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背景透视 据报道:“上海某区教育学院就课堂提问的专题调查18堂课,经统计只有一名学生在语文课上向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而另一堂课上任课教师竟然一气提了98个问题”。这种“满堂问”让教师仍然享受着话语的霸权,学生不会、不敢、不愿提出问题实属“情”、“理”之中。其实这种课堂只是现阶段我国教育的一个缩影,它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也就失去了对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创新教育,要求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其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质量的高低,"教亦多术矣"欲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语文教学有"四巧",即巧提问、巧分析、巧穿插、巧用多媒体. 一、巧提问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一堂课提哪些问题,怎样提出,却大有讲究.如何有效利用好这个常规武器,不容忽视,提问若过于简单,或过于空乏、过于烦琐、过于雷同,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不仅不愿意回答,更妨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问得开窍、问得美,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实施新课程后,大多数教师都明白了动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意义,因此,在各种观摩课中,教师提问的频率很高.一堂课提两个问题是少的,有些课在40分钟内能提5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在科学发展中解决问题是重要的,而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似乎更关键;有时一个重要科学问题的提出甚至能够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但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虽然一堂课中也提出许多问题,但却忽视了提问的策略,即在提问时对提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不太关注,常常使提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哪儿去了是一个值得所有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传统的师道尊严与应试教学的扼杀是语文课堂上学生不提问题或很少提问题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每天提问,每堂课提问,于无疑处生疑,在有疑处释疑,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语文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提问权、质疑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会提问,养成提问的习惯,在提问中学会批判,在提问中实现精神成长,在提问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市教科所的沈老师在我校做报告时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地的一堂高水平的公开课,邀请了几位外国专家听课。那堂课,教师的表现非常精彩,学生的反应异常热烈,听课完毕在大家的掌声中,有人询问几位外国专家的观感。没想到,几位专家非常吃惊的问:“为什么看不到学生提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教师提出来的,学生们没有疑问,他们到课堂学什么来了?”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体现新课程理念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整节课沿着:一堂课讲述着一个故事——勤老伯致富的故事;一堂课蕴含着一种思想——助人为乐的思想;一堂课透视着一个社会热点——三农问题;一堂课解决了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中的三类重点问题——面积问题、经济问题、增长率问题.安排的三个问题解决环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相似文献   

8.
蒋明玉 《师道》2008,(5):28-28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现代教育理论有一个重要命题:一个不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那么,学生学会了提问,真正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又该怎样应对学生“提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有疑才能有问,有问才能有思考,才能解决疑难问题。要使学生“有疑”,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致力于提“问”的艺术。每堂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自读中所”惑”之处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恰当的自己活动的机会。问题提的好,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致,激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0.
我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访问,希望听一堂中学的科学教育公开课。接待人员安排了一名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上课,在课堂上,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可是美国客人们却没有表情。当接待者请他们谈谈观感时,他们反问:“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  相似文献   

11.
梁容梅 《广西教育》2012,(33):84-84
在农村的数学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堂课下来不敢提一个问题,更谈不上爱提问题了。那么应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真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宓哲锋 《科学课》2010,(2):50-51
结尾是整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结尾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结尾部分常常草草收场:或者是象征性地提—个问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或者是机械性地布置一下作业:课后把书看一遍,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我们要“虎头”也要“豹尾”。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指“能起主导作用,能在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理解、创新的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是“纲举则目张”的问题。所以,对一堂课、一篇文章来说,一个主问题设计的好与差将会直接关系到这堂课、这篇文章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攻克这篇文章重难点的大事。那么到底如何设计好一篇文章的主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结尾是整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结尾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结尾部分常常草草收场:或者是象征性地提—个问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或者是机械性地布置一下作业:课后把书看一遍,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我们要“虎头”也要“豹尾”。  相似文献   

15.
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情况下,中学教师每节课的平均有效提问率为55%,这个数据表明了我们将近半数的课堂提问是无效的。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努力研究课堂教学提问的理论与艺术。德加默提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优化的课堂提问设计能使我们的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才能确保其合理、适当并有意义,从而能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是从认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乐于提问题,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还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断激励学生对任何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学生由唤起问题意识到乐于、敢于、善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胡明宝 《班主任》2010,(8):54-54
一次,我到一所学校听课,一位年轻教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堂语文课,授课的是毕业不久的刘老师,他讲起课来毫不含糊,不论是教案设计、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环节都如行云流水,效果也不错。课后,对这堂课进行反馈时,一位老校长提了一个问题。他说:“课堂提问题时,即使已经没有学生要求回答了,你似乎仍要等上一小段时间,这是为什么呢?你不担心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吗?”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新课程后,大多数教师都明白了动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意义,因此,在各种观摩课中,教师提问的频率很高。一堂课提两个问题是少的。有些课在40分钟内能提5个问题。提问是动员学生思考的好办法,过去也用。不过那时局限于“一纲一本”,结论还要回归教材。现在应有所不同。新课程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提问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兴趣,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如果仅仅是为了连贯教学,提问就没什么意义。对青年教师来说,首先要把握提问的时机,其次是要掌控问题的方向。一般来说,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师的教学智慧必然体现在这两方面。缺乏经验的教师不是提问太早,就是对学生的回答肯定或否定都过于草率。在初中教学中,此类问题暴露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热闹与门道     
气氛热烈往往被当作一堂课成功的标记之一。但笔者曾经历过这样的热闹:公开课上,教师提出问题,耐心讲解;学生侧耳倾听,齐声回答。讲到动情处,慷慨激昂;听得兴奋时,群情激奋。笔者发现,学生像一群被赶着的小羊,教师似乎“预谋”在先,千方百计诱导学生钻进预先设计好的“羊圈”之中。先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支支吾吾,后站起来的学生就能“出口成章”。  相似文献   

20.
过哲学 《教师》2010,(10):38-39
数学课堂多是以问题主线展开,能否提出一系列富有新意、学生实际需要、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一条捷径。好的数学问题是“下金蛋的鸡”,不仅为数学研究设立了目标,也是数学方法、思想产生的源泉。现就如何设计问题串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