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承上启下的哲学家,其大学观源自其哲学思想,形成于德国现代大学酝酿及诞生之时,从多方面影响了现代大学的发展。费希特的大学观对创建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学术型新型大学,对大学学术自由思想的确立,对现代大学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大学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德国1810年建立的柏林大学及其代表的大学理念成为学界公认的一座里程碑。柏林大学的创立及其代表的“洪堡大学理念”之确立,是以德国别具特色的启蒙运动以及丰富的哲学思想为文化背景的。“洪堡大学理念”是当时的思想家和大学创办者们对新大学观探索和实践的结果,其确立经历了前古典时期大学改革的酝酿、理念的初步形成和实施中的调整等过程。  相似文献   

3.
陈慧猛 《教育》2013,(8):64
美国比较教育专家阿特巴赫指出:德国是第一个切实改变高等教育制度的欧洲国家,它为西欧、美国及日本,提供了一种大学模式。在德国的古典大学观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洪堡、施莱尔马赫、费希特三人,他们三人的高等教育理念及相关论述被公认为是关于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经典阐释。借鉴德国古典大学观和大学建设的经验,对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国家观是德国在19世纪初表现出来的重要特征,它引领了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的改革。本文从文化国家观这个视野来探视德国大学的改革,以柏林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作为一种文化建制对文化的传承、改革与创新。柏林大学的辉煌彰显了大学作为文化机构,只有深深地扎根于文化,并在发展历程中尊重文化本身,才能生成大学的不朽灵魂。  相似文献   

5.
德国古典大学修养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养观是德国古典大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不同时代学者的阐释而具有丰富的内涵,尢以柏林大学建立前后洪堡等新人文主义学者的修养观念为核心内容。它强调人的尊严和全面、和谐发展,以及通过科学(或学术)探索达至道德修养的境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它进行重温和反思,仍然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比如,大学应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和精神层面修养的提升,注重发挥科学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大学理念与其在德国学习、考察的经历有密切关系,德国经历是其大学理念的重要来源。本文以蔡氏在德国的经历为中心,分析探讨了德国古典大学观对蔡元培的影响,以期深化我们对中国高等教育及学术传统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于外来文化、外来教育观念接纳吸收借鉴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施莱尔马赫的大学观主要体现在他为创办柏林大学而撰写的《关于德意志大学的思考:附论将要建立的大学》一文中。在该文中,施莱尔马赫全面论述了自己心目中理想大学的形象:这种大学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但也要尽可能谋求独立于国家;大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科学教育唤醒青年理性之最高理念——认知;哲学院是大学中最高级的学院,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植根于哲学院中;大学师生应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学术讲座和专业研讨课是最适合大学的教学方法。在普鲁士大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施莱尔马赫积极参与柏林大学建校计划,并且作为洪堡设立的建校委员会委员,能够直接在政策制定与执行层面上将部分理论思想真正融入办学实践中,对柏林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学院架构、授课方式的塑造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不仅保留了德国大学的传统形式,还为其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令柏林大学的模式与建校思想成为了现代新式大学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原则与典范。  相似文献   

8.
傅安洲  阮一帆 《教育》2012,(20):60-61
德国政治修养观,可溯源于德意志古典大学修养观,对当代德国政治教育思想理论具有奠基意义,成为其理论基础。政治修养观是在继承和汲取了德国古典大学修养观的思想精华,发扬了新人文主义的人性与民主观念,吸收借鉴了美国政治文化与公民教育理论,并在深刻反思魏玛与纳粹  相似文献   

