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就儿童诗本身特点而言,它以反复、跳跃的思维、简练的语言、三四行即可成诗、易于模仿等特点极易被儿童所接受。是的,写诗是自由的、轻松的,是孩子内心深处对世界生命的感悟和触动。然而,我们指导写诗,并不是要让孩子个个成为诗人,也并不是非要系统地讲解深奥的诗歌理论,严格要求他们遵循什么章法、规律,更多地是精心  相似文献   

2.
雨声呢喃     
<正>雨是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因为有它,花草树木蓬勃葱茏;因为有它,五谷丰登,衣食丰足。就"雨"而言,它本身并没有情感,可是多情的人们却给它注入了无限情思。在诗人的眼里,它是大自然的精灵,它时而轻盈,时而猛烈,时而温柔,时而暴虐。春夏秋冬各有风姿;朝起暮落自有特色。纵观古今,它的形态,给了诗人、文学家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横扫中外,它的呢喃,给了文艺工作者取之  相似文献   

3.
简显鹏 《文教资料》2009,(18):12-14
城市、道路、高楼、宴会是<古诗十九首>中四个主要的空间意象.通过对它们的细致分析,我们看到,空间意象既关乎文本本身又关乎创造文本的语境.它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寄托着"我"的特定空间体验,不失为打开诗人心灵世界和诗歌文本世界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4.
费特是19世纪俄罗斯"纯艺术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描写的自然诗语言优美,意境浓郁,并反映着诗人本身的生活和人生哲理。通过分析诗人笔下的白桦,我们发现诗人把人生和自然融于一体,物我合一,并反映出诗人本身的矛盾性和可解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诗人和评论家们普遍都受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把诗歌看成是语言的一个美学意义上的组合体,而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由比喻、词汇及音符相互作用着的融合体,是一个节奏的内部构成。本文以为,诗歌作为诗人生命形式,它本身既是一种生命形式,同时它的语言也是一种生命形式,并且是诗歌唯一的生命。因此说,诗歌即语言,诗歌的语言本身就是鲜活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邓彤 《现代教学》2013,(10):76-76
近日,捧读潘裕民先生的新作《梦回"诗唐"——唐诗经典品鉴》,首先想到的却是海德格尔。因为潘先生在前言中有如下一番感慨:"唐朝是诗的王朝、诗的时代,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时代能够与之比肩,难怪闻一多先生称它为‘诗唐’,即诗的唐朝。每次回望唐朝,总能见到一群诗人的背影。唐朝是一个属于诗人的朝代,是一个为诗人而存在的时代。"海德格尔曾云:自人类理性觉醒以来,过度化的理性制造了一个逻辑严密的世界体系并以语言显示这一世界。人以语言认知、思考并表达世界,语言为万物命名之际遂使万物只以名称显示,从而使人类丧失了对世  相似文献   

7.
在对语言和诗歌本质的形而上反思中,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再将语言视为人们通常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和材料。语言不仅是诗歌的本源,而且还赋予其创造的文本世界以展示自身的潜力。此外,它还绘制使作者和读者被限制和统领的地图,构建创作和阅读时的主体性,决定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活动。在抒情诗一直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诗歌语言构建了诗人存在于此的"世界",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如何诗意地存在。从分析王维、杜甫、刘禹锡、李白、温庭筠、马致远等人的诗歌入手,可以看出,中国诗歌语言的材料被赋予了梦境意象的特征。汉字的象形性,汉字少有的词形限制,以及诗行的句法自由,使得中国古代诗人能够创造自由的语言缝合,这种缝合类似但超出电影场景的缝合。它暗含许多主体立场,从而使诗中的诠释空间变得飘忽不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行滚动的意义生成,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跟主体相关的新"世界",诗人得以栖居其中,在瞬息之间达到一种诗意的"此在"(Dasein)。  相似文献   

8.
正霍俊明认为:"诗歌是维持纷乱世界中内心平衡的装置,诗歌必须维持内心的记忆和对生存现场的持续发现和命名。诗人必须具有担当情怀、语言良知和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应该说,他对诗歌观念的这一界定体现出了很强烈的圆融个体与现实存在和历史想象之间关系的色彩。由于以上三者之间并不是一个自足的三角关系,所以它需要诗人通过对个体经验和语言之间关系的把握来加以实现;同时,由于诗人强调  相似文献   

9.
潘菁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32-134
上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处于"边缘"位置,准备突破.而学院批评家们占据着"诗歌话语霸权","老资格"总是会有意忽略先锋诗歌.在学院派批评家那里,它成为了匿名的事实,它的缺失损害诗歌(文学)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在语言和观念、经验表达上有所突破,成为写作"时尚",优秀作品和诗人得以成长,一代新人得到哺育.  相似文献   

10.
"细节描写"的本质是运用具有较小时间结构、物理结构特征的语言单位表现客观世界中的细小环节与情节;是由词汇层开始自下而上地构建细节,让细节落实在语言层面而不是线性语序中。就时间结构而言,写作者需要从内部时间结构关注描写对象的运动状态,以瞬间动词凸显其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动作或姿态;就物理结构而言,使用具有较强"殊指性"的谓词、状语、定语、补语等语言成分,有利于描摹细节。适当引导学生细致地参与、关注客观世界,有利于从源头上使学生明白何谓"细节",使"细节描写"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