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禅让制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民主推选氏族首领的制度。这种制度主要在黄河流域及中原地区推行。传说黄帝后,我国黄河流域有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尧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尧年老时有人推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后来他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德才兼备的舜。舜接位后,亲自耕田、捕鱼、制陶,深受大家爱戴。他通过部落联盟会议,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舜年老后,又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相似文献   

2.
鲧是研究我国早期文明史的一个重要人物。许多资料记载说,鲧只懂得堙填之法,而禹治水时采用的是疏导的方法,因此禹成功了,而其父鲧失败了。说鲧"用筑堤防水的方法治水,九年未治平",他是败于治水这一认识和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鲧治水不存在失败,他是失败于部落联盟首领继承人的政治斗争。鲧的失败为禹的成功创造了条件,禹不仅治水大获成功并且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  相似文献   

3.
方言是一个历史范畴。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原始人群发展为氏族,产生了氏族共同语,开始出现方言。大约4000多年前,无阶级的氏族公社发展为有阶级的部落和部落联盟,于是出现了部落共同语。秦灭六国,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部落共同语发展为部族共同语。秦汉以后直至隋唐宋,部族共同语日益巩固和发展。约14世纪,汉民族共同语开始形成。方言从出现之日起便逐步削弱,最终以至消灭。  相似文献   

4.
诸夏之族是炎、黄的后裔。他们在开拓古代中原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日益兴盛强大,逐步由分散的亲属部落联盟扩展为全民族的部落联盟。联盟的最高军事首领,世称黄帝,成为中华民族形成的核心力量和共同祖先。炎黄时代开创了我国历史的英雄时代,黄帝是我国英雄时代首要的代表人物。这一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家萌芽和形成的重要阶段,由此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持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关于鲧禹治水神话的研究,论者多以治水方法的异同而评定其功过得失。这自然是历史传递的复杂原因所导出的不准确结论。那么,作为在汉民族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鲧禹治水神话的文化复原当属必要。笔者认为,鲧禹治水神话的基本是“九畴文化”,“九畴”文化的核心是“五行”文化。“五行”文化的“序”和“乱”是夏代建立之前华夏人类(特别是部落酋长)社会行为优劣评判的依据和法则——鲧禹治水的成败得失,恰恰是这一远古历史文化心理的沉积  相似文献   

6.
廪君以巴名族 ;统一巴氏五姓 ,建立牢固的部落联盟 ;走出穴居时代 ,组织大迁徙 ,开创城建文明 ;“巴蛇之战” ,创建夷城巴国 ;发展渔猎经济 ,促进经济发展 ;开发清江 ,发展水上运输业 ;发展盐业 ,专利盐利 ;发展农业 ,增加积蓄 ,对巴人社会的发展、进步、壮大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样 ,廪君的特殊历史贡献和巨大历史影响 ,就奠定了廪君在巴人土家族中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分封制是先秦国家的基本统治形式,它起源于部落联盟组织转化为国家政权之际,联盟首领对各入盟部落首领地位的确认。因此,从黄帝到夏朝,部落分封是主要形式。但是,夏王朝对地方封国的控制力正在不断加强,诸侯国正在失去更多的自主权,这表明中国政治已向中央集权的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素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著称于世的民族。大约170万年前,我国便进入了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原始社会。据《吕氏春秋·持君览》记载:“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这里所描述的“太古”时代,就是人类第一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那时无阶级压迫,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当原始社会进入到一定阶段时,氏族制确立了。当氏族制发展至一定阶段时,若干互相通婚的氏族,组成部落。为了扩大奴隶、则富和领地,氏族部落之间发生频繁战争。在战争中一些利害与共的部落联合起来,结成部落联盟。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首领,组成联盟议事会。由联盟议事会选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并决定重大事务。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有关原理和史实说明史籍中“杂种”、“杂胡”等称是对“小种”“小胡”的互释,源自游牧社会,并非出于中原农业社会“汉人的华夷之辨观念”。“杂胡”指称也不仅仅是对匈奴各种别部的专名。即是说,凡是沦为部落联盟奴隶政权的任何草原部落或部族(包括后来沦为奴隶部落的匈奴部族)都得称为“小部落”、“小种”或曰“杂种”。所以,作为奴隶部落的“杂种”、“杂胡”的社会地位之卑微是可想而知的,故其弱小的实质确实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0.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土著部落不断与南下的古羌人以及周边其他部落和外来人群长期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以笃慕及其后裔为首的部落联盟与六祖分支、部落林立互不统属各自为政、各部落不断竞相吞并建立诸多地方政权、建立相对统一的南诏国、各部落臣属大理国、各地实行土司制、改土归流和土流并行、国民党及地方军阀和土司残余势力与革命斗争、民族平等与人民当家作主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并经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社会主义等重大社会变迁.彝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为学术提供了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研究客体和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而政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当前基层社会对和谐社会构建尤为迫切,这就要求基层政府职能转型,把和谐理念积极应用到基层社会治理中,使基层社会的民众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成果。  相似文献   

