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娱乐新闻报道“量“大但“质“精的不多,存在低俗化等现象。本文分析了《南方周末》记者袁蕾的文化娱乐新闻的写作特色:有深度、有内涵、有关怀,并探讨出娱乐新闻写作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敏 《新闻世界》2010,(4):101-102
娱乐新闻报道"量"大但"质"精的不多,存在低俗化等现象。本文分析了《南方周末》记者袁蕾的文化娱乐新闻的写作特色:有深度、有内涵、有关怀,并探讨出娱乐新闻写作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新闻娱乐化现象在大众媒介中日渐兴盛,从报纸到电视、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而一切与“娱乐”有关的节目,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开发的重点。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进而发展到新闻标题的煽情化、新闻叙述方式的故事化,媒体新闻逐渐走上了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标题是新闻写作脱离传统文章形式、渐趋独立的重要标志。考察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报刊新闻标题的发展演变,清晰可见我国新闻学、新闻写作的演化进程。尤其是80年代以来报纸媒介娱乐新闻标题的发展演变几个阶段的种种现象,可以感受到大众传媒发挥自身社会娱乐功能的自觉,以及传媒市场化进程中娱乐新闻标题演变所呈现的文化逻辑。我国新闻学理论建构初期,就非常重视对新闻标题的研究。1919年出版的徐宝璜的《新闻学》,其中立专章论“新闻之题目”,提出新闻标题的目的是“便利阅者”、“引人注意”,尤以“题目如编辑得法,应为新闻之结晶,以少数…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报娱乐新闻与传统日报和周刊娱乐新闻的不同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娱乐新闻有了自己的新内涵——娱乐“新闻化”.娱乐“新闻化”也可以看做是软新闻的“硬化”报道.①中国社科院曾经发布过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网民在阅读网络新闻的类型选择上,上网阅读最多的是娱乐新闻,其次才是国内外时事新闻、社会生活新闻等.  相似文献   

6.
娱乐新闻当然要有八卦,但绝对不应止于八卦.《广州日报》近几年提出并不断探索“大娱乐”的新闻理念,跨界审视娱乐话题,从“跳出娱乐做娱乐”到“穿越娱乐”,对娱乐新闻背后的社会伦理、经济事件、心理真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探究,大大拓展了娱乐新闻报道的宽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7.
娱乐新闻的确被读当成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它仍属于新闻范畴,仍然起着“服务受众,教导受众”的作用,需要遵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如今的娱乐新闻常常令人真假难辨,还屡屡见到“XX更衣被偷拍”、“XX自曝有同性情结”等等格调低俗的新闻登上娱乐头条。一些娱乐新闻已变得耸人听闻、盲目审美。这便是本要说的新闻“猎奇”。指的不是搜尽天下奇闻,而是满足个人低级趣味,宣传不真实、不正当、未确定的非主流事件。娱乐新闻实在不可纵容“猎奇”。[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杨华娟 《军事记者》2004,(11):34-35
回顾近年来我国媒体的新闻报道,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这样一个特征,即建构肤浅的娱乐新闻无孔不入,甚至有的时政新闻和社会事件也正走泛娱乐化的道路。另一方面,在国内学术界,从2003年7月《中华新闻报》刊载《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一种思路》,到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于同年9月出版的专《畸变的媒体》中提出“讲故事的新闻写作”,引发新闻界写作取向的新思考。娱乐化和故事化,在表现形式上都强调人物和事件的人情味、细节化、情节性,然而在价值取向上前纯粹追求感官刺激,后则重在挖掘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试图立足现状,廓清两界限,指明故事化写作的影响力所在,以求更好地把握新闻人在采写中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法制新闻娱乐化是指采用各种娱乐化的方式以及其他各种易于受众接受的形式,对有关立法、司法、法律监督等方面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报道。但法制新闻的娱乐化有其限度。首先是法治功能的限度,法制新闻娱乐化应以释法为己任;其次是价值追求的限度,法制新闻娱乐化应以正面宣传为主导。娱乐化内容选择也有其限度,应该“言而有尽”;在...  相似文献   

