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墨都不满于现状,要加以改革,但那第一步,是在说动人主,而那用以压服人主的家伙,则都是“天”。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儒者,柔也”,当然不会危险的。惟侠老实,所以墨者的末流,至于以“死”为终极的目的。到后来,真老实的逐渐死完,止留下取巧的侠,汉的大侠,就已和公侯权贵相馈赠,以备危急时来作护符之用了。  相似文献   

2.
《庄子·知北游》中有这么一句话:“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意思是说,生和死是相对的,有生必有死。于语文教学,我要仿造一句:死也活之根本,活也死之目的。旨在表明:必须坚持语文教学中“死”和“活”的辩证统一。所谓“死”,就是教师教要落脚,力保学生学得踏实,学得扎实,系统而牢固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所谓“活”,就是教师要“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使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学以致用,开发智力。若将二者统一起来,那就是“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  相似文献   

3.
古典武侠小说中的侠 ,是具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化英雄。金庸把侠还原为普通人 ,在人格上现实化。陈近南的死与韦小宝退隐 ,是武侠在江湖世界里最终的两条出路 ,也象征着中国文人在“侠客”身上寄托的入世和出世两种理想的破灭。《鹿鼎记》借韦小宝的言行淡化了传统武侠小说对民族问题的界定 ,完善与发展了中华传统的“民族大同”观念  相似文献   

4.
俺班有“三侠”,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呀!第一侠“多嘴侠”,可真不简单!黑黝黝的脸蛋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口洁白的牙齿,可美中不足的就是那张嘴,整天唠叨不停。有一次,我班两个同学吵架,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这下“多嘴侠”有用武之地了,他摆事实讲道理,没想到吵架的同学越听越烦,“啪”的一声,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他不敢还手,只得灰溜溜地去报告班主任。“多嘴侠”虽然多嘴,可咱班那鲜艳的流动红旗,也离不开他的多嘴!告诉你吧!他的大名叫:廖奕凯!第二侠,你可猜不透呀!他整天低着头,不动声色,就像根木…  相似文献   

5.
《史记·游侠列传》以激越的侠情贯注而下,游侠之“义”是侠情呈现的突破点,“借儒形侠”是侠情的叙述方式,“游”则是侠情的最终指向.这种激越而又往复跌宕的“侠情”周旋较量在“侠”与“儒”之间,冲击成“侠”与“游”的紧密结合,最终达到辨别是非、褒贬人事的深厚目的.  相似文献   

6.
程丽娟 《农村教育》2004,(10):36-36
中国传统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学说。孔子曰“君要臣死,不死不忠,父要子亡,不亡不孝”之类要求人们绝对服从的古训,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这种传统文化演变到今天,则是老实听话,循规蹈矩。  相似文献   

7.
清代塾师与弟子的师生情谊有和谐的一面,体现出师徒关系“师徒如父子”的拟血缘化倾向。这种情谊主要表现为师对徒的怜贫而教、择徒为婿和丧徒心痛的过程及徒为师祝寿、师病侍疾、师死哭师、葬师与祭师的过程之中。在师徒关系拟血缘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弟子与塾师家庭其他成员关系的拟血缘化现象。在民间社会,师徒关系的异动有一定的生存土壤,即“其弟子以偶辈视其师,其师以他人子视其弟子。”  相似文献   

8.
“侠”考     
武侠小说的研究日渐深入,许多论者不约而同地从文字学、训诂学的角度来考察“侠”的起源,且看下面两段文字: 研究“武侠”文学,应当搞清什么叫“侠”。这首先是个语言文字问题。《说文》: “侠,俜也。从人夹声。”段玉裁注说:“《经传》多假侠为夹,凡夹皆用侠。”  相似文献   