1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取得成功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和谐社会都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社会。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和谐社会才有可能实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艰辛探索、不懈奋斗的实践和认识成果,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的指南。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灾荒救治工作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放战争时期,受天灾人祸的影响,解放区普遍出现了严重的灾荒,中共中央十分重视,领导解放区军民在积极进行解放战争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开展救荒工作。在临灾救济方面,主要实施急赈、防治疫病、节约度荒等紧急措施;在生产自救方面,主要采取抢种补种农作物、大力发展副业生产等积极办法。这些措施之所以能够有效地遏制灾荒的发展,其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得力,注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并及时调整土改政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是各级政府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天津市和平区通过试点、全面启动、深化发展和提高四个阶段,创造性地探索出不断提高认识,坚持正确的工作原则与工作方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工作目标的新思路,完善了全民学习新体系,取得了教育与经济、与社会紧密结合和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客家传统宗族社会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全面系统分析了客家传统宗族社会较牢固与宗族观念较强烈的历史原因与表现形式。同时,通过对客家传统宗族社会的论述,用以揭示: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密切关系;客家人眷恋中原的深沉浓烈情结。  相似文献   

17.
石崇拜是初民社会中自然崇拜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有关大禹及其子启的神话传说中显示出与石崇拜的密切关系,传说大禹降生与石有关,大禹与石崇拜的外在及内在联系说明禹为石的后代,禹乃石所衍生。现今羌族仍盛行白石崇拜,联系到有关禹与启相关石崇拜的记载与遗迹,便不难看出禹与羌确实有着族源与文化上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恽代英在中华大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他早期思想及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主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要为国家培养一批主张新学说、为社会造福、为民众谋利的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为此,他力主改革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进而统一北方,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影响至深。平城及其京畿所在的大同盆地是内蒙古高原与山西高原的接合地,因盆地用边有多处山口,形成天然关隘,而为古代游牧族进入中原之通道,战略地位异常重要。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等游牧民族纷纷入塞南下,大同盆地是各民族南下中原之枢纽,鲜卑拓跋部经过力微、猗卢、什翼犍等几代首领的努力,向大同盆地进军,奠定了北魏建都平城的基础。到十六国后期北魏建立,拓跋硅利用该地区独特的战略地位,击败周边诸多政权,由此南下中原,建都平城,完成了统一北方的伟业。  相似文献   

20.
颛顼"绝地天通"后,超部落的共同信仰出现,并形成了超越部族界限的中原文化。这一文化的重要特点是重神权与巫权。商周鼎革,周人在反思此一巨大成功、论述其政权来源正当性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旧中原文化"的"新中原文化"。其特点是人文理性的觉醒,但它包含在对"道德之天"的信仰中。儒家学说的文化渊源是周人创造的"新中原文化";道家学说则渊源于"旧中原文化"在春秋时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