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邮票发明之前,信件是由收信人付费的。传说一对贫穷的年轻恋人因付不起邮费,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外工作的小伙子在信封上做个记号,姑娘不用打开信封就知道他的情况了,于是“拒收”信件,也就省了邮费。今年2月4日英国发行的《问候系列2003》(新的问候系列邮票第3套)真的把这个故事变成了现实,这就是“互动式”邮票的功能:收到信时,只要一看邮票,便知底里。不过邮费是省不下的,因为寄信人是要付费的。所谓“互动”是指用户可以在邮票上留下自己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各国相继印制邮票,邮票的知识性日益显现出来,于是就有了“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这一名言,这是邮票的文化功能。集邮的日益发展终于使邮票发行部门尝到了甜头,印制成本极低的邮票到了,集邮者的邮册里安家落户,邮政部门不用担心为发行的邮票去付出邮政劳务。当今纪特邮票的第三功能即特殊商品功能,终于呈现出强大的经济作用,发行邮票已成为世界各国邮政财政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出版的外国邮票目录不多。这里说的外国邮票目录不是以某一专题结集出版的,而是将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及地区发行的全部邮票汇集成为一部邮票目录的工具书。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了10部这类的外国邮票目录。  相似文献   

4.
吕凤翥 《集邮博览》2001,(12):13-13
1987年,澳大利亚发行了一枚有关糖尿病的邮资封,邮资封的构思和设计别出心裁,利用信封的正反两面,以漫画形式图解了糖尿病的病因和治疗。整个正面是一幅完整的漫画,把国名和邮资安排在右上角,游离在漫画之外。打破了通常那种邮资图的形式。漫画的标题是《糖尿病病人血流里的每日戏剧》,以通俗幽默、生动活泼的手法向人们宣传有关糖尿病的知识。这也正是澳大利亚糖尿病协会的宗旨之一。  相似文献   

5.
《蜀·系辞》云:“伏羲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远古时,沿河而居的人们随着火和石斧的应用,为适应捕鱼和渡河的需要,创造了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划桨行舟”(1996-10-3,  相似文献   

6.
单留 《上海集邮》2002,(9):32-33
本刊去年第11期郑启五的《“大运会”成了“残运会”》批评2001-15-2“锻炼身体 勇攀高峰”邮票的设计,“运动员的腿脚居然被描绘得犹如拄着的拐  相似文献   

7.
在商品化社会中,邮票很难保持"阳春白雪"的纯文化高雅姿态而"洁身自好"。邮票"下海",掀起朵朵商品化大潮的浪头来,也是在所难免,其实商品文化也是当今多元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在新加坡看到了邮票与著名企业商标的第一次大规模亲密接触,在新西兰看到了邮票与电影《指  相似文献   

8.
赵宁 《中国集邮》2000,(2):13-13
美国邮政的邮票部曾经赢利数十亿美元,而且不用作广告。轻轻松松就拥有了700万的集邮爱好者。60年代末期。是美国集邮的黄金时代。每四个小孩中就有一个是集邮的。浩浩荡荡的集邮大军为美国邮政带来了巨额的“新邮收入”——即集邮者只购买新邮,而不实寄,从而节省了邮政服务。但是美国的集邮大军后来却严重萎缩了。到了1993年,每75个小孩中才有一个集邮的。真正的“铁杆”邮迷只有25万,而且集邮爱好者的平均年龄为63岁,几乎纯粹是老年人的爱好了。  相似文献   

9.
宝木 《中国集邮》2000,(4):25-25
90年代以来的第二次邮品销毁行动正在实施,许多邮人都十分关注这次销毁邮品的规模是否很大,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编年邮票数量更加令市场人士敏感,毕竟这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邮市今后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更正     
徐智勇 《上海集邮》2002,(10):37-37
’97上海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举行时,朝鲜邮政不但参加了活动,还发行了纪念小型张,其图案选用蓝天白云下新建不久的上海博物馆与周边楼群建筑、草坪。当时,这座作为上海文化建筑工程之一的博物馆,在竣工不久就被搬上了描绘上海新景象的美术明信片,加上朝鲜邮政为这届邮币博览会启用了纪念邮戳,在会  相似文献   

