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哈尼梯田的保护原则是动态保护与多方参与,保护途径是发展有机农业、生态旅游和实施生态补偿。我们的研究从PPT模式入手,探索如何应用PPT模式,将哈尼梯田遗产地生态保护与当地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腊姑同株哈尼梯田总面积达5000多亩,位于黄连山自然保护区边缘,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重点保护片区之一。开展基于PPT模式的乡村生态旅游,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首选战略。通过实施PPT战略,有利于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对生态理念视角的农业文化遗产内涵研究界定的基础上,针对红河哈尼梯田开发中所出现的问题及矛盾,提出融人生态理念的旅游开发对策,主要从产业集群、管理体制、旅游产品、人才培养及基础设施方面着手研究,对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生态旅游开发提出系统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哈尼梯田水产所有权制度的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哈尼人视梯田里的水生动植物(水稻除外)为无产权归属的野生资源。但是,从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观点来思考,哈尼梯田传统捕捞习俗是阻碍哈尼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文化习俗之一,哈尼人应当批判地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树立产权明晰的所有制观念。哈尼梯田水产捕捞习俗的弊端,破坏了正常的生态和食物链,阻碍了哈尼人规模化梯田渔业的发展,引发治安问题和火灾。单行条例和村规民约是哈尼梯田水产权属法的主要有效渊源。  相似文献   

4.
梯田不仅是一种农业景观,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景观资源。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在申遗过程中,其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日益得到重视。但遗产旅游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处理好这一对关系将对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前景产生根本性影响。文章在总结国内外梯田旅游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开发必须在改善可进入性、产品和市场开发、管理模式创新、社区利益分配机制的完善、梯田的科学管理和保护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地理研学旅行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文章基于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以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为主线设计研学课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落实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6.
森林经济是以森林作为全部或部份要素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森林及其附加的生产、交换或消费等经济活动。在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循环共构的哈尼梯田文化中,森林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森林是哈尼人的摇篮,是梯田文化的源泉。哈尼 阿卡族以森林为中心的图腾文化具有生态文明的特征。梯田农耕经济和森林经济是哈尼 阿卡族经济生活中两足鼎立的二大支柱,而森林经济是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经济成分,是哈尼族梯田文化的新发展,是21世纪哈尼 阿卡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7.
体验经济时代赋予梯田旅游新的内涵和机遇,梯田体验旅游是这一背景下最佳旅游产品。文章探讨了体验旅游和梯田旅游的含义和特点,分析了梯田体验式旅游的开发潜力,进而探究了对开发体验型梯田旅游产品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梯田旅游前景与梯田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河哈尼梯田旅游,顺应了市民及其它人回归大自然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推动哈尼梯田旅游成为红河南部山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第二部分分析哈尼梯田旅游发展中的制约因素;第三部分的重点说明了哈尼梯田旅游必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有可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产业,哈尼梯田旅游也才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浅谈元阳哈尼梯田的旅游前景与开发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元阳哈尼梯田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哈尼子孙,面对纷至沓来的"旅游风爆",本文通过浅析元阳哈尼梯田的丰富内涵,揭示哈尼梯田文化的旅游前景,从而提出开发保护元阳哈尼梯田资源的建议和构想,以便有关专家学者作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10.
元阳哈尼梯田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不仅视觉惊艳,其低碳的梯田农业生态系统、“稻禽”“稻鱼”共生系统,以及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民族感情都体现着生态视角的人地和谐之美。随着时代发展,元阳哈尼梯田面临无人耕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墨江是哈尼族的重要集聚区,分布着9个支系。9个支系的哈尼人在墨江的山涧林地中生生息息,繁衍至今。文章通过确切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了墨江的哈尼人分布,哈尼各支系的人口数量。这对于明确哈尼人的族源,促进哈尼族的整体发展,研究哈尼族的社会变迁,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证庄稼收成和防治水土流失,实施坡改梯工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构造了一种山坡地改造的模型,拟将原坡地改造为:水平地种粮食和小斜坡地种植树木。以陇南山区为例,根据气象资料记载分析,建立了坡改梯后总经济效益与坡度的函数,求得使总体效益最大的坡面最佳坡度,得出改进后方案总效益比原改造方案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哈尼/阿卡族①是我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记西南民族有"和夷",这虽不是某一民族的专称,但无疑包括有"哈尼"的先民。自"和夷"一词出现后,哈尼族自北而南的迁徙路线便清晰可寻。[1]1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红河中上游与湄公河上游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少部分迁徙到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地区和泰缅边境地区。文章不仅阐释了国内外哈尼/阿卡族的历史族称,而且揭示了历史迁徙的奥秘。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以云南哈尼族妇女体育为研究对象,时间段选择新中国成立到发展至今这段时期,深入剖析妇女体育。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研究哈尼族妇女体育发展状况,促进哈尼族妇女体育发展,丰富哈尼族传统体育内容。  相似文献   

15.
哈尼族梯田灌溉管理系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田文化是哈尼族文化的核心和主流,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农田水利是梯田稻作的命脉和灵魂。梯田的开垦和沟渠的开凿与管理方法显示,传统的哈尼族梯田灌溉管理系统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对山区农业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哈尼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原始宗教祭祀。以一年中月份的先后顺序,对哈尼族的原始宗教祭祀进行详细的记述,有利于揭示哈尼族原始宗教祭祀的礼仪内涵。  相似文献   

17.
哈尼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历史,服饰是其特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相对增强,哈尼族平日着装日趋汉化,但在本民族重大的节日,他们仍遵循传统的礼仪和穿着。对哈尼族老、中、青、少的十月年服饰进行田野调查和描述,为研究哈尼族服饰、民间美术、民族文化内涵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阐述广西梧州骑楼发展沿革及其文化内涵,并在剖析其开发现状的此基础上,将骑楼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探讨了梧州骑楼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详尽的有关推动梧州骑楼保护性旅游开发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哈尼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哈尼语言就是其重要民族文化遗产,是哈尼族进行思维和交流信息的工具。本文从哈尼语文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取得的成就、存在的困难和未来发展展望等几个方面,探讨哈尼语文与哈尼文化的发展关系。同时,呼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和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制度演化对技术传播和扩散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相关地方史料记载,大部分哈尼族土司都组织民众开挖梯田和水沟,以供屯垦戍守。历史上大多数工程量较大的哈尼梯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都是由土司组织实施的。哈尼族地区的梯田水利管理一般是依据其产权来决定的,谁拥有谁管理,并获取一定的报酬。明清时期哈尼族土司与哈尼梯田水利技术成为当地经济演化的"组织"和"技术"两项演化元素,并且构成了具有互动反馈关系的演化因果关系。哈尼梯田水利技术正是"哈尼梯田"的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