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辽剧是一种新兴的汉族戏曲剧种类,其发展对于弘扬地方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艺术产品的审美品位也在不断提升,这也给辽剧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辽剧艺术的基本特色,对辽剧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所谓“教案剧” ,指的是一种传统的 ,也是普及的课堂模式 ,它缺乏对学生的整体精神进行构建。所谓“创造剧” ,指的是一种正在探索之中的 ,可以设想为涵盖学生整个精神世界的课堂模式。课堂教学从“教案剧”向“创造剧”转型 ,其落脚点仍然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上。  相似文献   

3.
元剧套曲由具有固定特性的曲调联缀而成,但由于曲调的音律及元剧的某些联套惯例等因素,各曲调的使用频率极不相同;元剧各宫调套曲的第一曲几乎都是固定不变的,第二曲、有时甚而第三、第四曲绝大多数时候也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元剧套曲有“引子”曲调和“准引子”曲调,而人们一般不知元剧套曲有此特点,当是因于“误会”;元剧套曲一般都用尾声,但有时也可以用一般曲调代作尾声,只是能够、尤其是经常能够代作尾声的一般曲调是极其有限的,并且常以满足一定的联缀方式为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瓯剧翻译研究无人涉及,也没有瓯剧的相关剧本被译成英语或其他语言。语言上的障碍大大限制了瓯剧的传播与推广。阐述瓯剧翻译的要求、方法和语言特点,并以瓯剧剧本《洗心记》为例,为瓯剧翻译研究做出尝试。  相似文献   

5.
《恩底米翁》是英国伊丽莎白时代著名的大学才子之一李利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剧作。十四世纪以前,英国的戏剧还在孕育之中;十四世纪初,从宗教仪式中衍生而来的奇迹剧和神秘剧出现。自此,奇迹剧、神秘剧及稍后出现的道德剧和插曲统治英国舞台达两百年之久。直到都铎王朝,与现代戏剧形式相近的新戏剧才逐渐形成。李利就是这种新戏剧的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尝试者之一。这种新戏剧有别于之前的旧戏剧诸如奇迹剧、道德剧等,最先产生于大学,是大学中几个有杰出才华的青年把英国传统戏剧中的优秀  相似文献   

6.
赵明 《家教世界》2008,(12):50-50
[幼儿科普互动剧]3-7岁,是人生语言发展的第一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表现欲最强的年龄段。今天的这个家庭科普互动剧,可以很好地满足孩子的表现欲。在满足他表现欲的同时,还能让他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进亲情,哈哈,互动剧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壮剧自形成之日起就成为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戏曲艺术形式。但在当前,壮剧却呈现出日渐衰微、令人担忧的局面。因而,对壮剧研究的论著、讨论会以及壮剧研究所关注的问题进行全面地梳理,既可以在理论上更好地指导壮剧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能反思壮剧研究的不足,逐渐完善壮剧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木偶戏剧既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丰富幼儿认知、开阔幼儿眼界的重要教育资源。当前运用木偶戏剧资源开展相关活动的幼儿园数量相对较少,在有限的应用当中也存在教师自身对利用木偶戏剧资源认识不足,木偶戏剧资源利用表面化及形式化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根据孝义木偶戏剧独有的艺术特点,从木偶戏剧的欣赏活动、表演活动与制作活动三方面,对如何将孝义木偶戏剧应用到幼儿园活动进行了探讨,为幼儿园运用孝义木偶戏剧这一文化资源组织相关活动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前些年戏说剧、帝王剧兴起的原因,并对戏说剧、帝王剧泛滥产生的危害作了阐述。最后,对电视的经营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间谍剧在抗战时期很流行,影响也很大,但是相关研究还不多。总体来看,间谍剧大致分为两种传奇模式:一种是间谍加恋爱,另一种是中日间谍斗法。间谍剧创作的主导思想是多元化的:有的意在言情,有的强调团结,有的强调民族主义,还有的具有反战主义倾向。间谍剧大多以救国理想为借口,对女性身体进行情色暗示,体现了男权主义立场,压抑了女性的人格尊严和个人意识。  相似文献   