11.
马耳他和不丹邮政已报名参加中国举办的第2届外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并向活动组委会寄来了他们推荐的参评邮票及小型张,同时寄来参加展览的2002年全年邮票。现将其中一些邮票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瑞士联邦位于欧洲中西部,为永久中立国。2002年9月成为联合国的第190个会员。长期以来,瑞士邮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国际上享有很好的口碑。本文择要介绍瑞士近年来若干代表性题材的邮票。 邮票日系列  相似文献   

13.
国家邮政局计划于2000年3月7日发行《龙(文物)》邮票一套6枚。该套邮票选取不同时期文物中龙的形象作为主图,其中有一件堪称国宝级文物,这就是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龙”(图1)。  相似文献   

14.
吴伟忠 《集邮博览》2003,(5):54-54,55
前几天遇到一位久违的邮友,谈起天来未能免俗,三两句话就说到投资邮票的事情上。我随口问他近期买没买些邮票,谁知却勾起他二十余年前的一桩憾事。二十余年前的某一天,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上海太原路邮市买《庚申年》邮票,那时面值8分的《庚申年》已卖到2元钱一枚,他将三个月的工资和奖金共200元全带在身上(当时他每月工资还不到60元),准备买100枚《庚申年》藏在家里,以便日后升值与人交换其他邮票。谁知他一到邮市,《庚申年》已涨到2.2元1枚,他一算200元只能买91枚《庚申年》  相似文献   

15.
徐洪 《上海集邮》2002,(10):46-46
今年第6期“咨询窗口”列举的新中国珍邮中,对大一片红注明“无旧票”,但在笔者案头即有3枚的资料。其一为1998年4月30日台北蟠龙邮票公司第6期通讯拍卖的3263号拍品,在下端正中偏左处有戳痕。其二为中国’99世界邮展期间中邮大地公司的4107号拍品,右上角销“89支”戳(见图),以47万元落槌。其三为2000年中邮大地春拍的4009号拍品,右侧销“1969.2.21”日戳,中上品,拍卖结果不详。  相似文献   

16.
1995年,安庆市政府提交了《申请发行安徽地方选题(黄梅戏)邮票的报告》,省政府很快将《黄梅戏》列入安徽地方选题邮票的候选名单。1997年,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邮电局等就《黄梅戏》邮票的选题进行研究,确定全套为4种,并拿出了《天仙  相似文献   

17.
黄山 《上海集邮》2002,(1):36-36
在英国2001年3月12日发行的全套4种《天气》邮票中,27便士票是世界上第1种热敏变色邮票。在其票面的右下角有一片蓝紫色的云彩,当用手指触摸这里时,云彩的颜色就会因手温而逐渐变为淡蓝色,当手指离开后几秒又会重新变回原来的颜色。这是英国首次在邮票印制中采用热敏材料,造就了世界上第1种热敏变色邮票,为当前标新立异、花样百出的邮  相似文献   

18.
阿松 《中国集邮》2000,(11):30-30
进入2000年以来,国家邮政局先后发行了“2000-特1&;#183;港澳回归,世纪盛事”双加字金箔张和“2000-2&;#183;春节”小版张两种计划外邮品,且发行量分别只有500万和50万,明显低于2000年新邮的平均发行量。在一些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看来,这种“计划外邮品”的发行表明了管理层有“救市”的意图,与1995年发行的“世乒赛”小全张、“桂花”无齿小全张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被认为是“济市良方”,然而,它们发行至今已有几个月了,邮市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19.
宝木 《中国集邮》2000,(5):27-27
除了发行量影响邮票的市价外,设计印制的好坏也常常左右集藏者的购买欲望,这是一个令投资者不容忽视的环节。尤其是一些题材上佳、设计精美、印制绝佳的邮票,往往在后市中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投资价值,因此邮票的面孔同样重要,在发行初期是仅次于发行量而成为左右市价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兴之所至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它"装"在我的集邮册里已6年了。此话怎说?大都会博物馆的规模要比上海博物馆大好几倍,可它没有上海博物馆那样幸运--才建几年就登上了中国邮票。早在1870年筹建的大都会博物馆,老也上不了美国邮票。1970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00周年,美国还发行了以野生动物为主要图案的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