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地位是确定权利义务和职责的前提,女性的法律地位与国家的文明程度密切相关.建国前,我国女性几乎没有权利和自由;建国以后,女性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开始由宪法性权利到法律权利,直至发展到现在的特别法律保护.我国女性法律地位的变迁是一个历史过程,女性法律地位的不断提升印证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
性权利是内涵极其丰富的范畴,它的实现又有赖于一个社会的道德与法律。然而,当前我国在道德和法律上对性权利的保护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行的性道德及婚姻道德标准和内容过分强调婚内夫妻间的性权利,而忽略了对已婚介体性权利的保护;造成了男女在性权利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我国现行的法律对个体性权利保护的范围窄,有些领域处于一种空白状态。鉴于此,我们必须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改进性道德规范;增强全体公民的性权利意识,使性权利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得到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分析是一种以社会性别理论为指导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文章在对妇女性自由权利及其限制进行法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对婚内强奸非罪的理论进行了质疑和批判。指出“婚内强奸非罪论”及其理论基础“女方承诺论”反映了男性权力对女性的压迫。首先.它们从内容上实现了对女方性自由权利的彻底剥夺;其次,它们将男性的意志强加于女性;最后,它们歪曲了婚姻的目的。“婚内强奸非罪论”不但使为人之妻的那些妇女的性自由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而且,对这种权利造成了更大的威胁和侵害。  相似文献   

4.
世界多数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都已就男性性权利刑法保护进行了立法,但我国现行刑法只突出对女性性权利的保护,关于男性尤其成年男性性权利的保护,刑法上几乎是空白.在目前男性被性侵案件频发、社会危害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为了体现法律平等,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适应强化人权保护的国际潮流,修改现行刑法,增加对男性性权利予以刑法保护的内容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4,(3):79-82
中国刑法中的强奸罪仅仅规制了男性对女性的性侵害,而将同性之间即男性对男性、女性对女性的性侵犯,女性对男性进行性侵犯排除在法律规范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剧烈转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性犯罪也日趋多样化。然而,由于对男性性权利保护的缺位,司法实践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尴尬和盲区。将男性性自由权利列入刑法规制范围,充实和完善我国强奸罪的规定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国内法的可诉性和国际人权法的可诉性这两个层次,表明在探讨规定权利的法律规范的可诉性时,法律的可诉性与国际人权公约的可诉性的相关性逐渐凸显,并在国内层面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加强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可诉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高校女教职工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特殊社会群体。保障女职工特殊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由于高校女性身份的特殊性,其合法权益受侵害往往被人们忽视。一般而言,高校女性的参政议政和劳动权利有时得不到有效保障,原因既包括传统角色的定位,也有市场经济的冲击,更有法律制度的缺失。要切实有效维权,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发挥组织维权作用,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8.
女性哥特式批评以哥特式文本中的性政治为批评对象,批判了男权话语与权利体系下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对女性地位的边缘化及对女性的压迫与埋没,从而瓦解了哥特式中的符号意义。从女性哥特式批评的视角解读金庸武侠文本中女性奇侠的宿命,可以发现“江湖”是男性侠客的江湖,女性侠客们始终无法走出菲勒斯中心的巨大阴影,女侠们被边缘化、被贬至为一个“他者”的地位,甚至难逃被封禁的命运。女性奇侠的宿命背后昭示的是性政治及话语与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9.
受刑人诉权对于其实体权利的救济性呼吁立法者建立以受刑人特有权利为中心,以受刑人诉权为外围保护性权利的权利保障体系。我国现行法律对减刑制度规定疏简,缺乏严密的程序保障和运作机制,减刑制度中受刑人诉权保障不力,必须从减刑审批权配置视角保障受刑人诉权。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是十分低劣的违法犯罪行为,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与重视。虽然我国对于保障女性权利出台相关法律,但在解决或制止家庭暴力层面还面临一定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以及家庭暴力的危害,探索运用反家暴法保护女性权利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利用反家暴法律保护女性权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妇女权利问题,虽然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现实生活中,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传统观念仍在作祟;社会变革引起的社会关系的变化;法制观念淡薄;女性心理生理的特点和弱点;历史的原因。法律保护包括: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利、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利。女性保护包括:正当享有;防止侵害;获得补偿。女性保护方式:司法保护、行政保护、舆论保护、社会组织保护。  相似文献   

12.
女性财产继承权是女性权利的核心问题。在1926年以前,女性一般没有财产继承权,女儿只有获得妆奁或父母赠与的权利;妻子只有夫故后,代幼子管理财产的权利。南京民国政府时期,经过各方努力,女性终于获得了相当的财产继承权。不过,法律规定与社会现实必然有相当的距离.如果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风俗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女性往往无法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受教育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教育权已成为各国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大学生受教育权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项法律权利,在性质上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既具有与一般主体相同的宪法性权利性质,由具有作为大学生与其他主体的受教育权利不同的特点。在受教育权利的内容上既具有实体性的权利,又具有程序性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刘红平 《天中学刊》2002,17(1):21-24
目前,我国民事诉讼证人“不愿”、“不敢”出庭作证的现象十分普遍。证人出庭作证难已成为困扰我国立法和司法的一大顽症,严重地妨碍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进程及其效果,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法律只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但对证人出庭作证的权利保障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另外,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保障证人权利的意识不强也是其中重要原因。因此,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难问题,就必须在法律上规定严密的证人权利保障关系,对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求偿权、证人及其近亲属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法律保护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5.
再论权利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利是历史的产物,个人权利应该与社会根本利益相一致;这决定了权利的首要特点与基本要求是社会正当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权利相对主体的实质内容即不可侵犯性、权利于主体的表现形式即选择自由以及社会(或国家)对权利的态度即赞同和保护是权利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尝试着给权利作出定义:权利是国家法律所赋予并予以保护的、主体籍以追求和维护利益的、正当的行为选择自由。  相似文献   

16.
所有权的问题是民法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贯穿于民法始终。所有权包含四项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法律在公共秩序的前提下,保障人民权利的自由行使,因此法律势必在权利方面做出一定限制,这也体现了法律的二面性,是法理基础理论在立法实务中的应用。所有权的限制应当通过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可以防止权利滥用,从而根本上保障权利的有序稳定行使,有助于形成权利与义务为一体的和谐法律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7.
《庐江冯媪传》通过庐江寡居老妇冯氏所见反映封建婚姻的虚伪和残酷,是一篇具有悲剧色彩的传奇。此外,该传奇也体现了唐律中对女性财产、婚姻等权利的保障。通过分析冯媪、梁氏女、董江等人物的语言、行为等,反映出唐律对女性的财产权、一夫一妻制度等法律保障,体现出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相对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们强调学生权利的法律保护,学生的部分权利在法律上得不到保护,分析和了解我国大学生权利法律保障问题的产生原因,保障大学生的权利,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不侵犯同学的权利对保障学校健康有序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宪法权利的法律保护及其规律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宪法是人民契约的产物,是国家权力存在的合法性依据。宪法权利是利益的综合保障权,是“合法”、“合理”、有效的法律权利。因此,宪法赋予了每一个公民参与法治社会的基本的“行为可性”相对公民而言“宪法权利”基本价值属性是“法治性权利”。  相似文献   

20.
权利本位是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的逻辑起点。权利本位是以普遍赋权的方式通过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权利宪法化、地方法制化和具体化为中心而展开的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的立法模式。作为一种法哲学观念,权利本位观表达了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应当以权利为本位或者出发点的一种价值陈述,实现了传统社会义务本位模式和权力本位模式向现代社会权利本位模式的转换,包含着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现代化的功能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