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名士风气表现在个性的张扬、清谈、服药、饮酒、崇尚自然等几个方面。社会环境是造就名士风气的重要原因,玄学的形成与兴盛也为名士风气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魏晋名士风气对后世的思想、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形成既有儒道兼融的学术原因,又是社会现实政治需要和个人发展的要求以及时代学风影响的结果。本文试图从这几个方面解读魏晋玄学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朝时期 ,社会上盛行“重孝”之风。大量文献记载足以说明此时“重孝”之风的普遍性和社会性。这种风气形成的原因 ,既有社会的因素 ,又有政治、思想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隐逸之风大兴,出现了数量庞大的隐士群体。魏晋隐士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山林隐士、朝堂隐士、田园隐士,这几种隐士特色各异,形成原因也不尽相同,探讨魏晋隐士的类型及隐逸之风大兴的原因,对于理解和认识魏晋的时代精神和士人心态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转型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士风流,是魏晋玄学熏染下形成的独特人文风貌.然而,"魏晋风度"毕竟脱胎于腐败、动荡、堕落的社会,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思想与行为的矛盾,在张扬个性背后衍生出的浮华世风以及清谈误国等现实困惑,导致了时人对其批判和否定的言论不绝于耳.思想界对玄学的改造就是对现实批判的反弹和回应,其结果实际上也折射出了魏晋风度消极的一面.文章立足历史进行反思,亟待对全面认识"魏晋风度"起到一定的补正作用.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所记录的“魏晋风度”,展现了魏晋士人追求精神自由、个性解放和自我价值的心路历程。魏晋士人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言行举止,是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儒家思想制约的反抗,是对庄子自然人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魏晋风度及其个性解放思想的产生,有着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和深刻的文化心理原因,具有先进的文化传承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汉魏晋时期是士族门阀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都发生了变革和变化,用人思想亦随着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仅就亲贤、德才和名实关系等三个问题,说明这一时期用人思想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社会动乱,国家分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移民运动。益州号称“天府”,沃野千里,崇山峻岭,四面险塞,成为移民一大集结地。移民运动予魏晋巴蜀历史以重要影响,是中国移民史研究中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东汉以来,田庄经济的发展是魏晋名士孕育生成的经济条件;汉魏之际险恶的政治环境是形成魏晋名士的政治原因;与这种经济、政治形势相呼应,在学术思想界出现了儒道合流的趋势,广大知识分子在行为方式上既追求人性自由,又恪守封建礼教。形成所谓双重人格。至曹魏,一批人的这种双重人格特征已十分明显,它标志着魏晋名士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0.
魏晋名士崇尚超尘绝俗,注重人格生命。魏晋风度的产生和形成,标志着名士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本文论列了魏晋风度的主要表现形态,并对其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及历史意义作了多角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清"是魏晋风韵的一个突出特征,它内涵丰富,是魏晋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艺审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论文从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与文学创作出发,结合相关的人物和作品分析,对"清"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作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先秦、秦汉博物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博物学经过先秦、秦汉时期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到魏晋时期臻于成熟。魏晋时期我国古代博物学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这一时期,博物学最终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而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探究魏晋博物兴盛的原因,必须上溯到先秦、秦汉时期,了解其完整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战乱与分裂是魏晋时期最显著的社会特征,面对社会的动荡、政治的腐败,大量士人莫名其妙被卷入党争、惨遭杀戮的黑暗残酷现实,魏晋士人对自身的命运很是无奈与无助,于是,任情、任性、及时享乐的思想极为流行。分裂与动荡使整个社会丧失了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两汉以来经学的束缚也大大减弱,使魏晋士人获得了思想上的自由与精神上的解放,他们崇尚自然,寄情山水,言行之中展现出率真自然、潇洒放旷的内在人格,形成魏晋所特有的时代风流。  相似文献   

14.
论魏晋清谈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三红 《培训与研究》2006,23(9):43-45,52
汉末至魏晋时期,形成一股弥漫整个魏晋的谈玄论道的清谈风气,辨名析理的清谈活动,对魏晋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文章对清谈起源、清谈分期及流派、清谈内容、清谈形式问题及清谈的评价等方面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论证,重估了魏晋清谈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战乱与分裂是魏晋时期最显著的社会特征,面对社会的动荡、政治的腐败,大量士人莫名其妙被卷入党争、惨遭杀戮的黑暗残酷现实,魏晋士人对自身的命运很是无奈与无助,于是,任情、任性、及时享乐的思想极为流行。分裂与动荡使整个社会丧失了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两汉以来经学的束缚也大大减弱,使魏晋士人获得了思想上的自由与精神上的解放,他们崇尚自然,寄情山水,言行之中展现出率真自然、潇洒放旷的内在人格,形成魏晋所特有的时代风流。  相似文献   

16.
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期文化上的奔放洒脱的时代精神与社会风范。魏晋风度作为一种特定的时代精神 ,渗透在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和社会风范的许多方面 ,形成了某些共同的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 ,思辨理性特点 ,尤其哲学领域表现更突出。第二 ,理想主义 ,通过散文、诗、政论、民俗传说等文体 ,在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呈现出共同的理想色彩。第三 ,批判精神。两汉经学、谶纬呈现僵化之弊 ,魏晋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在玄学、名教、夫权、道家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全面有力的批判 ,成为魏晋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种思想特征贯穿在魏晋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但是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纯文学观念却形成于较晚的魏晋六朝时期。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本文拟就魏晋六朝的哲学思潮、文学创作与批评意识等方面,对这时期文学观念的发生与演进作一总体考察。  相似文献   

18.
张希 《华章》2011,(26)
中国的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绘画形式.形成于魏晋,成熟于隋唐,兴盛于宋元.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山水画在各时期所呈现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理念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孟浩然既追求功名仕进,也追求避世隐居,其亦仕亦隐情怀终生存在。他敬仰魏晋贤臣士羊祜、习凿齿、谢安;对陶潜、嵇康、阮籍的行止多所认同;从某些“魏晋风度”中得到精神安慰。可见他与魏晋士有着深深的情结,这是他形成亦仕亦隐情怀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的书法无论在审美还是实践中都为中国书法艺术构建了大的框架,从而出现了书法的繁荣。探索个中原因,是魏晋玄学为书法的审美提出了许多启示,最终形成了魏晋“尚意”、“尚韵”的书法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