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爱慕虚荣 ,满足虚荣 ,从积极意义上讲 ,是对现实不满足引发的。只有强烈的不满足 ,才会有强烈的追求。且看玛蒂尔德的愤愤语 ,且看她的心高气盛 ,《项链》一文开篇这样写道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她像由于命运的差错 ,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 ,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的人认识她 ,了解她 ,爱她 ,娶她 ,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对现实的不满 ,渴求改变 ,是一种进步思想的萌芽 ,展示着追求全新生活的可贵精神。这种不安分的心态 ,实在是太正常了 ,身为女人谁不渴望财富 ,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推进最后一轮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对中美高中《项链》教学案例比较,结合中美课程标准看《项链》教学的目标追求,分析两国在方法追求、解读追求、过程追求上的差异,得到一些启示,明确教师应当处理好传统体系与新事物的关系,重视学生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建构,注重课后的升华与拓展。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目的 1、体会课文精巧的布局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2、通过路瓦栽夫人这个形象,充分认识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的资产阶级思想对人的毒害。二、导读步骤 (一)复习旧课,引出本课问题:在初中阶段,大家学过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什么作品?该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提示:初中所学的《我的叔叔于勒》,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无情揭露了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说《项链》中,莫泊桑讲述了一对夫妇由一串假项链所引起的生活变故的故事。以往对《项链》的解读都着重进行阶级分析,把焦点放在讽刺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等弱点和批判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上,事实上,这种解读有些牵强。我们怎能把普通人追求"锦衣玉食"、向往上层富裕生活看作是罪恶的表现?我们应警惕简单粗暴的阶级决定论,每一个人都有追求真善美的权力和充分表达自身欲望的诉求。贫穷不是美德,富裕也不是罪恶,只  相似文献   

5.
李月玲 《考试周刊》2010,(18):36-37
《项链》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个小职员路瓦栽的太太——玛蒂尔德(小说主人公)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直至最后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一故事,尖锐地讽刺了贪图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崇尚浮华势利的风气和这种风气对人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庆淑梅 《学子》2004,(6):47-47
《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同学们几乎都读过。《项链》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我认为,《项链》的主题除了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思想外,还是一曲诚实守信的颂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女主人公追求虚荣,爱慕虚荣这一主题出发,分析了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集中阐述了玛蒂尔德、路瓦栽和佛来思节夫人三人的真诚与善良。结合教学,强调诚实守信、勤劳俭朴、宽宏大度等人性之美,是当今中职学生所需要培养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8.
王永军 《学语文》2003,(5):54-54
由于《项链》在行文上看不到作者明显的褒贬 ,对它的主题 ,人们颇有争执 ,或曰讥讽、或曰同情 ,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陈先生的《〈项链〉的思想和艺术》认为“小说的主旨在于通过玛蒂尔德追求奢华而遭受的不幸来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张树生先生的《人生命运的变奏曲———对〈项链〉内蕴的再认识》认为“《项链》为我们塑造的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画廊中追求人的自尊和人的尊严的女性。”从某种意义上讲 ,他们的观点都具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有心者不难发现他们或偏执于传统的阶级论 ,或走向唯心而不顾作品的实际。细细品味《项链…  相似文献   

9.
对于《项链》的主题,传统的观点是:它尖锐地嘲讽了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思想,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给人的毒害,有力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本质。(见部编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笔者以为,这种观点,有悖于作者的主观意图和小说的客观效果。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是由互相关联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一个是作家对于他所描写的现实生活的认识与评价(即主观方  相似文献   

10.
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集中笔墨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妇女玛蒂尔德向往、迷恋、追求浮华奢侈生活的人生遭遇.寄予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与惋惜。这篇小说的教学,一般的方式是从情节的推进带动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概括.并借助构思的精巧来领略与评析莫泊桑的小说。这样的解读基于以作品为中心的阅读观念,重在理解作者寄寓于作品的旨趣。  相似文献   

