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缨花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 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 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 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相似文献   

2.
马缨花     
季羡林 《新读写》2008,(12):60-61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相似文献   

3.
4.
钟敬文先生在《季羡林散文全编·序》中用四句诗来评价季先生的文章:“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长。”这四句诗正是对季羡林散文风格特点的极佳概括,说得通俗明确些,就是自然、真实。季先生国学根底深厚,又懂多种语言;饱经忧患,又见多识广;  相似文献   

5.
季羡林先生是学者散文家中对散文用情最深、用力最多的一位,其散文创作历经六十年而不辍。质朴单纯的个性造就其素朴的散文风格;其作品借助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和独特传奇的内容吸引读者,以真挚的情感表达感染读者;其文中丰厚的学养显示其学者散文特色。  相似文献   

6.
季羡林是一位闻名中外的学者,也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创作为情而文,取材广泛,不拘定格,异彩纷呈,始终贯穿着一种文如其人的平实素朴的风格韵味,有真挚之情,而且丰厚深沉,委婉细腻,是不曲不隐的本色写作。  相似文献   

7.
说到育人教书,不能不提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一样宝贝——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即俗称的“国学”,但几十年来,在国人心目中,特别是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这件宝贝的身影正渐行渐远。据2009年7月18日《羊城晚报》载:7月1日,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北京辞世。搜狐博客网做了一个网上调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ICON”。  相似文献   

8.
2010年3月,我在顺德参加了第二届两岸三地散文教学研讨会,荣幸地观摩了四节非常优秀的散文教学课,并聆听了多个著名学者与专家的点评,的确受益匪浅,下面就感受最深的地方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相似文献   

9.
回忆性散文《一面》是阿累应约为黎烈文主编的《中流》月刊纪念鲁迅逝世专号而作,写于1936年10月。它以小见大,是鲁迅纪念文章里很有特色的一篇,后收入《鲁迅先生纪念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10月19日初版)。选入初中语文课本(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