9.
柏林大学模式是高等教育研究中一个无法绕开的"热点"问题.社会资本概念为研究柏林大学崛起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从外部关系来看,柏林大学已经融入政府网络.摆脱了宗教束缚,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坚持"纯粹知识"(Wissenschaft)的真理探究;从大学内部关系看,底部科层化和顶部非等级制的组织内部,既存在着学术竞争.也存在着科研合作;从制约大学内外部关系运营的非正式制度来看,民族意识形态的觉醒、唯心主义思想的力量以及德国传统大学的习俗惯例等,都为柏林大学产生和发展莫定了坚实基础.柏林大学的崛起,为当下中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对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研究中,人们大多注意的是洪堡的思想。为了深入理解德国模式中的学术自由观,本文分别分析了洪堡之前的康德所著的《系科之争》和洪堡之后的韦伯所著的《韦伯论大学》,并将两人的学术自由思想作了简要的对比。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他们对学术自由的内在限度和外在限度的某些共同理解,也可以看到韦伯在讨论学术自由的基础时以理性化概念取代了康德的理性概念之后所赋予学术自由的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寂寞与自由如同学术的两翼,是洪堡大学观的基本组织原则。从中世纪大学到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寂寞与自由是一个渐变传承的过程。中世纪的教师、学生及大学在寂寞与自由方面均有独特的表现。及至柏林大学,洪堡将寂寞与自由并存论述。柏林大学对寂寞与自由的践行实施,为我国当代大学及学生、学者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政治修养观是德国古典大学修养观在政治教育中的体现,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指导性思想理论。政治修养观汲取了德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在历史反思基础上自我重建的结果,体现出深刻的人本思想、主体性思想、价值论思想和方法论思想。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本质,也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洪堡倡导学术自由,首创了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理想,他重视普通教育,提倡自我教育,提出了培养完人的教育目标,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在19世纪初德国的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开办中得以成功的灌输、实施和运用。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办学原则的某些精髓对我国当代的高教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洪堡的大学思想及德国大学模式向现代化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洪堡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理想指导下 ,德国建立了被称为现代大学的柏林大学。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研究性文理大学和工科大学促进了德意志民族的振兴 ,同时也实现了德国大学向现代化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学术自由是柏林大学建校立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大学危机和理性主义、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学术自由成为柏林大学的首选。巧妙地利用国家对知识的需要,并改革大学内部的一些机制,如教师聘任,使得学术自由在柏林大学中生根发芽,更使得柏林大学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16.
正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柏林大学创办者,著名教育改革家。他最早领导了对德国古典教育的全面改革,他所创建的柏林大学,开启了德国大学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向。他被誉为"德国现代大学之父",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影响了世界高校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从办学理念看柏林大学改革与北大改革的相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柏林大学继承中世纪大学学术自由,学术自治的理念并发扬先大,尤其是费西特、施莱尔玛赫、洪堡等人对柏林大学的改革更是对后世的近现代大学影响深远。蔡元培模仿德国模式改造北大.这就是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典型例子。德国大学观对北京大学改革的深刻影响虽然带来了两者的相似性,但其差异性更是明显。本文试图从两者的办学理念、在办学理念的侧重点和主要倾向上的不同点以及两者对世界的不同影响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两者改革的相异点,以此能给予我们更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洪堡倡导学术自由,首创了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理想。他重视普通教育,倡导自我教育,提出了培养完人的教育目标。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在19世纪初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开办中得以成功的灌输、实施和运用。在此通过介绍洪堡思想高等教育思想的来源及其思想内涵,探讨洪堡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初,伴随德意志民族主义觉醒与振兴而产生的柏林大学,突破了传统大学的结构内涵,开大学科学研究之先河,并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途径及自由的学术环境保障了科研职能的切实实行。柏林大学的成功,成就了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中心地位,使得欧洲大学由17、18世纪的低谷中摆脱出来,重获发展的盎然生机。科研职能在柏林大学得以实现的途径及其环境给当时及后世的高等教育界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创办了柏林大学,在德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将科研引入大学教育过程中,将大学的职能进一步扩大,明确提出大学应肩负两种职责,即教学和科研。时至今日,教学和科研已经成为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最基本形式,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科研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科研,不断汲取新知识、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