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充斥了大量中国底蕴浓厚的对封建制度的描写以及诗词歌赋、文字游戏。同时,《红楼梦》也以独具中国特色的修辞使其语言具有独到的中国美学。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于中国的文化感兴趣,《红楼梦》的翻译也因此始终受到关注。本文试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对其中用典、对偶、双关、委婉语几个修辞方面的翻译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20):15-16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有大量颜色隐喻,尤其是"红"的隐喻。鉴于目前颜色隐喻及其翻译研究的缺乏,本文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通过对《红楼梦》中"红"隐喻及其英译策略的分析,探寻其隐喻意义、目标域及两英译本中译者对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彦 《考试周刊》2011,(6):33-34
英汉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色彩与我们的生活、情感息息相关,色彩与文化密不可分,本文以杨宪益先生的《红楼梦》译本为范本来讨论颜色词的翻译,对两种文化差异下的颜色词的意义的异同的比较,来提醒翻译人员做翻译时必须要考虑两国文化上的差异,并对异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蒋慧 《海外英语》2012,(3):126-127
作为《红楼梦》一大亮点的对话翻译是各学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内容,文章为了更清晰的体现出对话翻译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直译、意译、省略翻译和扩大翻译四种方式,对杨译和霍译2个版本的《红楼梦》中习语的英译进行分析和判别,指出其不同译法的优势和劣势,旨在为人物对话翻译的的译法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极为常见。在翻译过程中,当译者在译文中加入了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内容时,那么在此译作中,创造性叛逆的现象就一定存在。《红楼梦》在国外的流行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而其取得的斐然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本。本文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考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的创造性叛逆,揭示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翻译研究已从文本内部延伸到更为广阔的语言、文化、符号、文学、社会、历史等具有互文性质的大文本中.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旨在崇尚多元的理论大背景下,进行一种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新尝试.从互文性视角解析英译<红楼梦>,从而为译者选择翻译策略搭建一个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梁书恒 《考试周刊》2009,(37):29-30
一部《红楼梦》,也是一部服饰文化盛宴,杨、霍二人在同时成功地全译了这一伟大巨著的同时.却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或技巧,而两种译本对其中古代中国服饰文化传播的结果也就迥然不同。本文拟将二者服饰文化部分译例作以对比,以期在此基础上,对其差异的影响因素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人句艺术及英译方法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雪芹给《红楼梦》人格命名的思路大致有三条:一、隐名于音、顾音思意;二、宰意于名,顾名思义;三、整齐排列,自成一套,掌握这三条对欣赏和比较《红楼梦》译本人名翻译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宪益、戴乃迭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David Hawks&John Minford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两个《红楼梦》译本中,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中国酒名称的翻译,但这些酒名称的翻译却有一些不妥当之处。根据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用音译/直译+解释的方法来改进,不仅能够使读者一目了然地明白其含义,还能准确地表达酒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节选了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一些精彩的明喻和暗喻句的翻译,并分析了其翻译的技巧和特色。  相似文献   

11.
韩玲 《海外英语》2011,(6):224-225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派提出的观点,其主要内容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所以翻译要受到目的的制约,应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即遵循译文的目的性原则。该文通过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词意象的翻译,阐述了不同的翻译目的会决定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并会产生不同的翻译效果。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在于它是否在译语情境中实现了译文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2.
周维  刘萍  周正华 《培训与研究》2008,25(1):130-132
双关语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具有丰富语言表达、强化语言效果的功能,在日常生活、语言交际、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本文探讨了双关语在《红楼梦》中的运用及英译,并结合实例及杨宪益、霍克斯的英译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双关语的英译需从语义、语用和文化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才能使译文既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特色,又达意确切。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书".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地位逐步提升,在中国树立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此书的翻译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文学价值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而书中的诗词佳句,具有特殊的语言形式和深邃的含义,既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又是翻译的难点.在《红楼梦》众多英译版本中,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  相似文献   

14.
小说的章回目录又叫“回目”,其作用是使内容段落整齐,首尾完整,直接体现了衔接的谋篇意义。章回目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识分回标目,本文从《红楼梦》回目的产生入手,运用Halliday和Hasan及胡壮麟等的衔接理论,对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回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出现的人物众多,曹雪芹在对人物塑造时,首先在起名上就已经显示出其苦心,书中人物命名极其巧妙,这对于整部巨作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探究《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人名翻译,在艺术赏析的同时并对人名翻译手法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6.
17.
双关语是英不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修辞手段,《红楼梦》中双关语运用尤为突出,本探讨的内容是如何通过翻译传达出《红楼梦》中这一独特语言艺术所体现的主旨、意趣、韵味、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译本双关语英译的得与失,总结出一些双关语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遣词造句,无处不充满丰富的互文性.翻译过程中大量的互文指涉,无不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借助异化策略,表现异域文化的互文性,达到了文化交流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典范之作。本文主要讨论《红楼梦》第三回中主要人名的翻译。一般而言,文学作品中的人名的翻译方法有音译和意译两种,孰优孰劣,难成定论。到目前为止,《红楼梦》比较完整的英译本有两个,一个是杨宪益夫妇的.他们主要采用了音译人名的方法;另一个是霍克斯的,他兼用了音译法和意译法,对其他人物奴仆群体采取灵活的意译法.而对上层人物及自由人取音译法,这样对音译与意译人群进行划分以标示主仆有别.其极具特色的群体人名翻译就很好地说明了他人名翻译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文学作品的人名的翻译以音译与意译结合法为优先策略。  相似文献   

20.
胡晓萌 《考试周刊》2011,(41):24-25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近十年来国内译界的热门话题。归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和异化(Foreignizing Transla-tion)这对术语最初来源于德国早期思想家斯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斯莱尔马赫说:"翻译只有两种方法,不是译者不打扰作者,尽可能让读者靠拢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