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春咖啡馆》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创作的第二十五部作品,主人公露姬是作者众多“海滩人”中的一个,莫迪亚诺的身份焦虑在露姬身上有着鲜明反映,在“自我”与“他者”的共同参与下,露姬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相似文献   

2.
孤寂童年造就文学天才 1945年7月,莫迪亚诺出生于巴黎的西南郊。父亲是意大利犹太商人,母亲是比利时喜剧演员,1942年法国被纳粹占领时,两人在巴黎相识。  相似文献   

3.
吴强 《成长》2006,(6):74-75
似乎触手可及.却又无形无相;似乎无从捉摸,却又浸润其中,这便是生活,生于斯,活于斯,却又不甘心的生活。如果生活仅仅是生活,生活当然不成问题,但问题就在于人的生活常常对生活的人提出挑衅,以至于他们既在渴望,又想逃离。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结合本雅明的寓言理论,以莫迪亚诺的小说《环城大道》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莫迪亚诺小说中的寓言性本质特征——多义性、粉碎性和忧郁性。  相似文献   

5.
张益荣 《文教资料》2008,(16):34-36
<伤心咖啡馆之歌>(1943)是美国南方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镇上的三角畸恋的故事,表现了作家在作品当中一贯的孤独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孤独在小说中的表现方式及影响,探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武雁飞  宋向阳 《海外英语》2010,(2X):143-144
作为作者塞林格的代表作之一,《麦田里的守望者》用主人公霍尔顿的苦闷以及他想要逃离的人生选择来阐释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方式。该文着重通过分析主人公选择逃离的原因,所选择的方式和最终结果,以及作品中的逃离意象,来探讨塞林格眼中现代社会个人与现实的矛盾以及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7.
电影《致青春》是一部以青春爱情与青春群体为主要叙事对象的青春题材电影。影片通过爱情故事的艺术化再现,为观众再造了一个乌托邦的青春美梦,以感性缅怀青春;通过青春群体的成人化观照,让现世中的人类群体深省自身生存状态,以理性审视青春,从而辩证阐释出青春的残酷特质,以此实现导演"致青春"即是"告别青春、走出青春"的意识形态书写。  相似文献   

8.
现代诗歌的学习方法路径是意象和诗歌语言。课堂围绕“红烛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第一步,听读诗歌,进行红烛意象解构,引导学生分析红烛子意象的意蕴;第二步,品读诗歌语言,引导学生对子意象进行融合,体悟红烛整体的奉献意蕴和情感;第三步,赏读对话,通过知人论世的文学欣赏方法,完成作品赏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为理想而献身的青春底色。  相似文献   

9.
李颖娟 《文教资料》2009,(25):20-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和中国"十七年"红色文学女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女性追求自我解放和自由的思想.本文旨在以两位来自不同国度的女主人公艾得娜和林道静为切入点,从文本中女主人公的他者化和相同的生态意象两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女性主义解读.从而找出中美两国女性解放道路上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诗学的指示转移理论有助于读者融入文本中的人物和事件,随着人物和事件中心的转移形成一个丰富的语境。运用指示转移理论分析康拉德的《青春》可以发现:马洛在回忆时不断来回过去与现在,回到过去是叙述经历,回到现在是抒发情感。在六种指示中心转移中,转移最多的是前四种,视角性、空间、时间、关系指示中心,展示了人物关系,丰富小说情节,突出青春在冒险中成长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卡森·麦卡勒斯的重要短篇小说,被很多评论者从自我认同、小说创作心理与人物心理、孤独主题、怪诞色彩及狂欢的视角来进行研究.文章从"双性同体"这一新的理论角度出发来分析女主人公爱密利亚小姐的形象.挖掘出其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虽然爱密利亚像男人一样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但终因性别身份的矛盾与所处时代社会不相融,她也只能算一个不完全的双性同体人,在一场三角爱情角逐中注定成为一个失败者.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华人女作家严歌苓的小说<扶桑>塑造了一位生活在19世纪末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的华人妓女扶桑的形象.应该从圆形批评的视角来分析说明扶桑动人之美的深层文化内涵.身为弱者的扶桑,遭受着来自种族、社会和性别的多重压迫,却以人类远古至纯至善的母性力量,超越近代父权社会对她犯下的罪孽,引导堕落的现代灵魂进行深刻反思,其至善、庇护和受难的特质,唤起了人类心灵深处关于大母神记忆的集体无意识.也使迷惘的第五代美国华人移民,在追思与扶桑相系的民族文化之根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13.
刘娟 《沧州师专学报》2011,(1):38-39,51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是十九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质朴单纯,韵律优美,看似平凡却蕴含人生哲理。《我逝去的青春》抒发了诗人对已逝青春的悠悠思念和淡淡哀愁。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该诗进行分析,认为隐喻、倒装、典故及重复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有力烘托了整首诗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正呈逐年增加趋势,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必须引起政府、教育界、心理学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密切关注.青少年犯罪有其心理特征及成因,探讨防治对策是全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The author visited Bohol, a picturesque island in the Philippines 350 miles south of Manila, in 1986 and 1990 to observe and record the emerging deaf culture. Before the Peace Corps started a school program on the island some eight years ago, deaf children grew up functionally illiterate. Those who have not been found and are not enrolled in the fledgling school program still do, as they are completely isolated from the deaf communit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eroic efforts to teach vocational skills to the deaf in Bohol. The project not only succeeded but led to the island's best restaurant, The Garden Cafe.  相似文献   

16.
读者在阅读不同的文学作品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读者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会呈现出新的变化。研究这一规律,对于提高读者鉴赏古典文学的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7.
青年学徒制是美国为缓解青年就业压力、解决社会问题而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在成功打破学校与企业间壁垒的同时,将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相整合,保障了学徒在完成青年学徒制项目的同时获取双证书。探究美国青年学徒制的兴起背景,并把握其内涵及运行机制,对于我们正确审视美国青年学徒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西方多元文化心理学思潮是在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框架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一场心理学变革运动。它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取向,也是心理学研究中文化转向的深入和发展,同时促进了跨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的发展。充分认识多元文化心理学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给予其正确的评价,才能促进心理学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