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回乡创业不仅是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政策补充,更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的具体运用,如何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和振兴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回乡创业可行性与制约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营造接纳、欢迎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人文环境,有效解决大学生回乡创业资金支持,鼓励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培训机制,成立回乡大学生创业协会等政府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大学生在创业意愿、创业行动、创业经验等方面的问题很突出,因而必须从战略视角构建创业理论体系模型,将高校引导、政府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等几个关键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具体研究以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3.
鼓励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其就业能力,政府要以优惠的政策给予扶持.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4.
政府要通过制度设计,引领和支持女大学生面向基层社区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以及妇联等部门应联合制定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社区就业创业扶持计划,实施"社区女干部、社区女医生、社区养老创业"工程,搭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多元立体平台,实现男女平等就业,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是我国政府和高等学校着重解决的首要问题,共青团组织在新形势下肩负着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使命。在如何有效服务大学生就业,推动大学毕业生创业,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等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大有可为。本文通过建立共青团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目标入手,阐述了共青团做好这方面工作的优势,提出以培养职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丰富信息平台、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等策略来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设想,还提出了实现工作目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大,创业实践基地在鼓励学生创业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基于此,结合《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可行性调查》问卷,详细地分析了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意义、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的可行性及相关政策扶持,以期通过分析研究,为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世界难题,各国政府都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一些积极措施予以促进。纵观各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中,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策略:立法促进,政策扶持;重视就业指导和服务;重视学生实践经验的培养;鼓励自主创业以促进就业。国外的经验,对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虽然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女性的社会影响力也逐渐提升,但因社会文化及其自身特征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女性就业及其人力资源再投资的机会,使得女性在就业及创业发展中遇到不少困境。本文针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女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及职业发展的路径,同时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预防用人单位在雇用、培训、晋升等环节歧视女大学生,促进女大学生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中更好地就业和创业。  相似文献   

9.
创业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高等院校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和优惠。其中,社团承担重要角色。这主要体现在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发挥社团教育功能、开辟大学生创业教育新途径,扶持社团创新活动、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社团创业基地、丰富大学生创业平台,社会需要营造"创业光荣"的环境、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政府需完善创业政策、全力支持大学生创业等5个方面,探讨实现社团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运用科学计量学的前沿研究方法,基于CNKI数据库收录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领域主要期刊数据,应用CiteSpace信息软件系统,就关键词、作者及机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就业指导、求职过程等问题为我国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研究热点.《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等为被引频次较高的经典文章.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机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温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  相似文献   

11.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对体育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及政策措施等进行清晰界定,为推动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当前,为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相关部门应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探究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与培养路径。其一,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政策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其二,高校要建立健全以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为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三,体育专业大学生要顺应创新创业趋势,力争精准定位自身、认清求职就业环境、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创业观。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迫在眉睫。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教育、实践、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高校要完善就业创业体系,企业要消除就业歧视,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就业创业活性。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提高大学生就业和促进创业是政府、高校和大学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网络的特性及其普及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基于互联网相关的就业和创业也因而兴起。对影响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政府层面、学校方面和大学生家庭及个体自身方面的因素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高校就业工作者.“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提倡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现在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为了缓解甚至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大学生创业非常有必要,探索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形成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大学生创业之路,才能为新生力量提供更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今时代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形势谈起,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指出了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要遵循"大学生自主,政府支持、高校引导"的方针来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为大学生打造新的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16.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在共同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趋势下,自愿组建的群众性组织,是大学生课外学习和生活的第二课堂。学生社团具有成员结构单一、自由度大、类型多样、学习能力强等特征,在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鼓励和扶持大学生社团专业化建设,对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高校创业就业教育应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资源,提升自身创业就业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完成创业、就业准备。为此,本文主要对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促进作用及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创业、劳动力转移的逐渐发展,“新读书无用论”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在问卷调查和面访的基础上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新读书无用论”的两个指标因素显著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两者存在相关性。因此,要促进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观,积极完善对大学生的招考录用和就业指导政策,切实落实创业扶持和宏观调控政策,从而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与高质量就业的内涵、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整合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大学生五要素合力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应从政府和高校两方面着手,政府通过政策支持、融资服务以及技术服务等手段,高校通过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等途径为大学生创业做好前期准备,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和社会少子老龄化的发展使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密切配合、统一步骤,最终形成了日本深具特色的以就业支援为主、培养创业意识、官学企密切配合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通过分析日本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中有关日本政府和大学两个层面的支援活动,从日本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背景、就业支援的形式(包括大学职业教育的开展、体验式就业的深化、CF的设立与成熟)、创业意识和过程的重视三个方面,对日本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