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历来对柳永词的"身体现象"研究尚停留在表层的"艳词"视野上,或以女性身体所涵盖的情感为焦点,忽视了"身体"在柳永词中所蕴含的艺术与文化的丰富性。本文的研究拟从词体的叙事性出发,正视"身体"在叙事内容中的主导作用,结合现代身体叙事理论的观点,所研究范畴超越纯粹的女性身体单一的维度,既从显现的在场身体,又从词人作为主体参与行为活动,塑造自我形象或以我表现活动的隐性角度,探究"多重身体"对象的书写类型及身体叙事的表现功能(如场景构建、视角展现和时空结构排列等方面),以求解读身体叙事对柳词风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文学无论以何种方式处理身体,在其对身体的叙事中都呈现出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征兆。身体在中国当代"红色经典"中经历了从"在场"到"不在场"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在新中国建立后,文学作为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力量逐步成为一种神圣不可亵渎的意识形态形式。  相似文献   

3.
身体叙事的仿真假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市场化和消费文化与有关身体的文学写作结合在一起,制造了身体的过量仿真符号与影像,从而产生了一个有关身体自由的文学叙事仿真神话。身体仿真叙事不断制造着和表现着市场中国的身体意识和身体风格,加剧了一种身体自由和身体主义的现场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趋于现场化的身体自由而远离灵魂自由。  相似文献   

4.
"身体"在王安忆的作品中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意象,同时她也是新时期文学中,第一个大胆写性的女作家,她敢于突围性禁区,揭开中国传统礼教文化以及50-70年代革命、政治文化对身体的遮蔽,抒发了对生命原欲的激情礼赞,这突出表现在她的"三恋"中。在王安忆的笔下,个性化生命原欲的张扬,是对宏大叙事背景下个体缺位的反拨,她通过探求身体的秘密进而发掘出人的秘密、人性的秘密。从身体意识的觉醒、行而下肉体的狂欢、行而上精神的找寻三方面,浅析王安忆"三恋"对身体的迷恋叙事。  相似文献   

5.
侠客的身体     
金庸小说身体叙事最常用的策略是以"弱"写"强",这种叙事颠覆了人们对侠客身体的惯常想象,增加其不可预测性,大大解放了侠客的身体,让高强的武功不再仅仅寄身于"相貌堂堂"的躯体之中,各种身体形象都和武功产生了紧密联系,增加了读者与侠客身体之间的陌生感与距离感,使身体和武功之间的关系每每产生意想不到的震惊效果。金庸小说中侠客身体"弱"的表现有四种: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叙事体系中,以阶级/国家为话语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叙事有突出地位。从身体政治,分析革命叙事中对长相、体格和穿着的看法,探究革命话语对身体的拣选、规训、操控等等,说明它不仅是一套话语体系,同时也是一套操控制度。  相似文献   

7.
身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和西方都有着忽略身体、藐视身体的历史,在过去的文学写作中,身体一直处于不在场状态。如今,消费主义时代的来临,使身体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涌现出了女性作家的"身体写作",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身体写作"以激进的写作姿态对传统社会的男权中心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反拨,而以卫慧、木子美等为代表的第二、三代"身体写作"由于其低俗的文化品位和商业目的,背离了反抗男权社会,张扬女性意识的初衷,最终走向文学的堕落。只有坚持身体灵与肉的统一,才能使文学回归其本质。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当今身体文化日益凸显的现象,就身体文化的三个阶段在中国艺术表现中的地位、盛行的原因、引起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正确身体价值观的意义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在消费文化视阈中,身体理论与身体写作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与此相关的身体批评却一直隐而不显。生理身体与社会(交往)身体两种形态为身体的主要存在方式。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身体描写和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叙事为身体批评提供了广阔的资源。身体批评应该从身体感性、身体的伦理叙事和身体的文化政治三个维度去实施。  相似文献   

