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历史资料,反映了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历史学的研究主要就是依据历史资料进行的,就如自然科学学科必须进行实验一样。它可展拓和深化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素质教育。历史资料还被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历史测试中的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题型中,对综合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等多方面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其落脚点大都集中在对教材的理解深化方面,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深层次地把握历史知识的内涵、历史阶段的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拘泥于教材的“以本为本”的做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科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使我们了解过去,看清现在.预知将来。基于这样的学科功能,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就不应只局限于狭隘的历史专业教育。而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今提倡的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利用学科知识向智能开发、启发创造性教育转化.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学历史学科考试改革的深入,历史高考越来越突出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其重大改革就是用“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考查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概括能力。而在历史教学和学生做答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怎样顺应考试改革的需要呢?本文就历史教学中史论结合的必要性及具体操作做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5.
任永明 《西北职教》2007,(10):36-36
我们知道历史学科是出现最早的学科之一。历史学科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使我们了解过去,看清现在,预知将来。基于这样的学科功能,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就不应只局限于狭隘的历史专业教育。而应该是利用学科知识向智能开发、启发创造性教育转化。所以,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的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的教育评价主要着眼于历史知识本身,测量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的牢固性,强调史实知识的价值,以掌握历史知识的多寡衡量学生的学习。历史教学变成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结论的简单背诵。这种评价体系领域极其狭窄,形式是单一的书面测验,越来越束缚了历史教育的发展,必须产生新的历史教育评价体系来取代它。  相似文献   

7.
姚得旺 《学周刊C版》2019,(24):119-119
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高中阶段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问题。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我们往往能根据历史学科的前车之鉴规避自身存在的问题。但是历史学科的知识是枯燥的,且历史教材文字比较多,因此也就很容易造成学生逆反心理,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过于乏味,也会制约课堂的进展。而历史图片的运用,绘声绘色地铺陈了历史脉络,促进学生在趣味化的课堂环境中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基于此,笔者就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改的洪流,历史学科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记忆历史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是一位历史教师在更新观念方面尤为超前,成绩突出,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原因主要是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很多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下面我就以自己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9.
张艳芳 《学周刊C版》2019,(4):131-132
现代历史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对比、联系、归纳、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特别需要将单一的历史知识通过图片、视频、表格、文字等展现出来,而多媒体教学刚好满足了历史学科的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心得,着重论述了如何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历史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而兴趣叫足学好历史的动力。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历史教学谈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尹平仔 《江西教育》2003,(16):21-21
随着素质教育及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的全面推行,跨学科综合比重有越来越大趋势,尽管如此,目前高考综合测试仍以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提高学生综合科的解题能力,应把单学科知识和学科内的综合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只有夯实单学科的基础知识,强化学科内的综合能力,才能在跨学科综合中正确完成知识的迁移。下面,我想从历史科的角度来谈谈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能力的几点认识。一、重视历史结论历史结论是人们对特定历史内容的一种理性认识和判断,是人们研究和阐释历史之见解的结晶。近年来,历史结论越来越成为高考考查…  相似文献   

12.
正在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和家长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在学习中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历史的学习中,认为"副科"学不学无所谓。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大,对历史的学习不能主动进行探索,这就使得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一知半解,在面对历史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历史学科是需要记忆大量资料的学科,学生对记忆枯燥的知识很反感,这就导致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断减少,不对历史知识进行关注。这种不重视历史知识的结果会导致学生历史成绩不好,同时他们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看法也不会深刻。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科被列为初中升学考试科目后,已引起各学校和历史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但由于起步晚,就该学科的许多教法.多数人还处于探索中。尤其是毕业阶段的复习,更是历史老师们感到棘手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历史教学.我常在平时教学,特别是在毕业阶段的复习中引进课堂竞争机制的办法帮助学生熟记知识,收到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庞庆先 《学周刊C版》2011,(8):103-103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很重要,因为一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历史学科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历史这个学科越来越让我们重视。因为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好多我们祖国以前的发展过程,可以更好地教育我们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做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文学研究和历史研究本来就存在着某种密切的关联,彼此之间常常互相渗透,互相汲取,那种过于严格的学科界限不利于研究的深入。在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之间的相通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文学研究的历史视角就显得愈加不可或缺了。同样,历史研究也从文学研究中得到启发。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是从历史视角来考察文学的价值的,"美学的观点与史学的观点"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正是他们将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融合为一的标志,而这种方法对于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研究显得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历史是联结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桥梁。我国人文历史悠久,历史知识和历史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今天,学生学了世界历史,学了中国历史,却不能真正了解历史的教育功能,学生成了教材的奴隶,学习历史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审视我们以往的中学教育,往往过多地注重知识教育、学科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忽视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占据着核心的地位。而在日常的教学中,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当然也必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历史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多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因此,在历史的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本文试就运用历史素材来提升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的能力,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更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前.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而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在利用多煤体技术方面更具有特殊意义。历史这门学科具有过去时的特点,历史无法重演,昨日不能再现,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也无法达到录像、电影、音乐等多媒体丰富多彩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呢?下面我结合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历史教学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用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的变革。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为了上好历史课,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历史教师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根据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按照历史教学过程的特征及其规律,特别是结合历史学科和教材的特点,历史教师应具备以下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学校历史教育的现代化期待新的理论建设 1.历史教育学无疑要对历史教育理论有所建树。我一再强调这个“学”的体系至今存在较大的疏漏。理由之一,是指历史教育学仪有“教育学”的外衣,而少学科的骨骼;理由之二,是指历史教育学还未深刻触及学科本质的问题。因此,我们能发现,在历史学科教育“学”中,比较实际扩展的东西是学科教学法原来就有的内容,实际深入的东西依然是学科教学法原来就有的经验。一言以蔽之,无论我们从何种角度去“论”历史教学,都是针对“怎样教”的问题。其实质是讲“教授学”的一般道理,如今不过是借用现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做部分的包装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