9.
“刺猬”——这是同学们送给我的外号。我那总也管不住的拳头,不知刺跑了多少好朋友。老实说,我真想甩掉这身讨厌的“铠甲”,可……  相似文献   

10.
数学《周处》一课,大家虽有共同的数学目的,但讲解却不尽相同,其疑点很有几处。现举其要者三端,谈谈粗浅的见解。一文章首句“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是展开全文的基础,其中“凶强侠气”又是关键词语,它既概括了周处“年少时”的表现,又勾勒了周处转变前“为乡里所患”的形象。但在教学中,要落实“凶强侠气”的意义,却相当棘手。我曾把“凶强侠气”缩成“凶侠”一词,援引了苏轼的自述:“轼在徐州时,见诸郡窃贼为患,察其人多凶侠不逊之徒”,加以说明。《辞源》注“凶侠”,“谓指凶暴任侠之人也”,又注“任侠”的意思,是“以抑强扶弱为己任”,或“任使其气力”。从以上解释,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凶强”是“凶恶强暴”无疑,而“侠气”是毁是誉的分歧自古有之。“凶强”与“侠气”连成一句,到底是近义词语的同性结合,还是对立词语的矛盾统一呢?教学中,由于莫衷一是,最初,我把“侠气”讲成“以力欺人,霸道”,或者“喜欢与人争斗”。既将“侠气”释为贬义,便顺理成章地把“为乡里所患”讲作周处“被地方上的人看成祸害”。但讲后总觉有不妥之处。近来,我方悟出应将“侠气”释为“抑强扶弱,仗义勇为,好打不平”;在色彩上“侠气”应是褒义。视“侠气”为积极因素,意在说明周处年少时既“凶强”又“侠气”,但以“凶强”为主,故“暴犯百姓”;“侠气”居次,地方上的人对他则怕多于敬。可以设想:周处如无“侠气”,地方上的人何以鼓动他去杀虎斩蛟,即使鼓动,周处也不会欣然而往的。后来,他能“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也正是他年少时那股“侠气”的表现和发展。“侠气”为下文安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1.
“侠”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篇:“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说文解字》对“侠”的解释为:“俜也,从卜,夹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用徐铉云:“任侠者,挟负气力以任事自雄也。”关于“侠”的评价,在司马迁以前,只不过见于片言只语中。可以说,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对“侠”进行大力讴歌并为之作传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看图说话     
权蜗牛版)亡命天渭画外音:“别跑那是螺蜘。”蜗“别想蒙我”黝和牛看图说话@徒光霁  相似文献   

13.
李贽首先是一位“好汉”,他尚侠,主张作侠而不作圣,有强烈的英雄豪杰心理期待和信仰崇拜,顶天立地,无所晨惧,思想胆力无与伦比。把李贽定性为具有侠义肝胆的“好汉思想家”或“思想之侠”更为确切,也更便于还原李贽作为“异端”、“另类”的本真面目——作为思想家与侠士融为一体的产物,侠之骨、侠之气和侠之精神对其思想个性有重要的支配作用。李贽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对侠文学进行集中关注、倾心阅读并系统评论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侠”对其文风及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当和丁丁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俩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见一见“神奇三侠”。这不,刚刚放暑假,两人就前往了日月山。  相似文献   

15.
昨夜下了一场雨。早晨,小区里的草坪和树上还带着水珠,在太阳的照耀下恰似珍珠般闪亮。小神侠手里拿着一个潜水艇模型,叫上淘气宝宝,两人说笑着直奔少儿NIT俱乐部。进门发现伊妹妹和小不懂早就来了。小神侠变魔术似的把手从背后伸了出来。“哇!好漂亮的潜水艇呀!从哪儿搞来的呀?” 小不懂和伊妹妹同时惊呼起来。“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小神侠家里还有很多呢!”淘气宝宝神秘地说,“还有啊,小神侠做的Flash动画可棒了,想不想见识一下?”“那今天的少儿NIT俱乐部主题活动就到小神侠家里去进行,怎么样?”大家扭头一看,八爪鱼不知什么时候已站…  相似文献   

16.
说到咱们班的“三侠”,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球侠”———李彬,你看他矮矮的个儿,小小的眼睛,就像梁天那样机灵有神。他腰间夹一只足球,略带腼腆的笑容,让你觉得他是那样忠实可靠。李彬酷爱踢球,足球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有空你到操扬上去看看,准能见到他纵横驰骋的身影,真有罗纳尔多的风采。作  相似文献   

17.
“侠”的形象塑造与人格建构是武侠小说创作的关键。金庸依据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文化观念,重新塑造了“侠”的人格形象,为“侠”的人格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文化内涵,满足了现代读者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8.
间谍006号被G国的秘密警察逮捕了,正被审问。“上个月15日,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油田被炸了,那是你干的吗?老实说!”  相似文献   

19.
《书博鸡者事》选自“吴中四杰”中成就最为突出的诗人高启的文集《凫藻集》.作者通过一个靠斗鸡赌博为生的城市贫民仗义打抱不平,替清官袁州太守昭雪报仇的故事,暴露了元末社会的动荡不安,总结了“变兴自下而渐”的历史规律.文章开头先交待了故事的主人公博鸡者的籍贯,出身及性格特征.他是袁州人,一贯游手好闲,没有正当职业,整天抱着雄鸡在街上聚众赌博;他的低下的社会地位,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加上整天把心长在雄鸡们的拼杀战场上,自然形成了他那任气好斗的性格特征.“任气好斗”四个字简洁准确地概括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最后再用“诸为里侠者”一衬,更加突出了博鸡者的不凡.“诸为里侠者”中的“为”字做动词,相当于“做”,“行”,与“侠”组成动宾词组,充当“者”的定语.“皆下之”的“下”字是动词,当尊让讲.意思是说,在乡里行侠的人们都尊让他.  相似文献   

20.
婚前与婚后     
婚前女:“你原先有过女朋友?”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女:“死了?怎么死的?”男:“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霄阵阵夏雨雪。”女:“喔,是天灾。那这些年你怎么过来的?”男:“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