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对事物的认识也是相对的;美感认识是相对的、变化的、发展的。美属于人心的活动,艺术家用自己的观念表现不同的美感,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审美意识。自然关系是相对的,绘画表现自然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该如何生活"或"何谓好的生活"是苏格拉底伦理学中的核心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关切的基本视域。通过与对话者一连串的叩问和对谈、诘难和训诫,苏格拉底所说的"好的生活"的整全面貌也就慢慢呈现出来:第一,"好的生活"必然开始于对德性的追求,这就是"德性转向",即从对外在的自然事物的关心转向到对内在的灵魂德性的关心;第二,"好的生活"始于对自我的认识,而本真的自我是理性,它不存在于生灭不定的感觉世界(Werden),而是存在于依赖理性的实存世界或本体世界(Sein);第三,苏格拉底对于"好的生活"或德性的理解并不是一种技艺性的知识(technical knowledge),因为技艺都是价值中立的或有两面性,可被用于好的和坏的目的,而有关德性或"好的生活"的知识一定只能被运用到善的目的上,德性绝对会达致善;第四,"好的生活"必然需要实践智慧,因为智慧是对人的所有类型的价值和善的某种整全理解,并且包含运用到所有情境中的能力,但是,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不能看透所有事物之间的全部的内在联系,所以,苏格拉底至死持守自己的"无知之知"的信条。  相似文献   

3.
知识的可靠性并非西方认识论探索的最终旨趣,而在于对世界与历史的建立。本文力图通过几个重要的比较和区分,呈现出理性从近代唯理论到德意志观念论中发展的动机和成就。意在表明作为由"自然意识"成长而来,并实现于德意志观念论中的"世界理性"乃是完成了曾在信仰世界中被寄托于基督教神学的创造世界的理想。也正是因此而成就了思想的顶峰。  相似文献   

4.
陆欢 《现代教学》2009,(4):41-41
速写是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感受美,用自己的手去描绘事物表现美、创造美。在写生与想象画结合的过程中,自然激发起儿童的绘画激情与想象。直觉思维、理性思维、创造思维在此寻找其结合与平衡点,画面也由此呈现来自对生活的描述及超越生活的个性化表现。  相似文献   

5.
物我同一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境界,这里的"物",既可以指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也可以单指某一方面的事物,"我"指的是人的主观世界。文学作品中的景不是纯自然的静止不动的景,其传递着人情事意,与人事合为一体,替人传情,替事说话。  相似文献   

6.
讨论学科综合问题,自然想起美国的托马斯·弗里德曼。这位卓越的报纸专栏作家,在通览世纪简史与预测世界发展趋势时认为:在新的世纪,"世界是平的"。他的意思是,世界是平坦的。这是因为"3.0的全球化"将会碾平边界与等级,人们走向更亲密的合作,世界因此将会"缩小"。他还进一步判断:平坦的世界是各种事物综合的产物,是人们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科学理性与哲学理性神话、宗教、哲学和科学都是人类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神话消退了,宗教还存在着,科学和哲学则与时俱进.在这里决定取舍的、起根本性作用的是人的理性.理性是什么?理性是一种逻辑,一种人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当我们人的逻辑跟事物变化发展的逻辑相一致时,也就是我们人找到了事物变化的联系.哲学和科学的理性都建立在对客观世界观察的基础上,以客观世界作为分析的基本对象,从事物本身寻找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描述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但是,科学理性和哲学理性也还是有所不同的.1 科学理性与哲学理性在研究…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观念是中国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在中国源远流长。"天人合一"观念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模式,在承认事物之间差别的同时,又强调不同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协调性和整体性,追求不同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观念追求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其所蕴含的思维模式对中韩传统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然与世界是奇妙的,"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之间在瞬间可实现沟通,使人不胜感慨之余又具有深深的启迪意义.这种情形在数学中更是屡见不鲜,特别令人感到惊异的是向量与坐标之间的衔接,以及它们携手神奇般地解决问题时,显示出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李峻 《现代教学》2013,(5):39-40
中学历史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体现了育人价值,也影响了历史学科的育人方式。中学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不是培养只拘泥于学科本体知识的浅薄之人,也不是培养只有知识没有文化的粗陋之人,更不是培养只会背知识点、做考卷的应试之人。中学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应该是培养面对历史和现实问题,勇于求真务实,善于思考迁移的人;是培养基于历史史实和唯物史观,具备"史才、史学、史识、史德",并将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内化于身的人。这样的人会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会洞察事物发展的趋势,会通过"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来理性、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用史学思想和方法来观察世界和分析问题,尤其注重打通学科之间的知识界限,将跨学科研究的意识和方法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日趋平民化的选秀节目对社会大众极具亲和力。更是成功塑芝了很多“平民明星”。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观众和明星的界限日渐模糊。各种平民明星以普通人的身份秀出自己的才艺和能力,成为媒体关注的中心,显示了新兴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而同时更是对他们自己才能的体现。下文是本届英语风采大赛中一位获奖选手的演讲稿。您是否赞同她的观点?欢迎与我们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12.
痛并快乐着     
谢欣晨 《英语沙龙》2014,(12):63-63
小时候总是盼望着快一点长大,殊不知,在日复一日的期盼中,我们已渐渐长大。偶尔有些小怀念,你呢?  相似文献   

