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薛丽丽 《记者摇篮》2006,(12):54-55
报纸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进入了“厚报”时代,且不说南方的广州诸如《南方都市报》,本地发行超过百版。就是在大连本地,六七十以上的版面也属常态,由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版面在引导读者,利于在报摊上抢眼的作用。翻翻都市类报纸,一版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要闻版了,如今人们习惯称一版为封面版。不仅是一版成为封面版,伴随着厚报,新闻以其不同的内容或版组形成的分叠也同样在其打头的版面以导读形式,强化、扩张最重要、最主要或最可读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4个版、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40个版、80个版,甚至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 报纸越出越厚,不仅仅是一个量的问题。报纸竞争是报纸质量、报纸版面各方面因素的比拼,因此报纸版面的形式创新和厚报的版面特色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被作为报纸竞争的有力…  相似文献   

3.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 ?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 4个版、 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 40个版、 80个版,甚至 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可以这样说,当今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报业竞争是厚报出现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不断向信息化迈进的标志。   一、厚报时代的版面特点和形式要求   报纸越出…  相似文献   

4.
现在一些读者对于日报越来越厚、特别是报纸上的广告越来越多啧有烦言。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厚报”尚未有穷期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报纸步其他发达国家之后尘,版面不断扩张。日报由过去常见的四版普遍扩至上十版,以至四五十版、七八十版也不少见。有人不禁要问,这样的扩版何时是尽头?现在,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发达国家的日报版面扩到了何种程度?以美国为例,美国日报每天的版面通常都有数十版到数百版。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笔者在美国客座访问一年,旅居在南加州圣地亚哥市,该市惟…  相似文献   

5.
吴艳 《新闻世界》2011,(5):123-124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报纸开始不断扩版,报纸版面逐渐增厚,中国报业进入"厚报时代"。《南方都市报》从2001年开始日出70余版,号称"中国最厚的报纸"。2004年3月31日,《南方都市报》推出"成熟2004"特刊,总计14叠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纪录"。2007年11月1日起,在深圳市场的零售价涨至2元的《南方都市报》的零售市场份额由45%下降到26%左右。而深圳的另一份都市报《晶报》的零售量则直线上升了40%~50%,快速扩大和巩固了在深圳市场上的地位。从《南方都市报》和《晶报》在深圳本地的角力中,我们了解到中国都市报的竞争较为激烈,特别是同城同质报纸的较劲,这使得单纯凭借扩版、做厚报吸引读者的模式将会发生转变,转为把内容做得更加精准而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报纸版面改革不断加快,不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报纸,头版悄然出现了一个新兴事物——导读。1987年以前,中国的所有大报都是对开4版,版面少,内容也少。1987年,扩版之风自《广州日报》刮起,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据统计,被称为"扩版年"的1993年共有130多家报纸增扩了版面,中国的报纸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进入了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导读?从广义上说就是要通过版面元素的组合引导和方便读者快速阅读,从狭义上说指报纸的第一版开设“导读窗口”,为读者了解厚报的内容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8.
徐苏 《传媒观察》2004,(3):36-37
我国报业正处在一个充满竞争而又迅速发展的时期,增加版面、扩充内容,成为报纸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报明日100版”、“本报明日200版”,一沓沓厚厚的报纸,让人们在不经意间感到:报纸已悄然进入了“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9.
1995年至2004年,全国报纸的种数基本没有变化,基本上维持在2000种上下;但报纸印张总量却由1995年的359.6亿印张,增长到2003年的1235.6亿印张,增长了2.44倍。也就是说,全国报纸的版面平均增加了两倍多。厚报已成为大部分报纸经营策略的首选,几十版成为当前报纸的常态,超过100版甚至200版的报纸也开始出现。伴随厚报的是与报纸成本相差悬殊的低定价,几十个版的报纸只卖3角或5角钱,甚至比把报纸当废纸卖还便宜。这种低价厚报的发展模式在广告大幅下滑、读者信息消费心理发生变化、新兴媒体抢占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是否合时宜,值得商榷。报业广告…  相似文献   

10.
扩版:厚报时代的必然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宇 《新闻知识》2001,(3):19-21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厚报的时代。   似乎说不出具体开始的时间,中国的报纸变厚了。无论是对开的大报还是四开的小报,都由过去传统的 4版,或者多一点的 8版,变成现在动辄十几版的报纸,多的甚至达到几十个版。今天,当人们手持厚厚的一大迭报纸,绝大多数人已经习以为常。实际上,报纸版面的增加本身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读者又是天天与报纸见面,对报纸版面变化的敏感度早就钝化了。只有研究报业扩张的专业人士以及密切关注报纸发展历程的热心读者,才会对报纸版数的变化拥有深刻的印象。 中国报业涌动扩版大潮   读者所…  相似文献   

