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紫颜色》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文章从伦理身份缺失,伦理意识觉醒和伦理环境压迫这三方面讨论了美国南方黑人女性被剥夺了最基本的为人子女、母亲以及妻子的伦理身份;失去了正常伦理属性家庭关系里本应享受的父母之爱与两性之爱。文章认为:《紫颜色》充分体现了黑人女作家沃克一贯主张的伦理诉求:即广大黑人女性只有通过自己的奋发自为,解除父权社会下"男尊女卑"观念的精神枷锁,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宠儿》是美国非裔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于1987年出版的小说。作为一部批判奴隶制的经典文学作品,该部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小说女主人公塞丝为了摆脱奴隶制的压迫而逃离“甜蜜之家”,她在情急之下的弑婴行为展现其反抗精神及大无畏的母亲形象。而塞丝的逃离及弑婴行为不仅仅在形象塑造上举足轻重,更是体现了莫里森呼吁黑奴解放、重获自由的伦理诉求。文章采用聂珍钊教授构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塞丝在特定伦理环境下社会伦理身份和家庭伦理身份的缺失,阐释塞丝伦理意识觉醒及伦理选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艾丽丝·沃克小说的生存伦理价值值得深入研究。《紫色》中,她为我们呈现了一位黑人女性从麻木不仁的生存状态一步步觉醒,最后在姐妹情谊的温暖中、在与异性的和解中重新获得生命的尊严与价值,从而实现理想生存的完整过程。本文从生存伦理视角,解读这一美国黑人女性生存伦理的演绎过程,体味作家对人生的思索。  相似文献   

4.
沿着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路径,将《恐怖分子》置于后“9·11”时代美国少数族裔身份危机、生存困境和美国当代社会伦理式微的伦理语境加以理解,有助于挖掘该作品隐藏的伦理价值,洞察厄普代克深层的写作意义。研究发现,《恐怖分子》一方面对当代道德疑惑和伦理危机的形式予以表征,使读者展开家庭伦理、伦理选择和伦理身份的争论,另一方面对读者的他者伦理和行动责任予以刺激,唤起读者清醒的伦理认知。因此,《恐怖分子》既饱含厄普代克深层的伦理旨归,又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伦理交流和文学的伦理教诲功能,彰显厄普代克的文学创作于当代社会重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短篇小说《儿子的否决》是一部深刻刻画下层女性悲剧命运的杰作。文章运用文学伦理学的相关原理和视点,分析作品中的伦理禁忌,伦理身份,和伦理混乱,从而揭示造成索菲悲剧的真正原因是中产阶级的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的经典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含有丰富的伦理道德内涵,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看,它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中探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人之间的相处关系和存在的意义。而海明威的"冰山原理"创作风格使得其中美国男人的伦理身份存在多元解读。同时,也正是因为"冰山原理"的存在,美国男人伦理身份的不确定性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视角来对其身份得出一个定论,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阅读伦理",有利于填补海面下的冰山想象空白,从而进一步挖掘文本的艺术价值,揭示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生动再现了一幅美国少女在社会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图景。以长腿为首的主人公们置身在各种伦理身份混乱的环境下,面临着个人道德选择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冲突,纠缠在伦理意识的觉醒与丧失中,最终走向了不可挽回的结局。她们的悲剧实际上也是一出伦理悲剧,作者以此呼吁大众给予弱者人文的关怀,呼吁社会应建构良好的伦理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8.
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当属战后美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作品摆脱了黑人小说惯有的主题:种族歧视和种族仇恨,讲述了主人公无名黑人青年探寻自我和自我觉醒的经历。小说通过空间规训、空间迁移和空间重构等书写技巧,揭示了美国种族隔离盛行时期非裔族群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和身份迷失,再现了人物伦理选择的两难境地和意识觉醒,反映了美国非裔族群的伦理诉求,同时也表达了种族融合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9.
张春梅 《海外英语》2013,(1):218-219
奥森·斯科特·卡德是当今美国一位杰出的科幻小说家,他的《安德的游戏》使其在同一年获得"雨果奖"和"星云奖"两大科幻奖,这部扣人心弦的太空传奇小说对穷兵黩武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抨击,其中涉及了丰富的伦理道德因素。因此以小说中的人口伦理与教育伦理因素为切入点,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方法,发掘和审视作品中所表现的这两种伦理问题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对卡德的这篇小说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非裔美国女作家苏珊-洛里·帕克斯的实验性戏剧注重对社会边缘化人物命运的反思,女性主题与真实历史相结合的叙事模式打破了西方戏剧的传统,"重复与改写"等叙事手段表达了帕克斯对文学创作的伦理诉求。本文以《维纳斯》和《在血泊中》两部作品为例,从身份、欲望和死亡三个伦理角度出发,集中阐释帕克斯是如何在填补非裔女性叙事空白的同时,深掘女性伦理挣扎的本质原因,进而道出自我命运如何在阶级社会中生存的哲学思辨和伦理反思的。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的伦理冲突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同类型的道德之间可能发生冲突,道德结构诸要素之间也会发生冲突。全球化背景下的伦理重建面临的现实压力与挑战,既有顽固的现实习惯、民族隔离方面的,也有国家权力强制、经济实力差异、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伦理重建本质就在于寻求全人类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既要重视现实的伦理冲突,也要超越现实的伦理冲突,按照科学的道德创建思路重建,为优良全球道德规范体系的确立奠定坚实的基础。当下,面对同质道德冲突、异质道德冲突与混合型道德冲突应采取不同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安乐死的道德困境与伦理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个非常敏感同时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医学、风俗、伦理、法律、道义等各个方面。因此安乐死面临着一系列道德困境,但笔者认为,安乐死的合法化是一个漫长的必然性过程,因为它是符合道德的,它是现代社会的呼唤。  相似文献   

