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表达美的意境、传达诗的意象的最佳方法,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英汉两个民族在心理原型和思维方式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造成了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所包含的模糊美感在从源语言转向目标语言的过程中多有磨蚀。本文试对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做一个尝试性的研究,分析模糊语言的模糊美感在翻译过程中的磨蚀成因,探讨可以使用什么翻译策略对模糊美感进行合理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2.
3.
赵云利 《海外英语》2013,(9X):170-172
语言的模糊性是非人造语言所具有的普遍和内在的属性,因此,掌握模糊语言的翻译技巧很有必要。论文以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为例,旨在探索模糊语言翻译的常用技巧:措辞、引申、阐释、增词和转化。  相似文献   

4.
语言本来应该尽量明确,但模糊性也是语言的固有属性。语言中的模糊信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交际者在交际活动示意和释义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的总称。语言的模糊性必然带来翻译的模糊性,在口译中是保留还是去"说穿它",其效果是不同的。本文浅析了口译中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其一些翻译策略,以求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5.
模糊语言在人类语言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并被广泛地使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模糊信息自身的特点和各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导致了模糊信息的可译性限度。本文仅仅分析了模糊语言的若干特性,提出了一些处理的技巧,指出了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要敏锐地认识存在于源语和目的语中的模糊性语言,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这样才有助于调和、妥协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矛盾,保障信息完整、准确地传输。  相似文献   

6.
精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语用中,模糊语言却是广泛存在的。本文通过分析语言的模糊性本质及模糊语言的文化趋同性和差异性,探讨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直接导致翻译活动的模糊性。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在所难免。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译者如能正确而能动地使用语言的模糊功能,将会使文学作品的翻译有质的飞跃,读者也将有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的大多数语言都存在模糊性这一基本属性,即并不是所有的用词用句都是直白的、精确的。这种基本属性使得语言运用下的产物之一——文学作品,具有令读者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本文就英美文学模糊语言翻译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翻译工作或文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文化传播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英美优秀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然而,在获取英美文学作品的真实内涵过程中,对作品的翻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翻译过程中灵活把握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才能领会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作者以文化差异为背景,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剖析,借助有效的翻译策略推进差异性文化的通约,揭示英美文学作品的本真。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本质是模糊的。模糊语言是英语语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广泛存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要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模糊语言,言语表达者和接受者不但要深谙其词义和语法知识,而且要理解其上下文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对于外国作品而言,其不仅是我们了解西方文化有效途径,还对文学爱好者的自身水平提高有着很大促进作用。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自身素养的提高也越来越重视,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学作品被翻译到中国,让人们了解到了更多的西方文化。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外国文学作品翻译中语言规范化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了当今社会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现状,并提出了应对方案,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茅盾文学奖作品汉英平行语料库和英语国家语料库(BNC)中的小说库,对茅盾文学奖作品英译本的翻译共性进行研究。文章采用语内对比模式,以罕用词和高频词为检索项,考察茅盾文学奖作品英译本范化特征的存在情况,并从译者因素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模糊语言对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人类思想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给翻译造成障碍,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翻译者的关注。本文主要讨论了模糊语言在语音、词义、语法和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及其译作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历史典故以及民风习俗的差异。在涉及文学翻译中的异质文化因子时,应该充分考虑各种综合因素并灵活运用归化或者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等值论,阐述了英汉篇章的翻译。不仅要研究篇章表层、深层、修辞层三个层次的等值转换的问题。更要研究在译文中如何体现出原文深层的主题思想和形象,以及环绕主题思想的论证推理的过程、逻辑推理的脉络和原文中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内容和社会意识。从而在译文中体现出原文语用层表现主题思想和形象的言语风格的修辞特色,这是最终达到译文篇章与原文篇章三个层次最大等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何种文学作品,典故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丰富文学作品内容、语言,深化文章中心,提高文学作品的深度与广度。近年来国外文学作品不但流入我国文学阅读范围之内,其典故来源并没有我国文学作品典故广泛。本文将针对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进行分析,寻找出典故翻译技巧,为我国英语文学爱好者提供可靠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文学方言可以展现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社会环境,生动地记录文学人物所在的时代语言,真实地反映文学作品所在时代的语言风貌。但到目前为止,对文学方言翻译的研究颇少。因此,笔者尝试从文学方言的语言功能角度出发,探讨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I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it is essential to highlight the purpose of mediating and compromising the contradictions resulted by the cultura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then to ensure the ful and correct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accepted by readers.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讨论语言与语境、语言与语境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作用。语言与语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因此作家的创作与读者的阅读才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对语言和语境及其相互关系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