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残游记》中的白妞形象塑造葛正华《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别具一格的作品。因瑕玉互见,历来评论不一。在写人写景这方面有的称“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有的则说“艺术性不高”,“只有一定的艺术技巧”。这两种评论.都不尽公允,惟有鲁迅在《中国小说...  相似文献   

2.
在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评论中,分歧最大的莫过于刘鹗的《老残游记》了。推崇者誉之为“一个倜傥不羁的才士,一个很勇于事功的政客”,“发表他对于身世、家庭、种教的见解的书”,是一部“做学问做人的教科书”;在写人写景的“实地的描画”这一方面,“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批判者斥之为“《老残游记》是一部思想倾向基本上反动的作品”,“艺术性是不高的”,只“有一定的艺术技巧”。这两种互相对立的评价,实际上都是各执一端,加以夸大,是相当片面和主观的见解。公允的评论仍然属于鲁迅。他在《中  相似文献   

3.
无名氏前期最重要的作品《荒漠里的人》,不仅是其小说园圃中一枝早绽的奇葩,也是连接其早期“习作”和后期《无名书》写作的一座桥梁。这部长篇湮没70年无人问津,以致许多问题成为了无名氏作品研究中的“谜团”。本文立足于既有的材料和事实,对《荒漠里的人》在作者构想中的百万言长卷《亚细亚的狂人》中的位置、意义和最终完成情况,作了细致的梳理和查证,并甄别了作者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一些“追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考察辨析了它与作者后来的巨制《无名书》的因果关系和作者放弃《亚细亚的狂人》改写《无名书》的因由。  相似文献   

4.
朱熠 《文教资料》2014,(27):3-4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的力作,这部小说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具有博大精深的艺术境界。该小说自问世以来,影响十分广泛,在国内外有着庞大的读者群。自电影《白鹿原》公映后,各方面争议不断。鉴于此,作者从故事情节、人物设置、表演、电影画面四个方面就小说《白鹿原》改编成电影创作进行思考分析,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5.
张海锋 《阅读与鉴赏》2009,(10):31-31,30
鲁迅先生的小说中.从构思和体裁特征上来说,有一种“散文式”的小说,如《狂人日记》、《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这种“散文式”小说把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手法自然融为一体,给作者表现主观世界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可以使作者情思并至地抒写情感和表述自己的思想。《一件小事》就是一篇有浓郁的散文韵味的小说,是典型的“散文式”小说。  相似文献   

6.
赵昉 《语文知识》2008,(1):38-40
《帕洛马尔先生》是意大利文学大师卡尔维诺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在这部书中卡尔维诺以小说的方式展示了他对文学“所言之物”的信心并提出了以“确切性”来抵抗语言的抽象与平庸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小说中语言问题的解读和章节目录的分析,以期对卡尔维诺“文学是福地”的主张发出应和。  相似文献   

7.
《明湖居听书》是长篇小说《老残游记》中第二回的一部分,汲入中学语文课本高中第四册。在对《明湖居听书》这篇课文“解题”时,我们把《老残游记》这部瑕瑜互见的作品的概貌向学生作了必要的交代,并根据“文如其人”的道理,把作者刘鹗在世界观上的矛盾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再根据近百年来它仍享有大量读者这一事实,引出鲁迅先生对该书的评价:“其书即借铁英号老残者之游行。而历记其言论见闻,叙景状物,时有可观。”在具体分析时,对人物  相似文献   

8.
《老残游记》是晚清一部重要的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作“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除去批判性,小说亦塑造的几个极为独特的女性形象也十分引人注意,这些女性形象与其他的谴责小说中的女性截然不同,自得风 流.本文即主要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英国作家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是被广泛认为传统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小说的主题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这里重点分析的是这部小说的节奏。主要的视角是放在作者对于节奏的运用。而节奏的运用也正是现代主义创作的技巧之一。  相似文献   

10.
石其才  何圣俊 《教育》2012,(9):59-60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教育思想家,西方教育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所著的《论教育》一书。这是一部半小说体、半论文体的著作。卢梭在这部书中提倡自然和自由教育。此书的问世,形成了此后影响世界的“自然教育”思潮,卢梭亦被认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创始者。  相似文献   

11.
《绝唱》节选自刘鄂的《老残游记》,《老残游记》被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其内容丰富、意蕴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绝唱》一段,主要通过“烘云托月”、“工笔描绘”和“白描”的艺术表现手法极尽渲染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2.
《印度之行》是E·M·福斯特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充满了辛辣的讽刺、深刻的象征和富于哲理的预见,是20世纪英国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福斯特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技巧,使得整部小说更有韵味,福特斯本人也被誉为“现代象征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含有150多首诗词,有传统诗词之美,小说人物命运的叙述生动感人,又有当今语体文甚至口语的色彩,红楼梦的艺术世界是多彩诱人的,小说学为读者营造了一方“诗词天地”。忽略诗词鉴赏,就不能全面把握《红楼梦》艺术特征,也不能真正认识它的作者,因此,读懂这部书的文辞,品味其诗词韵味,会是一种享受,《红楼梦》以小说文本的可接爱性而雅供共赏,一定会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诗文美育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是通俗言情小说大家,《落霞孤鹜》是使其声名鹊起的一部重要言情小说作品,其强烈的市场反响证明了这部小说的成功。本文主要从叙事技巧角度来解读这部小说的纯熟的叙事技巧,以及在这样叙事技巧背后所隐含着的作者情感态度和作品想要传递出来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镜花缘》作者身份及创作意旨的多元性、创作特征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决定了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镜花缘》的思想艺术总体成就虽不及《红楼梦》、《水浒传》等书,但在不少方面有独到之处,是小说史上一部理想与现实结合,融知识性、奇幻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较大创新意义的“别开生面”之作。  相似文献   

16.
意识流小说强调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内心联想的主观顺序揭露人物的情感、思想和行动,而没有作者施加的评论。而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控制意识流节奏的主要技巧。威廉。福克纳被认为是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被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第一部意识流小说。本文分析了这部小说中运用的主要意识流手法:自由联想。通过小说中实例的分析,展示自由联想在意识流小说中的特征,深化了小说失落衰败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初次阅读,体会不深,多次重读,忍不住拍案叫绝,再三回味,确如名家所言。我认为,和张爱玲其他的章比起来,《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的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它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在这部小说中,张爱玲塑造了曹七巧这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施泽红 《中学文科》2009,(1):142-142
有人说,《伤逝》是鲁迅的一篇“自传体”小说。对此,鲁迅先生曾在《致韦素园书》时无可奈何地说:“我还听到一种传说,说《伤逝》是我自己的事,因为没有经验,是写不出这样的小说的。哈哈,做人真是愈做愈难了。”虽然鲁迅非正面地否认了,但其中有些情节和心绪无疑与他和许广平相爱的经历相似。《伤逝》中有鲁迅先生对男女平等、女子自由及爱情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葬书》作者的考证,认为《葬书》是后人伪托郭璞所作。《葬书》大约成书于唐宋年间,其书的理论思想和郭璞的“生气论”等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这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托古以传道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伤逝》是鲁迅的一篇“自传体”小说。对此,鲁迅先生曾在《致韦素园书》时无可奈何地说:“我还听到一种传说,说《伤逝》是我自己的事,因为没有经验,是写不出这样的小说的。哈哈,做人真是愈做愈难了。”虽然鲁迅非正面地否认了,但其中有些情节和心绪无疑与他和许广平相爱的经历相似。《伤逝》中有鲁迅先生对男女平等、女子自由及爱情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