写和白莽的三次会见;第二段,写和柔石的亲密交往;第三段,写和白莽、柔石在“左联”一起战斗;第四段,写柔石等的牺牲以及作者的悼念;第五段,写作者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全文的线索是明确的:写作者和几个青年作家的交往;重点也是明确的:写白莽和柔石。顺序呢?也应该是清楚的:前三段写烈士的生前,后两段写烈士牺牲前后,即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也就是时间顺序写的。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第一段为什么写的白莽而不是柔石。从作者对他们了解的深浅和与他们接触的疏密说,应该先写柔石;从作者  相似文献   

13.
关于柔石生平柔石原名赵平福,浙江宁海县(清代属台州)人。家乡有一座“柔石金桥”,柔石这个笔名,就出自这里。柔石在杭州读省立高等师范时,正连“五四”运动席卷全国。新思潮、新文化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老师中有叶圣陶、朱自清、李叔同等,同学中有冯雪峰、丰子  相似文献   

14.
所谓“藏义”修辞格,是指在一定语境中用极简练的词语来表达丰富的思想和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使语言表达收到“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的效果。一般说来,它有词和单句两种形式。“藏义”修辞格以词的形式表现时,往往包含在一个句子之中。如:“原来如此!……”(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此例句的语境是:“……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如此”是指示代词。在这里,其表面意思指柔石等爱国青年被杀害,柔石身中十弹这一残酷事实;其深层意思则蕴含着作者十分强烈复杂的感情:一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抄录了柔石的狱中书信,信的署名不是柔石,也不是赵平福或赵平复,而是“赵少雄”。“赵少雄”是谁?课文没有注解。其实,“赵少雄”就是柔石,准确地说,是柔石此时的化名。陆方在《上海英烈传》第二卷里详细地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1931年1月17日下午,柔石来到汉口路东方旅社31号房间,出席党内一部分同志反对王明的秘密集会。不幸,他和林育南,以及‘左联’作家胡也频、殷夫、冯铿等与会同志遭到租界巡捕房逮捕。被捕时,柔石化名赵少雄,声称是北新书局的编辑,他被巡捕押着去北新书局对证。”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  相似文献   

16.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是西晋历史上一位颇受非议的人物,晚近史家和学人均将其作为女人干政、扰乱西晋政治和开启八王之乱的罪魁而大加贬斥,并因此把“八王之乱”的时间界定为从贾后开始执政的惠帝元康元年(291)到光熙元年(306),长达16年之久。实际上从惠帝元康元年(291)到永康元年(300)贾后执政这一段时间里,“朝野安静”,“海内宴然”,政局是稳定的,无甚“乱”可言。我们应摆脱“女人祸水”之类封建旧史观的束缚,对贾后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八王之乱”的时间也因此应从永康元年(300)四月开始算起,肇乱者是赵王伦,而不应把这笔帐算在贾后身上。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对“左联”五烈士的纪念性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道:“他(柔石)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文中的“迂”本来是贬义词,指人的言谈举止、行事处世拘泥于陈旧的准则,迂腐固执,不切实际,不适应新时代。而作者在这里却是用来颂扬革命青年作家柔石对旧社会恶势力寸步不让,坚贞不屈,对革命事业执着忠诚,耿直  相似文献   

18.
(练习见本刊八五年第一期) 一、勤出成果。|马克思写……震惊世界的成就.|可见……概莫能外. 二、这段话分三层。第一层,从“天气愈冷了”到“收到了没有?……”。表现了作者对柔石的殷切惦念.第二层,从“但”到“中了十弹”。表现了作者对革命青年惨遭屠杀的震惊和对反动派的残忍卑劣的愤怒.“原来如此!……”是第三层.反  相似文献   

19.
方孝孺乃明初大儒宋濂之门生,字希直,又字希古,浙江宁海人。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后蜀献王将该书斋易名为“正学”,故世称“正学先生”。其著作今存《逊志斋集》及《方正学先生集》等。洪武时任汉中府教授,惠帝时任翰林侍讲,颇受器重。燕王朱棣谋反夺得皇位后,令方孝孺投降并起草诏书,他却写了“燕贼篡位”四字,并写下著名的《绝命词》,以声讨奸臣贼子谋国罪行,于是被杀,并株连亲友达数百人之多,“文字狱”自此更趋升级,故钱谦益于《列朝诗集小传》记述曰:“正学殁后,文学之禁甚严 ” 作为历史人物的方孝孺,其耿直品德久闻于世,而其文论主张及文学思想却鲜为人知,实有必要加以整理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和沈从文的《丈夫》,是三十年代异彩纷呈的小说创作中引人注目的作品。柔石和沈从文有着大不相同的生活道路和艺术追求,然而在1930年的1月与4月,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典妻”、“赁妇”的视角,来探索生存的价值。柔石在1924至1931年的七年文学生涯中,给我们留下了为数不多但弥足珍贵的作品。早期的《疯人》、《旧时代之死》、《三姊妹》等,写的是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