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锴 《语文知识》2006,(7):45-46
中国的文人有走到哪里写到哪里的毛病,尤其是到了秦淮河这样艳丽的地方,那些得志或者不得志的男文人们都以为找到了温柔乡,不写点什么文字便不算得文人了,如果那些风流韵事自己没机会做或者做不来,也可以遥想一下当年祖师爷们如何如何,意淫一番聊以自慰吧。  相似文献   

2.
汉乐府民歌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形式多是以叙事为主的。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五言体、杂言体的直接源头。文人拟乐府诗创作从东汉时开始繁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文人抒情言志的一个重要载体,之后历代文人多有创作。以致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文人拟乐府对汉乐府民歌的继承点在哪里?又有哪些突破与创新?本文以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及陈琳拟作为例,试图做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叫文人其实是不容易界定的,我们说知识分子是文人吗?或者学者是不是文人,好像有一点划等号,可是你又会觉得学者有时候太严肃,知识分子你会觉得只是读了很多书,文人的意义好像更大。宋朝的文人除了读书、是学者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生活的品味,重视生活里面怎样喝茶,不追求权利与财富,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在哪里。《竹林拨阮图》这幅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4.
赤壁情结     
《新作文》2007,(11)
千百年来,还有谁比苏东坡更像一个文人?神州大地,还有哪里比得上长江赤壁的壮怀激烈与浪漫伤怀?文人与武夫是相对的,必须腹有诗书。但并非有文化的人就是"文人"。科举制度后,文人是中国历史一个社会范畴,他们是社会的"士",文化精英,什么都要学习和知晓,经史子集无所不读,所谓"一者不知,儒者之耻。"  相似文献   

5.
<正>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乾隆盛世年间的文人黄景仁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无奈和辛酸。做书生难,但书生总比不是书生要来得踏实——内心有东西,走到哪里都是风景。我从小生活在书香门第,父母是中学同学,上世纪50年代的学子。父亲考取华东师大,母亲更厉害,响应国家号召,考取当时非常荣耀的山东工学院,在那时,是很牛的事。当然,我祖父一辈更加有名  相似文献   

6.
提起写作,一定得提生活,上至文人学者,下至初学孺子,都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其中叶圣陶先生总结得最为精炼,他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这么简单的道理,任谁都明白。可是,生活在哪里呢?小时候,泥巴里有我们的生活;蚯蚓里有我们的生活;溪  相似文献   

7.
一列火车因故停驶。乘客们突然惊呼起来,原来,在窗外山坡上的草丛中,躺着一只崭新的保险箱。乘客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箱子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有人遗失的,还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箱子里面有什么?乘客们会怎么做? 请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下下期话题阅读下面的材料,顺着情节的发展,为《打赌》续写一个结局。一个银行老板和一个文人打赌──如果文人能够连续15年深居在一间屋子里,整天看书,闭门不出,不接待来客,银行老板就愿意输给他一大笔款项。文人同意了。于是,日复一日,冬去春来,他天天在屋里坐着读书…  相似文献   

8.
凡是欣赏过潘天寿画的人都知道,潘的画不论是丈二巨幅,或是斗方册页,都给人以大气、骨气、简洁、设色古艳,题疑巧妙之感.潘天寿的画以他的格调高华为人所称道.潘天寿是一个文人大画家,他传统根底很深厚.他继承了青藤、石涛、八大、扬州八怪、吴昌硕历代诸家文人大写意画一路,他走的是大道,不是小道,他的艺术不仅娱人眼目,更震撼心魄.他的这些艺术特点究竟体现在哪里方面呢?几年来,经我品赏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什么?是语言与文学,是语言与文字,是语言与文化,是口头语与书面语,还是其他?没有人说得清楚。我的理解:语文应该是诗意的风景!陈继儒说":文章是案头之花鸟,花鸟是地上之文章。"花鸟组合成的风景永远值得文人流连忘返。余秋雨先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豪情与气魄,把语文的魅力演绎尽了,语文在他身上如熠熠闪烁的宝石,走到哪里,亮到哪里。可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课堂魅力在哪里?作为语文人,每走一步,都有喜悦、有疑虑、有思考、有探究。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自己,调整自己,寻找自己。怎样在课堂运作中不断品味自己,比照自己,关照自己的角色位置,这是常讲常新的问题。“我”在哪里?“我”应该是谁?这要看对语文教育做怎样的理解。一、语文课堂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述与沟通一个生命要走进另一个生命场,生命之间要相互更迭,相互映衬,要在个体生命中勃发出健康的生活色彩,必须调动一些手段,铺垫起生命之间的桥梁。余秋雨先生说:“中学生恰恰处于将成年而未成年的时期,一切都在被塑造,课堂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文士知识结构的分析,认为文人大多有收藏情结,而《金石录后序》使笔者从中对文人的收藏情结多有感悟,了解到文人收藏大概有如下几个特点:痴、博、耐、厚。另外李清照在这篇后序中对文人收藏的动机也有所阐述:文人收藏研究的终极目的是修身养性,愉悦性情。  相似文献   

