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生活·实践”教育是周洪宇教授提出的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教育理论,是一种基于生活、生命、实践的新教育思想。本文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目标、绿色高分数的素质目标、“六合一”学校教育功能定位、“合育”教育机制、重视意商等方面分析了“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改革框架,接着从“三备三研”“高效课堂”“双课程体系”“双师制”“学导合作单”“自主学习体系”“弹性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阐述了“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改革实践,最后分析了“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双语教育的定位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详细阐述了“双语”、“双语教育”、“教育语言”、“语言教育”等几个双语教学中的基本概念,认真分析了我国双语教育的定位,并对目前中国的双语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院教育、心理学教研组,除了举办“儿童心理学讲习班”和为省、市教育机关干部讲课外,还为省、市的大中学校等单位开设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青少年的特点和教育”等专题讲座。他们还同西南师范学院的心理学教师合作撰稿,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儿童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2010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中国教育报、民进河北省委、河北省教育厅、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美国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等单位在石家庄市共同举办了“石家庄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质量”。除主论坛外,大会还设立了“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区域推进提高教育质量”“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策略”“初中提高教育质量专题”“小学提高教育质量专题”等五个分论坛。  相似文献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千古绝唱道尽了志者追求真理的艰辛与执着,也激励了很多人不屈不挠地奋斗拼搏。教育的长河中何尝不是如此呢?杜威的“学生为主体、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马卡连柯的“创造性教育实践”、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实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验”、雷沛鸿的“国民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等无一不是教育改革的雄浑乐章,如今的“尝试教学试验”、“愉快教学法”、“成功教育试验”、“情境教学实验”等无一不是学生个性最优化教育探索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信息丰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快速时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式创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新机遇,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施教者的新媒体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等带来了挑战。为此,应通过“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强化思政队伍建设”“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等路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形式、“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教育宝库中的无价之宝,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教育新路,为当代中国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1963年10月号刊登了许宗实、王泰然、敢峰等同志批判超阶级的教育思想的文章。他们尖锐地揭示出“母爱”、“爱的教育”、“童心”等教育观点的错误性质。接着,《人民教育》12月号发表了两篇与许宗实等同志的批判意见相反的文章。可见,维护“母  相似文献   

9.
在场与缺席: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实践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科研兴校”、“教师成为研究”等观念深入人心,中小学教育科研蓬勃发展,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已不是新鲜事。然而,“教育科研唯论”、“教育科研也要治‘乱’”、“泡沫科研”、“科研浪费”等质疑声也不绝于耳。中小学教育科研到底怎么了?参与教育研究的教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在  相似文献   

10.
"学前双语教育"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前双语教育”是幼儿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针对云南省一些地区幼儿园开展“学前双语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学前双语教育”的宗旨及目标定位、幼儿阶段为什么开展“双语”教育、“学前双语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学前双语教育”师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开始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探索,并进行了“创造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等主题改革。我们太原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于1995年开始实施愉快教育,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一、以“愉快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鲜明主题长期...  相似文献   

12.
振兴农村教育 ,不仅是辽宁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 ,也是若干年内辽宁教育研究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为此 ,省教育学会于 2 0 0 2年 9月 2 4日在凤城市召开了辽宁省振兴农村教育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共收到有关振兴辽宁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等研究成果 1 5 0余篇 ,与会的 80多位教育工作者围绕着“保学控辍”、“农村教育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农科教统筹”、“三教结合”、“农村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等专题进行了研讨。本次研讨会还…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惩戒”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等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时,特别是当“民主、平等、权利”等口号成为各大新闻媒体造势之工具时,教育惩戒似乎成了“过街老鼠”,老师们更是闻“惩”色变。而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对“教育惩戒”进行了再思考、再认识,本文拟从教育惩戒的内涵、意义及合理性和实施的原则与策略等三个芳面对其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这个词最初并不具有人们今天所理解的“生产劳动”“生活劳动”等方面的含义,而“劳”“劳力”“劳心”“劳作”等词却已基本具有了人们今天所理解的“劳动”的基本内涵。中国传统劳动教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主要通过礼仪制度渗透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采取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家训家风等途径实施劳动教育。中国传统的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普及大众的劳动教育规范、身体力行的劳动教育典范、脍炙人口的劳动教育读本,可以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池田大作是日本著名的宗教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其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提倡“人类和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影响了全世界,其德育理论也十分丰富。为此,文章系统分析了池田大作的“生态德育”“人本德育”“和谐德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等德育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21世纪教育的七大“核心价值观”:和谐教育、尊重理解教育、世界公民教育、创价教育、生命教育、和平教育和幸福教育,总结了池田大作对21世纪人性革命和创造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全国16个城市的2000位公众做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显示:“住房”、“就业”、“教育”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成为今年最受公众关心的”两会”热点。其中对“教育”包括如何治理教育乱收费、打击教育腐败等问题的关注度达到58%。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各地相继出现了“成功教育”、“希望教育”、“赏识教育”等新的教育理念。在认真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研究这些教育理念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普遍激励”的办学理念,从此,“关爱”、“关注”和“激励”成了学校教育的主旋律。随着东风中学激励教育思想的基本形成,学校管理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全面优化、教育质量迅速提高。学校连续六次荣获东风公司“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被评为襄樊市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8.
在各种媒体介质应用日益丰富的信息化教育中,“媒体等同”现象十分突出。本文在探究“媒体等同”概念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教育中的“媒体等同”现象,即虚拟教育环境体验和现实教育环境体验等同以及不同教学媒体的传播效果等同,并指出“媒体等同”使得教育信息化的学习模式从“工具—任务”模式转变为“环境—认知”模式,从而为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媒体,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指明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继终身教育之后,人类教育将步入“跨界教育”的时代。学会跨界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存之外的第五大人类学习的支柱。如何“跨以成人”、“跨界生长”,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问题。跨界教育的产生,根植于人及其创造的可能性与多样性;人类存在并经历了教育空间、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和教育主体等不同类型的跨界教育。跨界教育的前期研究,围绕着“是什么”、“跨什么”、“谁来跨”、“如何跨”等议题展开。跨界教育的内涵,是一个多元性、层次化的复杂结构,由预设、性质、对象、目标与内容等不同要素综合构成。跨界教育带来新的教育体系,包括教育实践体系、教育理论体系与教育政策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李吉林创立的情境教育在理论建构上形成了“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等四个特点,梳理出了暗示诱导、情感驱动、角色转移、心理场整合等四大原理以及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情境为目标的“五个要素”,概括了学生、知识、社会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五大课程领域”。在实践操作上,将情境分为实体、模拟、语表、想象及推理等“五大情境”。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一条有效的“环境育人”的途径,为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