10.
对待"身体写作",我们不该把它"神圣化",也不该把它"妖魔化",应以冷静的眼光来审视"身体写作",以求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身体写作"的初衷是对男权文化的解构和颠覆,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身体写作"非但没有达到预先的目的而从男权文化中突围,反而成了男权文化的俘虏.中国的女性文学如果要健康发展,不能仅仅拘囿于"身体写作".因为"身体写作"关注的毕竟只是人的身体,而非人的灵魂,所以精神的缺席,就导致了神圣和诗意的缺失.只有不断探索,中国当代的女性意识才能建构,具有真正女性意识的中国女性文学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文学无论以何种方式处理身体,在其对身体的叙事中都呈现出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征兆。身体在中国当代“红色经典”中经历了从“在场”到“不在场”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在新中国建立后,文学作为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力量逐步成为一种神圣不可亵渎的意识形态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文学无论以何种方式处理身体,在其对身体的叙事中都呈现出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征兆。身体在中国当代“红色经典”中经历了从“在场”到“不在场”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在新中国建立后,文学作为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力量逐步成为一种神圣不可亵渎的意识形态形式。  相似文献   

13.
论身体、自我与身体自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不只是物质的"肉体",它是自我的"体现"、个体精神的"本源"、知觉场、现象场、心理场的统一;身体自我也不只是对身体外部属性的感知,它与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融合在一起,对自我的影响与建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身体是教育研究的新视角,身体不是一个纯生物实体,它承载了意含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是心身"统一体".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征形式.西方教育语境中的身体与心灵是二元割裂的,身体是被管制的对象,是社会制度得以建立的基础.中国教育语境中的心身原本是一体的,强调道德身体:后受西方教育制度的影响,中式身体在教育上被殖民成西式身体,但其政治工具性仍具有中国特色.在"创新教育"、"创新型国家"的新语境中,以整体观和人文观来反思被遗忘、被冷落的身体,使身体得到真正的救赎,是教育之大义.  相似文献   

15.
甘浩 《涪陵师专学报》2013,(3):31-35,134
《白鹿原》的艺术独特性之一,是侵入了中国文化版图上一方历来被视为禁区的领地———私密的身体。在田小娥的性爱叙事、白灵的革命叙事、白嘉轩的道德叙事中,身体都受到了第一位的、强烈的关注。身体,在《白鹿原》中已经被打上标记或符号,在每一个能指背后都暗含着特定的所指信息。这些经过欲望与时间考验的身体故事,都是《白鹿原》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白鹿原》的叙事才五彩缤纷,《白鹿原》的艺术才更具独特性,《白鹿原》的故事才有可能流传得更久更久。  相似文献   

16.
一切提供可视信息的媒介,如电视、影像、互联网或虚拟影像等,都在构筑着以身体为视觉文化符号的传播系统.媒体、社交形式的变革将身体从视觉的樊笼里彻底解放出来.麦克·卢汉的媒介传播学视域下,身体从媒介中的客体转变为身体就是媒介.身体与媒介的相互僭越,为身体这个信源接收器提供了多种新的叙事方式.新媒体艺术是混合了媒介、技术与艺...  相似文献   

17.
侯雨 《华章》2013,(28)
“身体”成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是当今文化研究中的重要的文化视野。身体文化也成为文化研究的流行的理论话语。消费时代的身体文化透过身体文化现象具有了自己的狂欢化特征,成为“最美的消费品”。同时,身体文化也在消费时代陷入即身体解放与身体陷阱悖论当中。  相似文献   

18.
“身体叙事”作为女性写作的一种策略 ,被中国当下的一批女作家奉为圭臬 ,但这一理论本身存在重大缺失。在实际操作中 ,它从反抗男权、捍卫女性出发 ,最终却出卖了女性的尊严和身体。本文分析“身体叙事”这一理论的缺失 ,分析中国当下以“身体叙事”为旗帜的女性小说文本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李芳 《考试周刊》2008,(4):236-237
中西方对"身体美学"的研究路径有很大区别:西方是从理论到实践,中国则是从现象到理论.前者以美国理查德·舒斯特曼对"身体美学"的提出为例.后者以国内学者对"身体美学"的研究为例.由此,本文进一步探寻两种研究路径的不同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辩证法,以贵池傩舞为个案进行田野调查。研究认为:身体叙事是文化记忆的传承媒介;贵池傩舞的身体叙事形式是一种对文化记忆的原始表达,其身体叙事转向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身体叙事主旨,由原本的以神为本转向了以人为本、以娱神转向了娱人,从远古走向未来,从封闭转向开放;经过一系列的保护与传承举措,实现贵池傩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