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十分必要。在大学生中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在广西部分高校进行调查发现,采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采用大众化的表述语言、丰富教育形式等三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引领大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清醒者、坚强捍卫者;要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领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策清醒者、坚强拥护者;要加强实践锻炼,引领大学生在社会现实火热生活的锻造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为清醒者、坚强执行者。  相似文献   

3.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用共同理想凝集大学生的爱国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的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因此,培育好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引领社会思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实现国家繁荣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应是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群体,是需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对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重要主体;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相结合,坚持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相统一,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思想和行为自觉。  相似文献   

6.
1949年,名称几经变更的汉语母语教学课程最终被命名为"语文",这标志着汉语母语教育言文分离历史的终结,同时也为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社会变革及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即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其自身的价值观也在价值取向多元化与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张力中不断发生着变化。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何重要性?多元化时代如何发展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和高校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的根本体现。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对主流价值的弘扬有着独特的作用。对大学生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以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人生力量更加自觉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认同强调的是价值观念之间的和谐性与一致性,一般而言,它包括认知、内化、外化三个阶段。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应坚持"情理交融"、"一主多样"、"知行统一"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以网络、手机和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信息载体,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了新场域、开辟了新渠道。高校应因时顺势,从树立新理念、搭建新平台、建立新队伍和建立新机制等方面统筹协调,牢牢把握新媒体这一教育新阵地,切实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教育背景、教育对象和教育工作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总目标,着眼于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着力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通过优化教育环境、拓展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完善教育机制等路径措施,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文化多样性、传播位差、西方社会思潮和新媒体技术的新挑战,高校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遵循主导与兼容结合、说服与感召结合、引领与渗透结合、教化与亲近结合的原则,在多元文化中确立主导价值取向,改善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效果,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文化魅力,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回应学生利益诉求,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向践行的跃升.  相似文献   

13.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联系实际、不断创新的原则,通过开展全过程、全方位教育,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发挥传统文化的涵育作用,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祖国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于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从优化教育环境、丰富教育内容、尊重教育对象、拓展教育渠道、完善教育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大学生“体系”教育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的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至关重要,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主题,实现其培育目标的关键在于内化于心。然而,由于受教育者自身因素、教育者不够重视、外部社会环境不佳等原因,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不够理想。因此,针对当前的教育内外环境,并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可以从理论认知、情感认同、优化外部环境、价值观认同等方面进行努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相似文献   

16.
积极组织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习中共党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要善于从党的历史中学道理、学方法、学精神、学经验、学教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进步的力量。高校组织大学生学习党史,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党团组织的主导作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学生社团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及党史专家学者的学术辐射作用,在学习形式上要"读唱讲看研用"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价值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等新特征。而这些变化需要一个"正能量"的指引。高校应建构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对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先锋模范作用,并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全方位的影响。新媒体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和个性化,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起着积极作用,但其主体传播思潮的多元化、工具主义倾向、参杂其间的不良信息、网络的虚拟性,都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消极影响。针对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利与弊,采用更新理念、优化内容、健全机制、创新手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育路径,能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作为一种网络文化已在大学校园基本普及,并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以至于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媒体网络文化以其多样化传播、海量化信息、开放式互动等特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既有积极作用又不可避免地带来消极影响。正确认识新媒体的文化教育特征、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加强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对于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突发疫情下,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蕴的阐述、培育紧迫性的探究以及育人实效性提高的路径分析,变"疫材"为"教材",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是我国战胜疫情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