10.
周洁  许城贵 《青年记者》2009,(18):64-64
娱乐新闻报道日渐狭义化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大的新闻品种。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人情味较浓、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大部分成了奇闻轶事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娱乐新闻成为饱受诟病的低俗化“重灾区”。翻开报纸或是登录网站,五花八门的娱乐新闻铺天盖地,明星的隐私、绯闻占据了相当多的篇幅。这些娱乐新闻或低级趣味,或捕风捉影,或恶意炒作,或弄虚作假,多年来一直屡禁不止,在各界的抨击中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难想象,随着娱乐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把娱乐新闻当作了“看点”、“卖点”。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闻总是容易给读者过于深奥、枯燥和乏味的印象,然而,当都市类报纸发展到快读时代、娱乐化写作时代,经济新闻也顺应潮流,放下了晦涩难懂、高深莫测的架子。以更加亲民、更加明白晓畅的方式去“深度浅作”,以完全平民化的视角、简洁有力的述说,与读者共同感知生活的阴晴冷热。本文以《三峡商报》为例,就经济新闻中写作中的“深度浅作”的发展趋势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试析当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目前对新闻娱乐化的种种界定,大致可以看出:新闻娱乐化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以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的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王少华 《视听界》2004,(5):64-65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乍一看,似乎同出一辙,但两者却又不同。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它的定义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新闻学有“学”经过争论似乎已成定论,但对新闻写作是否有学尚有争议。不少人视新闻写作为一种“技能”,犹如汽车驾驶、理发、缝纫一般。有的新闻理论工作者虽将它的学术地位提高了一步,称之为“术”,然而,最终没能摆脱“技术”、“技能”的束缚。似乎,新闻写作与“学”无缘,充其量只能视为“术”了。这种观点是颇需商榷的。第一,新闻写作有独立的研究领域。新闻写作是以研究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与新闻写作方法为主要对象的专门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虽然与新闻学、写作学有关联,但又明显地区别于它们。新闻写作的研究对象,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何为新闻娱乐化,目前还没有简单明了的定义。一般“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偏向软新闻或使硬性新闻软化,其特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向受众播报: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现在,当我们谈论法制类新闻的时候,我们真正关切的是什么?是新闻还是法制或是法治,还是猎奇还是获知?被娱乐化的法制新闻往往在具有娱乐价值的兴奋点上下功夫。强调案件的故事性、情节性、猎奇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不再重视客观冷静的报道、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追求或恐怖、或奇异的感官娱乐体验。  相似文献   

18.
“娱乐化”不忘媒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锋 《新闻实践》2006,(10):56-56
近两年以来,国内各地新闻以及省内各档新闻,都有一种“娱乐化”倾向。要不要“娱乐化”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什么是新闻“娱乐化”?有的把社会新闻的增加归为“娱乐化”;有的把民生新闻增加归为“娱乐化”;有的把奇闻逸事增多,叫做“娱乐化”;也有的把报道方式的“剧情化”叫做“娱乐化”。以我的理解,娱乐化应该是,“用多种娱乐方式,侧重选择一些非传统题材,为增加报道可看性的新闻报道倾向”。它把新闻从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要求,向以观赏性、娱乐性目的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张禄 《大观周刊》2012,(25):32-32
现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临的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需要了解社会上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外,人们还迫切需要一些娱乐消遣的东西来缓减心理压力,而阅读娱乐新闻成为许多人放松的重要方式但是妖乐新闻或音妖乐新闻从业者留给人们的印象却并不怎么正面。那么,到底是什么佯的原因让娱乐新闻饱受社会诟病呢.本文将从埙乐新闻写作的特点和新闻伦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改善娱乐新闻的形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傲 《记者摇篮》2005,(8):54-54
新闻娱乐化近年被引入内地,它的出现引起业界一片哗然,持反对意见者忧心忡忡。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而持肯定意见者却将“新闻娱乐化”当做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说,新闻娱乐化与报纸的严肃性、权威性有背离之处,如果毫无原则地对所有新闻事件都做“娱乐”处理.势必影响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种无原则的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