11.
戈夫曼是美国社会学家,他是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也是拟剧论的倡导者,他的理论主要是在人际交往形式的研究中提出的“拟剧论”和在对异常行为的研究中提出“污记说”,而笔者将戈夫曼的拟剧论分为情境定义、角色扮演和印象管理三个部分。然后从这四个部分为角度看待娱乐圈中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梁实秋莎剧翻译,忠实委婉地反映了原文面貌,充分贴近原文。梁实秋在莎剧翻译中采用文白相间、散韵相糅的手段充分再现莎剧原作,选择充分性翻译策略是学习西方戏剧的需要,与译者尊重异域文化的心理倾向也不无关系。译者翻译策略的背后往往蕴含着翻译家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3.
《还》剧以历史为题材但却不尊重历史,使得观众特别是小观从对历史认识出现偏差。同时,《还》剧对小观从性格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香港回归以来,TVB自制电视剧中的警匪剧形成了新的样态,即"涉案剧"、"学警剧"和"女警剧"。香港此三类警匪剧在产生积极社会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推剧,已走过了足足百余个年头,从清未的花鼓灯后场小戏,到民国年间的[一条线调】,直至建国后的推剧,从推剧戏曲剧种的萌芽起源,到早期的“四句推子”,直至建国后逐渐成熟的推剧,它经历了自身内部的逐渐成形,也经历了外部种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推剧这个“花鼓灯生下来的儿子”(陈敬芝语)回顾它,讨论它,总结它,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它,保护它,发展它,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
清代咏剧诗歌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较为重要和特殊的要数乾隆元年状元金德瑛所作的《观剧绝句三十首》。其诗主要是对剧本的题咏,大多契合儒家的伦理教化思想,具有浓厚的咏史意味,同时也体现出了鲜明的考据化和学术化特色。金德瑛的咏剧诗开咏剧组诗之先河,对后世影响颇大,围绕其《观剧绝句》的唱和与题咏长达一百四十年之久。笔者将通过对金德瑛咏剧诗的统计和整理对其诗的特与影响予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窦娥冤》与《桃花扇》是中国古代悲剧代表作,两剧的悲剧意蕴有同有异,体现为三方面:注目凡生的悲悯与割断凡根的悲叹;服膺伦理的悲壮与信念危机的悲惘;激越抗争的悲亢与渔樵冷眼的悲抑。两剧也是文人意识介入戏剧的代表作,分析两剧内容,可把握戏剧作为文人意识载体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词汇研究是莎士比亚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词汇研究对莎剧评论和莎剧翻译有着重要意义.对20世纪中后期英美莎士比亚语言研究中的词汇研究进行考察,发现莎剧中的词类转化、创新词、喜剧性用词错误等方面有诸多特点,实例也说明词汇研究在莎剧翻译中确实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杂剧的产生     
①“杂”与“剧”本为两个独立的字眼,唐人将其捏合为“杂剧”一词来概括某种表演形式时,自然要受到当时语言环境的影响。换言之,在“杂”与“剧”的诸种义项中,唐人的取义势必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同时,“杂”与“剧”的组合也势必最能体现它所要概括的表演形式的基本特征,让人观其名而知其实。那么,最初的“杂剧”之名所要表达的特征是什么呢?其一是“杂”,也就是说,此种伎艺属于娱乐性质的俗乐而非雅乐,同时,该伎艺形式多样,杂七杂八。其次是“剧”,也即此伎艺包含了戏  相似文献   

20.
在关汉卿社会现实剧的深层结构中,社会现实对平民的生存压制为其基部结构,平民依靠自身力量或外界的介入戏剧性地排解压制为其顶部结构。基部结构引发了下层民众的排解动作,顶部结构是对基部结构的回应和重构。这种深层结构是关汉卿社会现实剧介入现实、寄寓憧憬的生发地,也是关汉卿剧的“神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