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年底,完全依靠家庭培养的台球“神童”丁俊晖相继取得中国斯诺克公开赛、英国锦标赛冠军,继2002年后再次荣获了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中国台球特别贡献奖”。丁俊晖的成功,不仅对中国台球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样是一次不小的冲击,因为他颠覆了中国传统的成才模式。在网球、足球、赛车等领域也有人和丁俊晖一样前进,也许他们永远都不可能达到丁的高度,也许还有一些人为障碍在阻挡他们成才,但这种有益的尝试至少给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带来了机会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国家在对奥运会的重点项目的竞技人才进行培养的同时,往往很难兼顾到一些非奥运会的冷门项目运动员的培养,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的多元化必然要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多元化。本文以2006年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获奖的运动员丁俊晖为案例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竞技水平很低的个人项目(如台球),可以交给家庭或社会举办,同时政府给予扶持。“丁俊晖模式”成为后备力量的一个重要培养途径。本文以丁俊晖获得成功为典型案例,从社会学角度对丁俊晖的成材之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丁俊晖,一个只有18岁的中国少年,一个性格内向、外柔内刚,脸上还不时“浮现”青春痘的台球选手,一举击败了世界“台球皇帝”亨德利,2005年为中国第一个拿到了斯诺克职业排名赛的冠军。和其他“开纪元”的冠军一样,丁俊晖的这次问鼎,不仅为中国赢得了荣誉,更为中国人在台球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起点;这项由英格兰人,苏  相似文献   

4.
丁俊晖,一个刚步入18岁的中国少年日前在中国台球公开赛连挫包括历史上最伟大台球手亨得利在内的3位前世界冠军,不仅让世界职业排名赛冠军榜上有了第一位中国人的名字,而且还成为职业台球界持外卡夺冠的第一人。丁俊晖夺冠的意义不仅仅是像李婷,孙甜甜在奥运网球赛场上书写希腊神话一样振奋人心,更给中国台球运动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5.
《时尚球类》2006,(1):31-31
有卫冕冠军丁俊晖的出场,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当然不会缺少人气。但是台球神童3月21日晚的第一次亮相,着实惊出人们一身冷汗,面对同胞杨擎天的挑战,丁俊晖苦战9局才以5:4涉险过关。杨擎天、于德陆、李寅希……这些并不为国人所熟知的年轻人,因持外卡参赛才得以和世界斯诺克高手们过招,他们可圈可点的表现不禁令人要问:中国还有多少台球神童?丁俊晖式的奇迹能复制吗?  相似文献   

6.
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过程,国家在对奥运会的重点项目的竞技人才进行培养的同时,往往很难兼顾到一些非奥运会的冷门项目运动员的培养,伴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的多元化必然要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多元化.以2006年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获奖的运动员丁俊晖为案例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竞技水平很低的个人项目(如台球),可以交给家庭或社会举办,同时政府给予扶持."丁俊晖模式"成为后备力量的一个重要培养途径.通过丁俊晖获得的成功作为典型案例,从社会学角度对丁俊晖的成材之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朱旭 《时尚球类》2005,(2):41-41
继2005斯诺克中国台球公开赛成功举办之后,国内晟高水平的斯诺克赛事——2005年全国职业台球排名赛也于6月初开杆。由于“神童”丁俊晖在4月初的中国公开赛上夺冠,今年的全国职业台球排名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尽管该项赛事的关注程度空前,但今年的四站排名赛到目前为止只有前两站敲定了赞助商和比赛时间。  相似文献   

8.
党源 《时尚球类》2006,(4):40-40
刚刚在亚运会上勇夺三金,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又继续闪电出击斯诺克英国锦标赛,并在比赛中连战连捷,晋级8强,显示出了强劲的实力,与西俊晖的骄人战绩不同,另一位中国台球选手——“九球天后”潘晓婷的光芒似乎弱了许多,仅以两枚铜牌的成绩结束的多哈之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军团全军覆没,作为领军人物,你有什么想说?”“我代表不了他们。他们打他们的球,我打我的球。”这一问一答,是9月7日丁俊晖在斯诺克上海大师赛上被古尔德逆转后,非常“没好气”的回答记者的提问。这也让不少人对以往那个还是乖宝宝形象的台球神童“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10.
《新体育》2006,(2):11-11
2005年的最后一天,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台球协会和星牌集团在京举行庆功会,表彰丁俊晖夺得世界职业台球排名赛英国锦标赛冠军,并为他颁发“中国台球运动贡献奖”。一夜成名后的连锁反应,并没有让不满20岁的他尽快进入新角色,“我还是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专访被安排在一家网络媒体和一家电视媒体之间的空档里,只有20分钟。不足1米的距离,能够清楚地看到丁俊晖眼中的疲惫。“咱们开始吧”,坐在角落里的丁俊辉翻阅记者递给他的杂志.竟如此专注.我只好推了推他。回过神来的丁像晖,露出歉意的真挚微笑。忽然发现他脸上的青春痘很是茂盛,像极了他遍地开花的2005年。  相似文献   

