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重复不仅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现象,而且是悲剧的重要特征。约瑟夫·康拉德的多部小说在情节方面具有明显的重复现象,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康拉德的小说主人公在犯错之后。往往不思悔改,而是执迷不悟地重复同样的错误,从而导致个体的悲剧。其次,在康拉德的每一部小说中,总有一些人,或同时、或相继地重复同样的错误,从而导致群体的悲剧。康拉德正是利用重复手段,揭示了悲剧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同时,康拉德通过小说情节和人物语言提出,懂得放弃是唯一的解救途径。  相似文献   

2.
康拉德的小说以深刻的主题、广阔的背景和精湛的叙事艺术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在小说的叙事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继承了英国文学的传统,而且敢于创新,如主张从"内部视点"进行人物描写和叙述事件,引入叙述者"马罗",提出并尝试"时间变换"与"时间并存"的方法,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岳峰 《文教资料》2011,(34):28-30
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在以《黑暗的心》、《进步前哨》为代表的非洲题材小说中对被传统殖民冒险小说描写为“棒小子”、“精神饱满、干劲十足”的帝国优秀青年进行了意识形态上的颠覆和“陌生化”的艺术处理,这些灵魂与肉体分离的欧洲文明传播者也成了批评家笔下的“空心人”.他们在非洲丛林里所遭遇的种种内心考验的心路历程.成为康拉德的主要叙事中心。他企盼“有野性的生气”的原始非洲丛林为爱德华时代身染沉疴的英国人开出一剂道德拯救的良药.力挽英国人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失落了的人的自然本性。然而文化身份的嬗变最终使得这种“道德拯救”在表层上是非政治的、乌托邦式的.本质上则是一种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者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不“和谐”进行补救的方法,最终折射出英国中心论、欧洲中心论。  相似文献   

4.
方方是"新写实"小说创作大军中重要的一员,她的小说主要分为市民题材小说和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而纵观方方的市民题材小说,会发现方方作品中体现着"伤害"的叙事模式,即小说情节几乎都离不开"伤害"这个主题。在她的小说中,社会意识形态、他人和生存者自身三者构成了人的生存世界,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伤害着生存于中的人们,从而文本便出现了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浅说"一见钟情"--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在男女主人公之间形成了“一见钟情”的相见模式。首先,这一模式的形成与封建礼教禁锢下的人性诉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封建礼教只能限制青年男女的行动自由却无法束缚其正常的生理发育,它对两性交往的严厉禁锢,反而更加激发起青年男女们对异性的渴盼与向往,从而也就更易于一见钟情了。其次,这一模式的形成与明末清初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思潮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使得才子佳人们充满着对自主婚姻的强烈渴望,对封建礼教的基本恪守,又使得他们不能也不敢与异性自由交往,正是这一特点促成了他们的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6.
“十七年”小说中的爱情常常被置于政治叙事的语境中,叙事方式也具有极强的政治功利性。描写爱情的小说通常采用“爱情+革命”、“第三者”、“婚变”或“婚外恋”、“女追男”等模式来结构作品。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虽然大多是讲述革命起源的故事,但在规定的意识形态内,从小说文本里所看到的不仅仅是革命叙事,也不仅仅是英雄叙事,还有潜隐在文本话语体系里的“怨恨”叙事。这种怨恨叙事主要通过革命群众对苦难的回忆,对压迫的控诉,以及对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被称为"海洋小说大师"。在他的代表作《台风》中,中国人被严重边缘化,他们无名无貌无语。在台风到临时,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无能与野蛮,更是被康拉德描写得淋漓尽致。本文试以萨义德东方主义理论观点,分析《台风》中作为"他者"的华人群像。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师“读·思·行·写”融合式研修模式的提出,源自从事阅读推广的感悟,并受教师阅读研究的启发。这一研修模式以“深层学习”与“学习金字塔”为理论基础,以乡村教师为主体,主张采取将科学思考贯穿于阅读、行动、写作中并实现四者融合的研修方式,以“十阶能力塔”为评价标准,分跨校研修、校本研修、个人研修3种组织形式,按8个基本步骤来实施。相较集中面授、跟岗研修等其他乡村教师培训模式,这一研修模式具有能营造多感官立体化学习环境、切实指向问题解决、持续性与系统性较强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结构模式入手,梳理毕飞宇小说的固定模式类型,分析其弊病及可能有的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11.
黄玖胤 《西江大学学报》2004,25(3):40-43,79
近年来,网络小说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成为当今文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几年的创作之路上。网络小说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叙事模式:“自我”式的叙事角度,“散文”式的叙事结构,网络化的叙事语言,多样化的叙事符号等。  相似文献   