11.
面对都市类报纸相继兴起的一轮又一轮的扩版和扩张高潮,有些地市报纸由于财力、人力及当地客观实际需求等各种主客观原因,一时还不可能迈入“厚报时代”,但在版面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主动出击,积极满足读者需求,提供内容更多、领域更广的信息呢?开辟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密集型的文摘版面,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它既解决了版面有限的问题,又使地市报纸从另一个层次上迈入了“厚报时代”,有效地参与了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2.
厚报时代的杂志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静 《新闻实践》2004,(1):54-55
2003年11月26日,今日早报改扩版。除了内容、形式力求推陈出新外,版面也增至56版。而在这之前的一个月时间里,钱江晚报、都市快报、青年时报也相继扩版。这意味着,杭城都市类报纸进入厚报竞争时代。 厚报时代的来临,是报纸吸引读者、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现在,希冀靠创办新报而取胜市场几乎成为一种奢望,努力把自己现有的规模做大,成为许多报纸抢占先机的基本对策,“扩版增容”便成为主要的手段。而日益个性化的读者对报纸的信息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为报纸增厚提供了现实基础。 那么,如何在新一轮的“厚报”之战中出奇制胜呢?盲目的外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报纸媒体的改革发展也日新月异,对版面、内容以及宣传方式的革新与变化,自然是报纸适应形势参与竞争的最主要的手段和途径。而作为报纸上具有特殊功能、特殊卖点的文摘版,也正在全新的背景下表现出新的特征。一如今,文摘版的地位已远不如前些年那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性。一方面,在许多报纸上,“文摘版”这个名字不见了,似乎它已越来越远离了我们的视线;而另一方面,属于文摘范畴的内容却又似乎无处不在地嫁接于各色报纸版面,甚至已成为某些报纸内容的主要来源。一些有新闻价值或可读性较强的稿件往…  相似文献   

14.
石晓奕 《传媒》2016,(22):35-36
20世纪90年代,都市报发展最强劲的时候,许多都市报每天的报纸版面都是上百个,厚厚的一叠放在那里,比杂志还厚。一百多个版面把很多重要的消息都淹在里面,如何才能发挥吸引眼球的作用,只能是橱窗陈列式的封面。于是,推介可读新闻、导读重大消息的封面成为厚报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4个版、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40个版、80个版,甚至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可以这样说,当今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报业竞争是厚报出现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不断向信息化迈进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应对“厚报”冲击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国内不少报纸在变厚。经过近年来的几次扩版潮之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报纸,一般都有几十版,甚至上百个版,读者拿在手里的是厚厚的一叠。有专家认为,我国报业已步入了“厚报时代”。与这些动辄几十个版、上百个版的“厚报”相比,我国绝大多数地市报在新闻的信息量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目前,大部分地市报纸的版面只有对开四版或八版,有少部分甚至还是四开四版。而由于财力的限制以及缺乏扩版所需要的广告源的支撑,对大多数地市报而言,要在短期内大规模扩版是不可能的。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高速公路网络迅猛发展,从省城等大城市通往各…  相似文献   

17.
时统宇 《青年记者》2007,(11):76-76
今天,研究报纸的版面特色多少给人以“老气”的感觉,至少算不上是“显学”,因为一说起报纸的特色,要不说说厚报、广告、发行量、报业的冬天……似乎就太传统,太不与时俱进,太难吸引人们的眼球和鼓动人们的耳膜。而我对《深圳特区报》版面特色的定量分析的目的,实际上是想说明这样一个定性结论:媒体永远是内容为王,内容为王是媒体的第一要务。厚报、广告、发行量、报业的冬天……  相似文献   

18.
在媒体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传统的信息载体——报纸,也变得越来越厚。许多报纸由过去的四版、八版,变成现在的十几版,几十版,报纸变厚渐成一种趋势。所以,有人预言,我国报业已经进入“厚报时代”。头版是一份报纸的开始,也是读者阅读的起点。对于一份报纸而言,其竞争力、获取读者的注意力首先取决于头版。尤其在如今这样的“厚报时代”,要想使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世界》2008,(10):109-109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的晚报、都市类报纸进入厚报时代。厚报时代的反业赢利模式是以严重的成本倒挂为基础.结果是成捆的报纸未到达读者手中便被报摊主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在此情况下,减少报纸版面不但可以极大地降低因新闻纸涨价而产生的成本压力,而且可以减少捂报卖废的经济驱动力。然而,就都市报而言,如果减少版面,广告的占版率就会提高,报纸内容就会相应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报业广告市场仍为买方市场,提高单位广告面积的价格来减少广告版面的方式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20.
邓榕  杨旭明 《新闻界》2004,(6):87-88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信息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均呈现海量化、多样化的特征。原有版面容量难以满足人们的多元信息需求,厚报因此应运而生。《广州日报》自1987年后六次扩版,率先进入厚报时代,2000年达到对开48版,此后厚报风靡全国。众多晚报和都市类报纸,一般为36版、48版和52版,遇到双休、重大节庆和活动,一般出64版、68版、72版甚至100版。传媒研究者称:我国报业已步入“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