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五”期间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期间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领域不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取得较大的成就 ;展望未来 ,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将在重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同时 ,整合教育信息技术与人文性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关注对课程与教学论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相关学科的新成就的研究、提升学科教育的研究水平、走向多学科领域、多层次研究者的国内、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自2001年我国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作为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课程与教学论这些年来的研究进展如何,是值得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我们以CNKI数据库之中国博硕论文数据库中发布的185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材料,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研究的领域、研究的对象、研究的主题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描述2000年至2008年间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概貌及其与我国课程改革之间的互动情形。  相似文献   

3.
作为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者,既需要坚持"基于实践、源于实践、面向未来、面向创新"基本立场,更需要拥有"关注实践、研究实践、筹划实践、改善实践"教育情怀,不断拓展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领域和实践路径,深刻分析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中的实践问题,积极建立教育研究者和实践实施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探询教育本真,绽放教育纯朴之美,张扬教育高尚之善。  相似文献   

4.
以近20年1057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对博士学位论文关注的基本要素、学科教学论的科目、学段和研究方法进行时段间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密切关注我国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发展需要,各指标在时段间差异显著。呈现出以下现象:基本理论研究总量多于学科教学论研究;聚焦数学与科学教学论研究,人文艺术等科目教学论研究偏少;重视课程、教学要素研究,学生、学习要素研究薄弱;聚焦中小学教育学段,对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段的课程与教学关照不足;研究方法多元化发展,理论研究较弱。建议未来的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论文重视学科教学论研究,强化人文艺术科目、学生和学习要素的研究,提升对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东北师范大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郑长龙教授在第十一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上的开幕词,其中对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研究范式、研究趋势等的归纳和凝炼,可供广大化学教师和化学教育教学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世纪之交带给我们一个急剧变化的转型年代 ,社会在转型 ,教育在转型 ,课程也在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 ,人们的课程观念以及课程论学科体系结构 ,正经历着划时代的除旧布新的嬗变过程。过去流行的是 ,教学包含课程的大教学观和教学论包含课程论的大教学论 ,而现在 ,崭新的课程包含教学的大课程观、课程论包含教学论的大课程论 ,已经应运而生。基于对课程研究领域这一嬗变的感应 ,本文拟对大课程论的现实出发点 ,大课程论的主要内涵 ,大课程论的基本理念等问题 ,进行初步探讨 ,以引起大家对大课程论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一课程与教学之间、课程论…  相似文献   

7.
试论解释论之学校功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兴起的解释论,是对以功能论和冲突论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社会理论的挑战。它关注教育社会学微观领域的研究,使社会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课程编制、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而既推动了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又促进了社会学理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教育研究》1979—2008年1972篇论文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教育哲学、德育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重心的演变,发现:不同时期教育研究对三大领域的关注存在显著差别;同一领域下的各类论题,发展态势不一,关注焦点差异巨大;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与我国社会转型方向一致。基于此,展望了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最终要落实到学科教育研究、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而学科教育研究、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最终会集中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具体化为诸如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研究。可以这么说,对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无视和无能.很大程度上将使教育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学科教育研究、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归于虚浮而无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课程与教学是教育的一个特定领域,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领域,教学理论研究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与教学哲学研究又一直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中,教育哲学的著作屡见不鲜,但课程与教学哲学的研究成果是凤毛麟角。在我国,据查只有一九九三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是职教教师最切身的专业知识,它具有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对专业教学论的理解离不开对职业工作、技术与教育三者关系的认识。专业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对象关注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方法层面的问题,还应包含课程与教育体系层面的问题。只有建立专业教学论,使教育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和专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才能综合地开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课程以及有效地促进职教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专业教学论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职业工作、职业教育与职业科学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既是概念内涵间固有的联系,也是教育理论乃至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已有的整合研究试图从实践的视角整合课程论、教学论,但收效甚微。“教育工学”则有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实现课程论与教学论,以及课程与教学之间的联接,为其整合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全球最早在基础教育领域开设综合型社会科课程国家,其理论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以20世纪2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论著成果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法,考察美国百年社会科课程中历史教育问题发现,聚焦四大主题:价值(地位)论、历史教学(实施)论、教科书历史(内容)建构论、历史深度认知论,呈现三大特征:融通社会科的素养教育使命、关注社会科中历史教育微观、凸显历史(核心)概念指引教学,对我国综合型社会科课程中历史教育推进具有重要启示:争鸣分歧中达成社会科中历史教育价值共同意识;持续推进中加强社会科中历史教育多维研究;迈向核心素养课程实施中重视核心概念引领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4.
本次学术研讨会围绕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课程研究与文化、教师与校本、教学与评价等几个议题展开。会议总结了课程改革实施的进程、特征及动力机制,对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推进策略及课程政策制订机制进行了反思,对课程改革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会议代表认为应当确立知识的教育学立场,实现知识教学价值的丰富性,应当对课程改革文化重建论进行反思与批判,但要关注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会议代表认为教师应提高课程理解能力,教师要改变流水线式工作模式,学会教学反思的策略和技能,要通过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促进教师赋权增能。会议代表认为要加强教学与评价内在关联机制的研究,要改变目前我国高考方案的制定缺乏基础性学理研究的现状,加强考试研究,正确处理考试与素质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曾文婕四川广汉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价值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和广东省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2015年入选广东省首批"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主  相似文献   

16.
教育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最终要落实到学科教育研究、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而学科教育研究、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最终会集中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具体化为诸如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习评价改革诸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教育考试和评价诸问题 ,我想从两个方面讲 ,先务虚 ,以梳理的形式说说大视野和新理念 ;再求实 ,从操作的层面谈谈工具观和考试论。一、大视野和新理念(一 )大视野 :评价理论的发展与变化课程与教学评价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领域。说它古老 ,是因为比较正规的课程与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8.
“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教育宗旨)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它体现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包括不同学科的目标、具体教学过程的目标,并融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概念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试析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析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刘要悟课程的质量,即课程编制的科学性、现代性及方向性,制约着学校教育活动的质量,影响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最终影响到教育目的能否实现。课程的重要性,决定了课程论是现代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课程在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0.
一、改革中若干问题与困惑的反思 1.从课程与教学关系论争中思索,关注改革中过程性的教学行为,释放教学张力,走出已经或正在步入的“新制度课程”的误区。有关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之论争历来普遍存在,从不多把课程问题纳入学术研究领域而导致的教学论涵盖课程论的传统,到近代以来因为重视教学内容更新而重视研究课程问题导致的课程论涵盖教学论的传统,再到以“课程实施”或“实践的课程”替代教学。课程改革实践作为存在的事实,真实地预告着有关这一论争的某种前提:即要将教学(论)纳入课程(论)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