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8年以前,中国政府一直在澳门行使主权。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来到广东后,为了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有效地开展禁烟斗争,十分关注在中西方交往中地位极其重要的澳门,并在澳门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禁烟斗争中,林则徐亲自巡阅澳门,给予鸦片贩子打击与震慑,并恩威并用,正告葡澳当局安份守法。林则徐此行受到澳门中国民众热烈欢迎,亦受到葡澳当局的礼遇。  相似文献   

2.
适应禁烟与抗英斗争实践的需要、林则徐通过多方面调查研究,对澳门地理位置的特点、社会特点、及其与鸦片走私的关系,对历史形成的澳葡特殊地位、澳葡对禁烟的态度、以及澳葡与英国的关系,有了比较全面、清醒的认识。有赖于这种认识的指导,林则徐在禁烟与抗英斗争实践中采取了:在“守法”前提下承认澳葡的自治权;恩威并济、促澳抗英等一系列较为实事求是的斗争策略,并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3.
(一)英国侵略者的挑衅当林则徐在广东进行禁烟运动时,中英双方的关系,仍然处在往返交涉的状态下。战争的发生,是由於英国侵略者的挑衅行为。一八三九年七月七日(道光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有英国水兵在九龙附近的尖沙嘴村酗酒,棍杀村民林维喜。中英关系进一步的恶化。当时林则徐闻讯後,即派官令查理·义律(Charles Elliot)交出凶手,查理·义律拒不交凶,坚持照英国法律审办,作破坏中国司法权的试探。八月十二日(七月初四),查理·义律自行开庭审理,将五个水手处轻罚金及监禁了事,仍告中国不交凶。十五日(初七)林则徐邓廷桢即命令禁绝蔬菜食物运入澳门;并以澳门寓居之英人既不进口贸易,即不应逗留澳门为理由,驱逐查理·义律等出澳。自八月十七日(七月初九)到八月二十七日(七月十九日),一旬之间,查理·义律及在澳英人等五十七家,全部迁避出澳。  相似文献   

4.
清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二日(1840年8月19日)发生的中英澳门关闸之战,大致可以被看作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军肆意侵犯广东沿海的一段序幕,同时,因为发生地是在澳门并且事涉澳葡政府的政治态度,所以也是澳门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英军之所以要发动对澳门关闸的攻击,既与澳门在国际贸易与地缘政治中的特殊地位有关,更与英商在澳门的既得利益有关.这场战事以清军失守关闸、英军完胜而告终,这与魏源、林则徐等人所持的英军败退论相去甚远,并对中英双方产生了诸多军事与政治方面的影响,甚至也引起了葡英关系和中葡关系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1839年林则徐抵粤后,即发现处理与澳门葡萄牙当局的交涉事务,以及与澳门有关的事物极为重要。他日记中曾记:“澳门禀函络绎,日夜批答。”(《林则徐集·日记》,第359页)其时,澳门不仅为西方商人的立足点,更系外国侵略者(尤其是英国侵略者)的情报收集站、给养基地和贩毒中心。若按道光帝在深宫中设想的“剿夷”、“驱夷”方案盲目蛮干,则很可能树敌过多,即除与葡方、英方交锋,还得与欧美各国抗衡。但是,如毫不触动这一走私鸦片的渊薮,则禁烟运动势将大受影响。林则徐面对这样的形势,在“做知彼功夫”后,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加强管辖。他在重申中国对澳门的主权的前提下,维持现状。容忍葡方的租借权,继续给葡方以贸易优惠。任命现任高廉道道台易中孚赴澳专辖澳门事务(原来管辖澳门的中国官吏仅为同  相似文献   

6.
澳门点滴     
简史澳门的中文名称“澳门”,与葡萄牙文名称“Macau”(英文 Macao),各有不同来源,首先,就中文名称而言,澳门古称蠓镜,壕镜、濠镜、濠镜澳或香山澳,最后因为澳之南北有两山对峙,形状如澳之门,所以有“澳门”之称,其它名称则逐渐弃而不用。澳门原属广东省香山县。明嘉靖32年(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上岸租占。鸦片战争后,清光绪13年(1887年),  相似文献   

