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说"给力"     
网络新词"给力"成为了流行词,它适用范围极广,使用频率极高.本文基于语料的研究,对"给力"的语义内涵、句法位置作了详尽的分析,探讨了"给力"一词产生并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语言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社会的进步反映在语言上便是新词新语的出现。网络新词“给力”的流行不仅与网络发展相关,也符合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本文试图对“给力”一词的来源以及语义加以分析,探求其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热门词语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给力”作为2010年热门词汇风靡网络及公众日常生活,不仅在国内被广泛使用,还引起了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然而,“给力”一词的英文翻译却五花八门。我们不可能从英文中找到一个完全对等的词;其丰富的内涵不是任何意译所能表达的,而音译词geili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说“给力”     
流行语"给力"在网络、杂志和报刊中有很高的使用频率。"给力"有动词和形容词两种词性,其意义是"有帮助"、"有作用"、"酷"、"够劲"、"大力支持"等,特定人群的语言使用心理、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及媒介的推动促使它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5.
在语料库的基础上研究"给力"这一新词的词汇搭配范式与语法搭配范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人民网作为语料来源基础,建立了一个"给力"小语料库,并使用Michael Barlow研发的语料分析工具MonoConc Pro和collocate对语料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分析"给力"一词的词汇搭配和语法搭配范式,发现"给力"主要作为形容词被使用,多与"很"、"最"、"太"、"真"、"更"、"够"、"超"以及"不"、"的"、"啊"等词共现。通过三词和四词词频表可以看出,"给力"的最高频语法范式是"副词+形容词(+助词)"。"给力"一词也可以作为名词、动词、副词来使用,但使用频率明显低于其作为形容词的身份。  相似文献   

6.
“给力”主要充当谓语和定语,其由形容词发展出动词用法,主要原因如下:在语义上基本动词“给”的语义凸显,“给力”在隐喻机制下实现词汇化;在结构上受南方方言给予句格式影响,再加上语法类推作用使然。  相似文献   

7.
对“给力”这一流行语的来源、特点进行分析,根据汉语类化构词和词义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依据,通过演绎推理,探源“给力”与“带劲”同义。  相似文献   

8.
近期流行的网络词语"给力"主要用作形容词,有其特定的意义,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与词组"给力"的区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穷尽式量化分析法,对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初70余年间,六位现当代北京作家的九部作品中的“给”字句进行量化分析,系统探讨了北京话中“给”字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新陈代谢时刻在进行。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加剧了这种语言现象的发生。“给力”一词的迅速走红正是互联网发挥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是"给力"年,"给力"一词从诞生伊始便借助互联网得以广泛传播,成为2010年第一网络热词。但是该词是否统一英译成gelivable值得商榷。任何语言的发展都脱离不了社会文化环境,本文旨在从互文性角度对"给力"依次进行解读并探讨如何英译。  相似文献   

12.
刘娜 《海外英语》2011,(11):180-181
从2010年"给力"一词出现在网络中到被大众所接受、普及,以及出现"gelivable"这样被认可的翻译,该文作者从零翻译、东方情调化翻译倾向、以及文化层面分析了该翻译的合理性,由此预见网络流行词语的翻译将势必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复指代词是指在句内回指有指称内容的名词短语的代词,它主要出现在汉语话题句和关系小句中。复指代词在两种句式中的分布基本一致,大致可分为三种:必须出现、自由出现和不能出现。复指代词的出现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成分提取要遵循的等级,即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可及性较高的成分提取后,原位一般不会出现复指代词;可及性较低的成分提取后,原位必须留下复指代词。二,复指代词本身的句法属性。当空位违背句法限制时,复指代词就会出现来挽救句子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一脚深,一脚浅"类并列短语,其实是"一量形1,一量形2"格式中,量词是动量词和时量词的情况.这类短语可以做状语、谓语、定语等句法成分,短语的内部成分及成分之间,有着不同的句法语义特征和表现.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正”、“在”、“着”、“呢”连用共现时与活动动词及其短语(主要是动宾短语)的搭配所呈现的不同句法分布情况进行了讨论,同时又根据以上各词在连用共现时所体现的“体貌”特征,即“进行”和“持续”,分析了以上各词与活动动词及其短语搭配时,在语义语用平面的自足或成句的情况,并从信息量承载和前景、背景认知关系方面,对以上各词与活动动词及其短语搭配所呈现的句法分布特征做出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析现代汉语NV式状中偏正短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NV式状中正短语能够占据谓语的位置,其中的V仍保留动词特征,整个短语是谓词性的。NV式状中短语与NV式主谓短语不同,结合句法、语义的不同特征可以明确区分这两个不同的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现代汉语的部分名词突破了原有的功能,具有充当状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汉语双宾句中的主语为定指致事,间宾为定指与/夺事,而直宾为无定指存事。双宾句中三个论元的语义蕴含(题元角色)与其语音形式(格位)、句法结构(语类性质)都有匹配关系:致事主语承载主格、与/夺事间宾承载与格,二者都只能为定指短语DP;而存事直宾承载部分格,只能为具有数量修饰语的QP。基于文献中对名词短语的论述以及母语者的语言直觉,这种匹配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兑现自然语言优化简约的最简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在+处所”短语在句中可作状语、补语和定语,占据五种句法位:主语前、谓语动词前(无主语)、主语后谓语动词前、谓语动词后以及定语中心语前。对韩国学生来说,几种句法位中以谓语动词后的句法位最难,其使用规则也影响学生对其他句法位的习得,应加强“在+处所”短语后置于谓语动词的规则教学。另外,几乎所有句法位都存在方位词的误代、误加和遗漏,“在”的遗漏及与其他相关介词的误代;主语前和主语后动词前两种句法位存在较多错序:定语中心语前“的”的遗漏较严重。这些在对韩汉语教学中都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分析“V在”的句法特征及其语法化过程。首先论证了现代汉语中的“V在NL”属于动宾短语,其中的“V在”是动补短语,NL是处所宾语,“在”属于附着成分;然后描述了近代汉语里V和“在”的发展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20.
马怀忠 《海外英语》2012,(3):256-259,262
"There Is No V-ing构式"源于现实和人类体验的互动,成于认知加工,体现了人类的最基本认知方式。它是在存在和否定祈使构式的合力作用下,经多重传承糅合的结果,是在视觉虚化"There"的基础上,经心智加工的产物,较为客观地表达持续性否定祈使含义。该文从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角度用整合的配价-有界-主观性和主观化以及转喻压制理论框架(CMC)对检索自英国国家语料库(BNC)的1812例"There Is No V-ing构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解释其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