14.
15.
伦理文化或称伦理道德,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伦理文化以人为本,以孝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以家庭为单位,强调家庭内部关系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故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伦理文化,以期稳定、巩固其统治。对老百姓来说,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也可以享受到某种天伦之乐。但伦理文化也有糟粕,只有剔除“重人治轻法治”、“愚忠愚孝”、“歧视妇女”、“重义轻利”等糟粕,才能使伦理文化发扬光大,才能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特有的作用,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与哲学和伦理学中的道德风险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因而在进行学术研究前必须弄清其概念内涵,这样才能进一步探究其根植基础以及现实对策.本文认为哲学与伦理学中的道德风险包括社会道德风险和个体道德风险,它根源于经济人的二重本性,应分别对待.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属于社会道德风险,应加以有效规避.  相似文献   

17.
Most modern moral theories are impartialist in character. They perceive the demands of morality as standing in opposition to partial concerns and acting as constraints upon them.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our partial concerns in general, and our love and concern for others in particular, are not ultimately at odds with the demands of morality, impartially understood, but are the necessary preconditions of our being motivated by impartial morality. If we are to care about morality, we must first care about people and things other than morality. If we are to be educated morally, we must first be educated in the emotions.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风险     
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与哲学和伦理学中的道德风险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因而在进行学术研究前必须弄清其概念内涵,这样才能进一步探究其根植基础以及现实对策。本文认为哲学与伦理学中的道德风险包括社会道德风险和个体道德风险,它根源于经济人的二重本性,应分别对待。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属于社会道德风险,应加以有效规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重庆少数民族诗歌创作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诗歌内容丰富,现实感强,特色鲜明,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生活气息,唱出了时代的主调.描写省际边缘地区人民的古朴生活和当地美丽风光,展现该区域文化,是重庆少数民族诗歌的最大特色,使重庆少数民族诗歌具有清新活泼、质朴明朗的艺术风格,为我国少数民族诗歌创作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传入中国并成为20世纪中国伦理文化的主潮是中国伦理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在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三大伦理思想成果,并成功地实现了从政治化革命性的伦理思想向经济型建设性的伦理思想、从经济型建设性的伦理思想向社会型发展性的伦理思想的两大历史性转换。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使中国人民的伦理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也使中国社会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从此。社会主义伦理体系、人民成为伦理主体和核心的观念、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开放视野、与时俱进推动新道德不断进步的价值观念,成为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大趋势,引领着中国道德观念变革的潮流,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伦理文化的支撑和道义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