12.
欧·亨利的小说叙事呈现情感与理性、真实与假定、喜剧与悲剧的三重错位,这种错位使小说与现实拉开距离形成艺术张力,从表面上看它是一种错位,而在审美维度上小说达到了智、情、意的统一。这正是"欧·亨利手法"的艺术奥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恐怖”是康拉德小说揭露殖民主义的一个重要主题.杀戮死亡的场景无疑是恐怖的,更恐怖的是赤裸裸的殖民目的:肆无忌惮地掠夺物质财富.殖民者为了掩盖罪行而披上的道德外衣是无形的、深层次的恐怖;最可怕的是殖民者为了使道德外衣合法化,挥舞着知识、文明、与话语权的大棒,将非欧洲的人直接定义为文明、进步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4.
李建勋 《时代教育》2009,(6):249-249
张爱玲对人性悲剧的深刻体验赋予她的文章不同寻常的人性观点。她的人性观超越了时代、阶级的限制,抛开了政治、道德的外衣,向读者展现她所直面的人性本真。特别是张爱玲小说的叙事充满张力,各种技巧在她手里相互补充、融洽无间。她的心理刻画让读者感受人物命运的同时,领略到人物心灵深处的内容。她的意象描写密度极高,更令人回味。她的语言风格雅俗共赏、卓然不群……这些语言技巧,使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精髓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当今众多小说家以“9·11”事件为背景或题材进行创作,形成21世纪文学中一个独特的文学群类,即后“9·11”小说。此类小说从书写“9·11”事件及其带给人类的集体或个体悲剧性体验、创伤后心理、精神危机等问题,刻画“9·11”事件之后蔓延整个西方世界的焦虑与恐惧,谱写21世纪以来人类面对生存危机之全景图。  相似文献   

16.
《最后一幕》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瑟夫·海勒继后现代主义经典《第二十二条军规》之后的续集。如果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以黑色幽默的形式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资本主义统治集团的腐败与荒谬,那么作为续集的《最后一幕》更以幽默诙谐的后现代主义叙事艺术形式,揭示了荒诞病态的美国现实世界,并且直接表现出"第二十二条军规"在90年代的美国社会更加肆无忌惮,疯狂肆虐,最终会使人类走向灭亡。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语言和黑色幽默等方面探讨《最后一幕》独特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以及作品蕴涵的对当代美国"混乱""荒诞"病态现实的嘲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六·四"框架体系,就是要明确在办学过程中,为符合职教规律,符合产业、企业对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职业能力需求,形成"四个对准"、"四个对接"、"四个模式"、"四个环节"、"四个阶段"和"四种能力"的职教体系。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上说 ,小说叙事方式体现着作家对作品所要展现的生命世界、人生意义的认识理解 ,是小说意蕴指向的符号信码。本文即想从这一角度探讨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与其自我定位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沈从文创作总体构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都市生命世界”与“湘西乡村世界”实质上是沈从文认知中“自我与他者”模式在文学上的反映。自认为“乡下人”的沈从文以“湘西”为参照物 (“他者” )展开他对“都市”也即他理解的“现代文明”(“自我” )的批判 ,而这造成了他在湘西题材小说中选择“说———听”叙事框架和客观化叙事的追求 ,产生小说叙事模式的矛盾 ,并进而影响都市小说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9.
"十七年"战争小说是伴随着新政权的诞生,为确立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合法地位而创作的一种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十七年"战争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它是在一个需要规范叙事的年代,合理运用既定的创作原则,从敌我对立双方四维叙事角度,立体建构了一个典型的正义战争叙事模式,并在集权政治的运作下逐渐经典化为一种战争文化写作范式,不仅影响和规范着十七年其他类型文学,甚至在某些方面开"文革"文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20.
小说叙事有多种途径,而以“物”叙事既是一种效果彰著的途径,也是一种耐人寻味的技巧。小说中用以叙事的“物”是那种具有叙事性质的“物”。这种“物”在小说叙事中主要有线索功能、编织故事功能和凝聚矛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