12.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其使我觉得悲哀……”由此看来,  相似文献   

13.
文人不政     
余秋雨曾经在游览柳祠后发表过这样的感慨,大凡在文学上有较高造诣的文人,其政治仕途多半失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虽然也有文人从政的成功典范,但他们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文人,因为他们政治家的身份早已将“文人”两字遮住了。所以文人不政也就成为古往今来文人的共同归宿。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不政”和“文人”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是统治者不太放心的文人,觉得他们牢骚太多,又易结党结派,还常说些令人心烦的事,所以常找个机会就把文人贬到哪个角落里去了,眼不见为净。另一个是文人之所以名垂青…  相似文献   

14.
有清一代,在文人中间普遍兴起了竹枝词的创作热潮,包括在朝安逸文人、从军文人、基层官员文人、谪戍文人、旅行文人、西部本地文人等在内,他们尽管境遇不同、身份各异,但都热心参与,一批结构严谨、音韵优美而通俗质朴、内容丰富的西部竹枝词相继问世。这些作品深刻展现了广阔西部的风土民情,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本文就此文学现象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坤 《文教资料》2005,(29):165-166
一个人是否能够被培养成为物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早期所接触过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哪里有兴趣,哪里便有记忆;哪里有兴趣,哪里便有动力;哪里有兴趣,哪里便有创造;哪里有兴趣,哪里便会有成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么他就会一步步地进入知识、文化、科技的殿堂,就会发掘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就会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想培养出优秀的物理专业技术人才,就必须从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入手……  相似文献   

16.
某一天,这个世界上所有拥有手机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条有头无尾的短信:哪里有人类,哪里就一定会有什么?短信最后还说,所有回复短信并答对这个问题的人,都将会拥有一生享用不尽的幸福。小孩子说:哪里有人类,哪里就一定会有梦想。年轻人说:哪里有人类,哪里就一定会有挑战。中年人说:哪里有人类,哪里就一定会有责任。老年人说:哪里有人类,哪里就一定会有回忆……作家说:哪里有人类,哪里就一定会有故事。哲学家说:哪里有人类,哪里就一定会有思想的闪光。画家说:哪里有人类,哪里就一定会有一道亮丽的风景。政治家说:哪里有人类,哪里就一定会有劳动…  相似文献   

17.
在六朝志怪书中,存在看先代文人经民间传说或后世文人的演绎加工,逐渐在志怪作品中显现神异特征的现象,笔者将其定义为"文人神异化"现象,其特征大致有见识之广博异于常人、有方术异能等.通过对文人神异化现象的定义、阐释,避开较为通行的"佛道影响说",从民间宗教、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文人自身的心理结构中,找到文人神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历代文人题大庾岭诗歌中可见,因大庾岭地理特点和不同时代文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抱负的不同,题大庾岭诗歌的价值内涵也就有其共同性和特殊性。题大庾岭诗歌作者群具有特殊性,主要有被贬南迁及北归的文人,南下任职的文人,为国奔走的文人。诗歌内容主要体现在描写大庾岭的自然风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这三个层面上,表现出个人的审美倾向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文人是中国古代社会旅游活动的主体。明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各阶层的旅游活动逐渐活跃起来,文人旅游尤为兴盛。文人的旅游活动包括出游前、旅游中、旅游后三个阶段,本文以西南地区为例,着重探讨了明代文人出游前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出游前的准备包括确定目标、搜集资料、邀约游伴、准备游具等;到西南地区旅游的文人在出游前抱着或重或轻的惧游心态;西南地区文人在出游前通常有卜行、饯行、折柳等习俗活动。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学兴起的原因丰富多样,有以批判纠正文坛陋习为主,有以文人领袖号召为主、有以纯地域文化影响为主等,其表现形式亦各不相同,有松散文人群体、文人社团、文学流派等,地域文学的生命历程亦相差径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