11.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佳作。小说以其简练、精致而优雅的风格,成为全世界读者所喜欢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它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崇尚浮华、附庸风雅的悲剧人生。全文以女主公“失项链”为转折,先写她对奢华生活的追求,后写她由此而造成的悲剧;既写了她痴迷虚荣的可悲,更写了她为此而落得的凄惨。她虽然生活在十九世纪后期已成为帝国主义的法国社会,但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依然可以把她放置在我们的生活中去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12.
王前锋 《学语文》2002,(4):17-17
一、人生有梦——人性的魅力 《项链》塑造的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天生丽质,具备了走进上流社会的条件。只是她的家庭背景不好,没有许多的陪嫁,所以她只能嫁给一个小职员。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阻止她的美丽梦想,这是不现实也不合人之常情的。人可以在很狭窄的地方生存,而思想则不能。她的向往与追求,都是人性的具体体现,因为任何人都有爱慕虚荣的一面,这也是人性的弱点。但只要是符合人性的,都是正常的,如果不分  相似文献   

13.
文章鉴赏了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认为玛蒂尔德并非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人,在她及其丈夫身上存在着耀眼的人性美光辉,作者对他们是同情和赞扬的。  相似文献   

14.
《项链》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是批判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一直以来,一提到《项链》中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人们就会想到她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不少人都对她持批评的态度,不否认这种理解,但这种评价不够全面。虽然马蒂尔德追求享乐,但她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作者在评判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她的同情,并且展现出了她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项链》主题的新思考江苏/陈章明吴月清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主题,传统的观点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不可否认,年轻时的玛蒂尔德确实具有很强的虚荣心,但随着情节的发展,玛蒂尔德命运的变化,作者对玛蒂尔德的态度由微讽而转向同情。这种同...  相似文献   

16.
《项链》主题的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认为"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不可否认,年轻时的玛蒂尔德确实具有很强的虚荣心,但随着情节的发展和玛蒂尔德命运的变化,作者对玛蒂尔德的态度由微讽而转向同情。这种同情主要表现在下面四个"行为和动作"中。  相似文献   

17.
但凡拜读过法国文学大师莫泊桑著名短篇小说《项链》的人,无不对文中玛蒂尔德悲剧性的沉浮产生一丝酸楚的叹惋:玛蒂尔德是一个贪图享乐、追求浮华生活、被极强的虚荣心害得失去青春美貌的小资产阶级悲剧人物。在玛蒂尔德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身上,哪些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又有哪些性格特点要求我们去摒弃和剔除的呢?  相似文献   

18.
孔子曾因贫而求富,他认为:对财富的追求,应该建立在“道”之上,财富本在“道”之中;富人应守富“道”,“无骄”并追求“乐而好礼”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项链》以它主题的丰富性、多义性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曾给予了千百万读者以艺术美的享受。历来的读者大都认为其主题是讽刺资产阶级的虚荣性,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与腐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曲诚挚相爱的颂歌等,不一而足。这些说法固然有它一定的道理,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欣赏情趣、审美认识也必将随之改变。今天,我们如果从另外的角度去审视,就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笔者认为,《项链》是人性美的赞歌。我们知道,在形象的创造中,作者总是要把自己的审美理想、思想倾向熔铸进去的。文章开篇就告诉我们:玛蒂尔德“她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后面还多处对她的外表进行了侧面或正面的描写:“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粉嫩的手指……”这些描写,无不奔涌着作者对其外表的赞美之情。作者用细腻深刻的心理分析法,揭示了她追求享乐、不安现状的内心世界,表面看来是一种讽刺,但读完全文,掩卷深思,就不难发现这讥讽的外衣下面闪烁着赞美的光华。更为重要的是,作品浓墨重彩地歌颂了她善良、诚实、坚强的品质。结婚后,物质生活虽与她的理想大相径庭,但她没有什么非分的举动,更没有自甘堕落而利用姿色去做肮脏的勾当。接到请柬,她虽发了牢骚,但也只是“懊恼地把...  相似文献   

20.
庆淑梅  李秀华 《现代语文》2005,(6):37-37,19
关于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的土题,一般认为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那么,到底如何看待这篇小说的主题呢?我认为,这是一曲为诚实守信而不向命运屈服的颂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