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阴老腔是秦东地区的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热烈豪迈、苍劲有力,唱中带吟,吟中有唱,号称黄土地上的摇滚乐。它在话剧和电影中亮相,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在春晚中表演,这些形式的结合使得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被更多人熟悉和喜欢。华阴老腔合唱化编创是一种崭新的探索,文章通过对经典曲目的研究,将其中旋律、和声、节奏节拍、曲式结构、语言等要素进行梳理,进而阐述华阴老腔合唱化写作的创作构思、写作路径。将华阴老腔的音响和表现形式进行适度的合唱化研究,以期有更多展现的可能,从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在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消逝,这就迫切的需要加强对传统音乐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和进一步发展.本研究主要介绍了非遗视域下开展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分析了非遗视域下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并对非遗视域下传统音乐保...  相似文献   

3.
非遗保护与开发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需要兼顾乡村建设与非遗特点,并在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的基础上提高乡村文化事业建设质量以及乡村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乡村地区非遗项目大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且与当地不同行业存在密切联系,但有些地区在非遗保护与开发上缺乏统筹规划,在非遗时代价值的挖掘以及文化IP的打造上缺乏经验,未能在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之间建立有效衔接,不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非遗保护开发作为乡村居民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深挖非遗特色与时代意义,加强非遗保护开发顶层设计等扩展非遗与当地不同行业之间的联系,从而以非遗保护开发为支点撬动乡村经济建设,提升乡村振兴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凉州攻鼓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论其服饰装束,还是仪式行为,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和研究,对继承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凉州攻鼓子的服饰装束、仪式行为和保护现状,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基因理论,契合人民群众最一般的情感表达和时代思想,以凉州攻鼓子所蕴含的文化基因探寻其保护、传承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谈治理绩效,必关涉治理边界。在新时期构建治理体系,提升治理绩效,首要的就是厘清治理的边界,明晰各治理主体的权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市在厘清社会治理边界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通过细分类目,以科学化治理拓展治理规模;通过激活既有资源,深入挖掘边界内的治理潜力;通过主动修正传统治理边界,应变社会治理的环境变化。成都的探索为当代中国其他地区的社会治理实践提供了治理边界准则、政府边界定位等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7.
数字化赋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极大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基于非遗数字化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厘清专业群组逻辑,秉持可持续原则,顶层整体规划,明晰专业群建设思路。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在建设文物修复与保护高水平专业群的实践中,坚持聚焦非遗传承与创新,推进产教融合;建设层级式课程体系,融通“岗课赛证”;开发数字化非遗资源,优化教材教法;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创新优质发展;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开展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对本学科领域已发表的文旅融合、非遗保护等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与比较,以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分别从文献发文量、作者和机构、关键词共现网络、关键词时间线图谱等,对2017-2021年文旅融合与非遗保护现状和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文旅融合与非...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在农耕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也相应孕育出了内涵丰富的村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载体,也是传统村落文化的灵魂所聚。本文主要针对"非遗"文化视角下河北传统村落保护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宗祠戏场建筑是宗祠中戏曲演出的场所,是中华民族的建筑瑰宝,也是研究戏曲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样本。宗祠不仅是古建筑的精华,更是戏曲演出的物质载体,各地宗祠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各具地域特色,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城镇化的加速和住房体系的改善加快了宗祠戏场建筑的消失速度,使岳西境内的60余座戏场建筑正在迅速的消失。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岳西宗祠戏场建筑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思考岳西宗祠戏场建筑的保护及探索传承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诸多特征,决定了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保护了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另一方面,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民众文化自觉意识的缺失。如何在当今的社会中,培养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意识,已经成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数码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正成为文化遗产现代传播和未来传承的主要推动力量。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支持、技术支持及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的系统梳理,进一步探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界定、保护主体的职能划分与保护的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目标界定的四个基本点,提出了具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职能区分及实现良性互动的方式,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梳理为三个层次,指出保护的最高层次是培育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土壤,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重视,但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无定论。私法领域中的商标权保护方式,契合于非遗的保护与开发。以内蒙古非遗项目为例,内蒙古非遗商标注册检索数据为3046,大量被"私有化"注册和"囤积",存在偏商业化的隐患。因此,对内蒙古非遗商标的保护,要鼓励合理的商业开发,也要注意非遗传承主体利益的保护,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伟 《海外英语》2011,(6):263-264
In China’s cultural ecology: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confronted with great challenges. a great deal of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is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a large number of precious objects and material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are destroyed, deserted or lost in foreign countries;arbitrary misuse and excessive exploit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ccur from time to time. Therefore,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rooks no delay. We should realize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efficient protection, and prevent the misunderstanding, distortion and misus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acknowledgement, efficient measures have been adopted so as to mak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get recognition, respect and promotion in the society.  相似文献   

16.
当今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了许多具体工作;检视民俗学的发展,我们发现民俗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当前的保护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去,民俗学一方面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抓住机遇的民俗学有许多可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保护原则及意义,并分析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和成因,提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河南这个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大省,其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却在迅猛发展的市场化经济浪潮中濒临湮没。据调查结果显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滞后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需要。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将成为河南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反省当前旅游开发中的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论述了在旅游开发中,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境进行整体性保护,要从文化持有者的视角出发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是政府和社会的焦点,语言资源作为文化的载体,本质上也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并值得结合旅游项目进行开发性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