11.
《时尚球类》2006,(3):58-58
丁俊晖成功的光环里有个孤独的小男孩在寂寞中挥杆奋斗的影子.台球给予了他很多,他也为台球奉献了很多!他说:“小时候我是别无选择,现在的我只关注台球,至于女朋友暂不考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顾晨 《新体育》2007,(7):63-63
当斯诺克80后代表球手之一的塞尔比正和希金斯在克鲁斯堡剧院上演曲折的世锦赛冠军争夺战时.丁俊晖已经在上海开始享受他盼望已久的假期。在这个“高开低走”的赛季末尾,这位”中国斯诺克的旗帜性人物”度过了他的20岁生日.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他的未来并不如之前外界热盼的那么清晰.最为形象的问题就是:丁俊晖究竟是台球”神童”,还是媒体塑造的华人精英或者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呢?  相似文献   

13.
"丁俊晖模式"培养体育人才的利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俊晖的成长之路,为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分析“丁俊晖模式”的利弊,探索体育人才,尤其是非奥运项目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台球运动发展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俊晖夺冠掀起了席卷全国的台球热,但经费、管理、运动员来源和培养、市场开发、观众、国内赛事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限制了中国台球的发展,建议采取:1.吸引资金,加大投入;2.规范管理;3.拓宽运动员来源渠道,丰富培养模式;4.提高运动水平;5.扶植产业、培育市场;6.积极争办高水平比赛并促进国内优秀选手参加国际大赛,丰富实战经验;7.提高观众素养等对策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台球,这项绅士般的运动,在中国的被关注度并不是很高,直到他的出现。没错,他就是丁俊晖。这个内敛的台球小子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傲人成绩的同时,也把众人的目光引向了台球运动。各种颜色,玲珑的台球吸引了大批国人,台球热潮,风靡中国。  相似文献   

16.
卢元镇 《新体育》2006,(3):29-29
好生了得,丁俊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果说中国GDP每年的增长率未必引起英国绅士的关注的话,那么,丁俊晖在英国台球锦标赛上的一举成名,则必定引起英伦三岛的震动。一个东方的毛头小子向西方传统贵族运动项目的横枪挑战,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于是,在中国层出不穷的诸“现象”中,又冒出了一个“丁俊晖现象”,对此赞赏羡慕者有之,责备质疑者有之,研究探讨者不少,追随效仿者更多。丁俊晖现象的出现虽然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但仔细分析,有它的必然性:必然之一:国运兴,体运兴。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体育的兴旺提供了有利的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17.
我看丁俊晖     
庞卫国  宗河 《新体育》2005,(6):26-27
自从丁俊晖夺得中国公开赛的冠军,很多人想更多地了解中国台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新体育》特邀请中国知名职业台球运动员庞卫国先生撰写了此文。——编者  相似文献   

18.
江能国 《时尚球类》2006,(2):F0002-F0002
使九球更精彩,潘晓婷。 创造了台坛的神话,丁俊晖。 一个是九球天后,一个是台坛神童,相同的追求和目标!这两颗明星让中国台球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曙光!  相似文献   

19.
王俊 《时尚球类》2006,(2):41-41
5月27日,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中波谲云诡的台球赛终于尘埃落定。与人们预期的不同,丁俊辉、潘晓婷个人赛冠军的获得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事实上,在5月27日的斯诺克团体决赛中,丁俊晖在首局就尝到了失败的辛酸,出乎意料的被小将于德陆淘汰出局。而在本届波澜壮阔的台球比赛中,小将“黑马”却层出不穷,成为一颗颗耀眼的新星。李远、于德陆、刘闯、胡斌等。查阅资料我发现,他们都出生于1980年代,属于地地道道的80后一族。  相似文献   

20.
丁文钧是谁?他与网球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他是前不久夺取中国台球公开赛冠军的"神奇小子"丁俊晖的父亲。他是江苏宜兴人,今年48岁,以前是个生意人。穿着一套没有牌子的西服,打着领带,戴着一块梅花表,喜欢抽广东梅州产的五叶神。丁文钧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如果不是他儿子丁俊晖争气,老丁什么名气都没有。如今,老丁可能是中国最有魄力的父亲,因为他以儿子加上倾家荡产、颠沛流离为赌注,重要的是,他赌赢了。丁俊晖6岁时第一次触摸台球,全家还在江苏宜兴。此后几年,他打遍当地无敌手,据说方圆十里只要打台球,都是给他送钱的对象。丁俊晖得到的第一笔奖金是10D0元,那是他10岁时在南京拿到的一个斯诺克比赛冠军。就此丁文钧看出斯诺克的"钱"途,作为一项绅士运动,虽不普及,可是有着不错的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