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韩愈散文的影响,刘基的赠序文能够突破应酬局限,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喜抒身世之感,好发不平之鸣。文中议事、说理,精辟透彻,"理明气昌";行文顺畅自然,骈散相间,代表了明代赠序文的较高成就。  相似文献   

2.
韩愈、柳宗元赠序文审美意蕴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功利性、审美性、功利性与审美性的有机融合。其深刻处在于集天人合一的哲思、实践理性精神的重视和人道主义情怀的高扬三个方面于一体。  相似文献   

3.
4.
权德舆流传下来的作品中,现存赠序共计64篇,其中涉及宗族、姻亲、父执之作达21篇,占现存赠序的32%以上,从赠送对象来看颇为引人注目。这些赠序文包含对祖德的追述与阐扬、对亲族故旧的怀念与感激、对归隐长辈的赞美与抚慰、对初仕昆弟的勉励与关怀等丰富内容。研究权德舆赠序中的亲情表达,对于全面了解和还原这位中唐名相有积极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元代大诗人杨维桢所写的相关序文之中,可以认识到他的戏剧观;作为元代文人的代表,对于杨维桢戏剧观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整个元代文人的戏剧观。杨维桢的几篇序文,反映了杨氏对于戏剧功能的理解,主张戏剧的社会功用,带有传统文人"文以载道"的意味,而对于戏剧本体,杨氏主张"文采"与"节音"双重统一。其戏剧观念成因复杂,这些都将有利于加强对元杂剧的认识,从而见证中国戏曲历史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7.
武健 《现代语文》2011,(6):143-144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选了唐代诗人高适的《燕歌行》,是以刘开扬先生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12月1版)为底本的。把两书中《燕歌行》作一对比,就会发现苏教版在版本选择上是用了心思的,有的地方处理得很好,但也有欠妥之处。  相似文献   

8.
韩愈和欧阳修均位列唐宋八大家.两人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成就。  相似文献   

9.
10.
韩愈的散创作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具体表现有四:一是崇道,要求以传道,弘扬儒家思想;二是抒愤,主张“不平则鸣”,因而他的章富有批判精神;三是尚气,追求气盛言宜,因而他的章富有气势,有一种阳刚之美;四是求奇,标举创新开拓,所以他的章的体裁、形式、语言等各方面都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1.
韩愈、元稹同为中唐诗文领袖和政坛风云人物,他们在政治上成长的过程中均曾向宦官或借势或借力。但他们与宦官的交往行为是前后严重矛盾的。透过这种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中唐庶族文人正在形成的“重利轻义”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韩愈发动的古文运动与唐代传奇的繁荣发展虽为同时,但韩愈只写过“以文为戏”的几篇散文,没有以古文尝试作传奇,他的以奇为特点的古文既不适合于传奇创作,也没有对传奇产生过影响,古文运动与唐传奇的繁荣没有必然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文章参考韩诗分期的说法,认为韩愈散文的分期应当以“生平的变化”作判断标准,分三期较为恰当。第一期是韩愈出生至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阳山之前;第二期是德宗贞元二十年至宪宗元和八年(813)春作《进学解》之前;第三期是宪宗元和八年三月,至穆宗长庆四年(824)。以此分界,既合乎韩愈生活的变化情形,也能印证韩愈散文风格的转变现象。 建立分期之后,可看出韩愈散文早期的特色有三:一是求仕上书相关作品甚多;二是多数作品具有平正古朴的语言风格;三是建立起“文以明道”的文学观,并终身不改。中期的特色有三:一是书牍、赠序、墓志铭大量增加;二是不再多作阐扬文艺理论的工作,代之而起的是大胆的实践与创新,明显追求诗文的雄奇变怪;三是韩愈与佛老之徒有所接触,受到佛学教义的影响,开始提出强烈的反佛老主张。晚期的特色也有三:一是延续前期有许多墓志铭之外,奏议、哀祭类作品大量增多;二是笔调更趋成熟,在文体、主题上都能因事制宜,大放异彩;三是随着境遇心情的转变,诗文风格又渐趋平缓,立言趋于谨慎,语气平和许多。  相似文献   

14.
唐代,达到国家规模的空前统一,从贞观到开元,“遍观百家”、“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成为文人的共同风尚,“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建功报国成为文人的政治理想。别家离亲,拓疆开边,志在千里。“安史之乱”后,帝国日危,社会动荡,离愁别恨,情何以堪。  相似文献   

15.
送别诗是唐人诗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历来受到人们的传咏。送别诗无论是叙友谊,还是叹离别;无论是记别,还是抒情,都不仅与诗人的个性特征有关,而且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一生创作了77首送别词,这些词意蕴丰富、技巧独特,极具艺术张力。在他的这些词里,我们既能品味到普通送别词的伤离意绪,又能发现蕴含于其中的勉励相期;既能看到稼轩政治情绪的外化反映,又能捕捉到南宋特定的时代精神。此外,多种艺术手法连用的创作技巧是稼轩送别词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有清一代,在文人中间普遍兴起了竹枝词的创作热潮,包括在朝安逸文人、从军文人、基层官员文人、谪戍文人、旅行文人、西部本地文人等在内,他们尽管境遇不同、身份各异,但都热心参与,一批结构严谨、音韵优美而通俗质朴、内容丰富的西部竹枝词相继问世。这些作品深刻展现了广阔西部的风土民情,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本文就此文学现象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冶和薛涛是唐代女诗人中的佼佼者。二人都大量写作酬赠诗,但面貌各异。李冶擅长融己情于诗句,故往往语深情浓,真切动人,且诗格品格清迥出尘,自抒怀抱而思致深刻。薛涛则语工辞巧而多客观观照,多取巧讨好成分,故显才情有余而真情不足。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的古文运动,不仅是一场文体、文风的革新运动,同时也是一次文学语言的大变革。韩愈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领袖和倡导者,只是柳宗元逻辑思维严密、性格谦和,文章以峭拔见长;而韩愈则好名利、有霸气,文章以气势和新奇取胜。在散文语言的革新上,韩愈的主张及实践均取得了巨  相似文献   

20.
一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关山》风月凄怆,《陇水》肝肠断绝。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他认为人生中最让人销魂、最令人伤感的事情,就是离别。与今人一样,古人有时需要暂离家园外出谋生或游历,有时需要辞别亲朋赴任或换防,有时需要抛妻别子从军征战或服劳役,自然有时也会因贬谪、避祸、避乱而受尽颠沛流离之苦。而这时,别离无论作为人生遭际还是作为创作题材,都会显得尤为重要,更为壮烈和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