13.
1. 优点:本篇习作者能够表达文章的主题, 寓意深刻, 反映了期末考试前学习生活的一个侧面。2. 不足之处:习作者存在短语动词、介词和名词方面的错误, 尤其第⑤、⑥两处点评  相似文献   

14.
言午 《英语沙龙》2009,(11):60-61
如果让他们选择的话,许多20多岁的人或许宁愿将时间花在PlayStation游戏机上,也不会去骑健身自行车流汗锻炼。但是现在,他们可以既玩游戏,又让身体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5.
与多数论坛采取的专家主题报告演讲形式相比,本届高校网院院长高峰论坛采取的"主题讨论、多方互动、现场投票显示民意"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由主持人每次从听众中随机请出五位嘉宾,每位嘉宾结合议题进行4分钟的见解陈述.此时台下观众已不再仅仅是倾听者,他们可以针对嘉宾的陈述或议题本身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16.
It is Sunday. Mike and his father are going to the Worker's Stadium. They are going to learn skating, There are many children there. They are skating. They fly here and there like birds. Mike thinks skating must be very easy and interesting.  相似文献   

17.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介绍和研究鲁迅时常引用的一句鲁迅名言。长期以来,总是从正面作单一的理解,没作辩证理解。“哀其不幸”是正确的,而“怒其不争”却不能简单看待,它有不当之处:就“奴隶”而言,他们长期受到封建主义的精神毒害,身为奴隶而不自知,他们不知人生需要“争”,也不知“争”什么,更谈不上如何“争”,既然这样,何以“怒” ?因此,以一个觉醒者的标准要求“奴隶”,是不符合实际的。对此,我们要辩证对待:既肯定其进步性又指出其不足,这样有利于后学者正确体会这句名言,也有利于后学者深刻领会鲁迅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8.
写这篇小文的时候,我们学校的田径运动会正在举行。在应试的高压下,初三的校运会资格经历了一波三折后才得以保留。但令人遗憾的是,“全班乘以300百米”(班级每一个学生跑300米)等集体项目还是被取消了。这让我班上的孩子们特别难过。为了打破多年前由高二的学长们创下的校学纪录,孩子们认真地锻炼了3年。三年磨一剑,锋刃未曾试啊!最后,全班决定向学校总裁判组提出申请:参加高二年级的“全班乘以300米”比赛。不为名次,不要积分,只为全班团结起来奋力一搏,享受体育,实践真正的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思想和人生思考、兼容儒释道内涵的人格魅力、真性情的人生幽默、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构成了苏轼的旷达、谐趣、圆通的文化性格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世人论中国画发展,多言创新,可是都没有标尺.本文提出了"时代感"论题,可谓是创新的标尺.作者还就中国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些变化及特点,作了一番探析,或许对时下的中国创新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