7.
澳门的由来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漂泊海外400余年的澳门,将继香港之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澳门包括澳门半岛、仔岛和路环岛,位于珠江口西岸,紧邻珠海经济特区。由于多年的泥沙淤积和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澳门现在的总面积约为对.5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约45万,其中96.8%为华人,其余为葡萄牙人和其他外籍人士。澳门又名濠镇澳。“凡海中依山可避风,有淡水可吸回澳”,濠镜澳得名于澳门及其周边地区盛产蚝,每当风平浪静,月光桥烧之时,主澳门近乎国形的南北二湾便泛着银光,陈耀如镜,故名湾镜澳。至于澳门之得名则…  相似文献   

8.
澳门是我国被西方国家最早侵入并盘踞下来的地区,也最早汇聚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和信息。通过澳门,林则徐对西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动态进行了关注、探求。林则徐以务实的态度倡导了解西方、学习西方,首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声。  相似文献   

9.
自从亚马留对澳门实施殖民管治以后,为了实现对居澳华人实质性的管理,澳葡政府成立了华政衙门。起初,华政衙门负责对居澳华人的行政与司法管理;至九十年代,受司法统一观念的影响,华政衙门不再行使对华人的司法审判权,有关华人的诉讼统一交由按察司署办理,华政衙门的事务更多地关注居澳华人的经济与民生。可以说,在澳门的殖民化过程中,华政衙门起了沟通政府与居澳华人的桥梁作用,为近代澳门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与澳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英雄林则徐,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严禁鸦片的决心与行动,而且一再强调“琦善丢失香港没有经过朝廷”,“中国从来没有丧失澳门的主权”,“我去广州首先要到澳门巡视”,“澳门是鸦片之源,严禁鸦片必须严查澳门洋人之窝”。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收缴鸦片时还要求各国商人签字画押,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当时英国政府派驻广州的商务监督义律,是一个好战分子,态度十分蛮横。他对林则徐禁烟恨之入骨,百般阻挠无效,交出鸦片后,下令英国商人不许在保证书上签字画押,并率领他们于4月12日退出广州,先是住到澳门,后来澳门也住不下去,又退到了停泊在九龙尖沙嘴附近海面的船上。义律还下令英国商人不准同中国做买卖,又向英国政府报告,要求派兵到中国来“武力解决”,企图挑起战争。  相似文献   

11.
清末中葡澳门勘界谈判是1987年中葡达成联合声明谈判前两国政府间的最后一次谈判,由1908年“二辰丸”事件直接引发。晚清政府在谈判中坚持对澳门半岛及其领水的主权,在无力收回澳门治权的情况下,以国民外交成为政府外交之后盾,使澳门勘界问题继续成为悬案,为其最终解决争取了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2.
澳门是中国最早的开放城市,也是最早被西方殖民者侵占的中国领土。为了维护中国主权,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澳门采取了禁绝鸦片、加强政务管理、加强军事防务、捍卫司法主权等措施,彰显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澳门开埠以来中葡对澳门治管权实施的演变及主权问题的审视 ,揭示了澳门法律地位的变化过程 ,认为 1849年以前 ,中国政府实际上执掌着澳门的主权和治权。此后 ,葡人开始建立起在澳门的殖民体系 ,澳门主权动荡 ,但中国政府始终保持着对澳门的所有权。 1999年 12月 2 0日澳门的回归表明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14.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直接改变珠三角地区的交通运输体系,极大地影响未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及促进珠三角经济地理格局的改变。港珠澳大桥将有利于珠江西岸获得更多产业转移和投资的机会,也将导致珠江东岸相关产业竞争力的削弱,尤其是物流业的竞争力。港珠澳大桥还将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中心地位以及为澳门提供更广阔的经济腹地,推动澳门经济的适度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收回澳门是祖国统一大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从教学角度,谈同济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近几年来不但尝试打通大陆与台、港、澳,也尝试着打通中国与世界,尤其尝试着用比较的方法,沟通整个华文文学从题材、风格到价值的联系,以试图复活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的历史与现实,并从一切可能性上找到形式与精神的互补,以寻找和创造前所未有的大华文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17.
澳门开埠400多年来由于澳葡政府不重视教育,成人教育在推进民众教育上承担着极为重的作用。本文回顾了澳门成人教育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澳门成人教育的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澳门成人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澳门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本文介绍了澳门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征。针对澳门经济发展的困境,提出粤港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及澳门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反分裂国家法》与《与台湾关系法》分别是两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法律依据。《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反对“台独”、维护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