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专门就中国古典文艺中的重要概念“神韵”展开研究,探讨了它的起源、发展情况及形成“神韵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创造建筑,建筑影响人。人与建筑相互影响。从建筑的材料来说明人与建筑和环境的关系,中国的“神韵”魅力和西方的“神性”追求是两种文化、历史与社会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张寿镒 《河西学院学报》2003,19(1):116-119,123
“笔墨”是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也是中国画的精神支点,这一点正是中国绘画的长处,也是西方文化无法进入的领域。因而,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去进行积极地探索、研究、并促其发展,这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神韵”说的理论体系中,王士衤真强调视觉画面的营建,而不主张对主体的情感作直接全面的陈述。对诗歌情景关系的解读,呈现出一种从时间到空间、再从空间到时间的反复运动状态。这种时空互渗现象构成了情景关系的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5.
"笔墨思维"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形式,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具有其他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风采。而平面设计是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表达和传递信息。将传统的"笔墨思维"运用到平面设计之中,一方面可以使得中国的传统笔墨形式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将"笔墨思维"渗透在平面设计中,可以使平面设计更具有文化性和民族性。本文主要对"笔墨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博览》2010,(11):43-43
“墨”字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黑”,下面是“土”。大家都知道,“土”表示地上。“黑”字在金文和小篆中也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的图案是古时的窗子。  相似文献   

7.
刘能强 《成都师专学报》2001,20(1):45-46,50
关于中国画前途命运的焦点,目前集中在“笔墨”问题上。但无论是“笔墨等于零”论,还是“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论,都各有其偏执的地方。而对于现代中国画来说,“笔墨”的地位和价值,主要是其形式意义。通过对“笔墨”的工具属性、技法属性、形式属性的逐层分析,给中国画“笔墨”的本质属性以明确的定位。认清“笔墨”属性,是我们如何对待“笔墨”,并进而思考中国画“出路”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正>写字作画所用之墨,不知从何时诞生。但从《庄子》"吮笔和墨"的文字中,可以推测至少在周朝就已经有墨存在,不过当时制墨的原料与现在不同。从"墨"字的字形来看,是从"黑"从"土"而来,可知最初所制之墨是矿物质材料,以黑色土石为之,属于天然石墨或矿物颜料。我国用人工制造的烟墨大约始  相似文献   

9.
“元四家”是指元末活跃在江浙一带、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画家。本文主要就其在山水画方面形成的风格分别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清初王士祯是大家所推重的一代宗匠。他标举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意境,也就是要求诗歌要清澄蕴籍含蓄,不可直写无余。王士祯对于做诗,有其鲜明的主张,这就是“神韵说”。他把神情韵味作为诗的最高境界,以清澄妙远的神韵为宗。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定势》篇中的"势",各家颇有争议,"势"作为一种艺术审美因素有着重要的影响。"势"和"风"有着相似的审美追求,依据"自然之势"、"势有强弱"来探讨"势"在刘勰文中的具体意蕴,逐一对"物势"和"文势"进行分类,可以发现"势"是自然呈现的风神情韵,即"神韵"。  相似文献   

12.
"墨"罪是夏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而设置的一个罪名,相当于我国现行刑法中的贪污罪。本文从"墨"罪入手浅议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廉政建设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姑墨,一个与龟兹同时代的古国,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是“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三国时属魏,东汉以后归附龟兹。  相似文献   

14.
我们现在的一些课堂教学,太注重于步步为营的推进,或一环扣一环的提问,或一连串的多媒体画面,精巧有余而大气不足,难成行云流水之势,自然难得课堂教学之神韵。常言道:“下做事,上做势。”有“势”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之活力,才能取得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说到字的神韵.相当模糊.但又确实存在。有些人写的字,点画、结构、组合都好.就是觉得还差点什么。不吸引人。就像一位妙龄女子。五官、身材均好,就是不能让人心动。我们说这女子没味道。味道和神韵有着相似的地方。反过来讲.字的点画、结构、组合不到位.则更谈不上“神韵”二字了。  相似文献   

16.
古今名人题墨中,有不少刻意缺“点”的传世佳作。细细品味,可道出其“字残之意在雅”的玄机。现列举一二,以供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17.
荆浩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其在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方面均有很高造诣。作为荆浩绘画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笔墨"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其对"笔""墨"这两个概念作了严格意义上的界定,将两者融合为一,并提出"忘笔墨而有真景"的主张。如此,不仅丰富了唐末五代时期的绘画理论,也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先慎在《简笔与繁笔》中说:“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那么,“紧”字的“神韵”何在呢?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作文要从“真实”起步,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来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才是好作文。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然而在评改作文时,我们总觉得有的作文写得很真实,基本上没有什么语病,但似乎缺少一种味道,实际上这种味道就是“情感”。缺少了这种“情感”,就好像生命缺少了灵魂,如何让学生的习作既有生命又有灵魂呢?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史上,关于“大学之大何以为大”的论述颇多,但是关于“大学生之大以何为大”的命题却鲜有人论及。大学生之大不是以学生的年龄之大为大,更不是以学生群体之大为大,而是以学生的“大志”和“大器”之大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