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语言的模糊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糊语言有朦胧、神秘之美学意境,模糊关之语言特征是清晰与模糊相依、具体与抽象互渗、相对与绝对转换,主要表现形式有含蓄、简要、委婉和幽默。  相似文献   

2.
该文认为艺术典型创造的关键是刻画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性格。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使创作客体有了很大的变化,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接受者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艺术典型的时代性格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这两个层面上也就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作者拟从艺术典型的崇高美这一美学角度来探讨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3.
浅析模糊美     
模糊美是一个多层次、互易互渗的美感。模糊美构成了艺术品难以名状的魁力,并使其具有玩味不尽的审美价值。其显著特征是不确定性、整体性和混沌性。  相似文献   

4.
模糊性与模糊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思维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模糊思维在整个认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模糊理论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门学科的研究,而相对来说,美学在这方面有较大的欠缺,诸多的美学专著,甚至是美学辞典都极少论及“模糊美”这个范畴。有鉴于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里,许多事物除了具有清晰、明确的一面外,往往还有模糊、朦胧的另一面.明朗有明朗的特色,模糊也不乏模糊之美.作为现代快节奏生活反映的文学样式小小说,它在真实、生动、准确反映现实生活时也具有“朦朦胧胧”“只可意会”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多半都有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随机性,即指有明确的定义但并不一定出现的事情;一种是模糊性,即指已经出现但很难给出精确定义的事情。模糊性不是可以确定的一个或几个点,而是某种边界不明确的概念范畴(区域)。模糊语言学正是研究语言变量中的这种模糊性的科学。在自然语言和文学语言中,模糊语言几乎比比皆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它所创造的可感艺术形象也带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不确定性既给接受者带来了某种麻烦,同时又使接受者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从而积极参与作品的再创造。例如,《林黛玉进贾府》描写林黛玉的肖像: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言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它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模糊语言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营造整体的模糊美,极大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从而使读者得到朦胧模糊的美感.本文分别从语义模糊形成语义夸张、言外语义和语义空白三方面具体说明了模糊语言营造模糊美的原因,并指出模糊语言和模糊审美都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五代十国时期,前后不过短短的60年,但是朝代更迭频繁,军阀割据严重,华夏大地呈分裂局面.然而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尤其是在南方诸国)却没有因为处于乱世而止步不前.相反,在词、诗歌、小说以及音乐、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9.
双关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模糊修辞是有效地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本文就英语双关语中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和句法双关的模糊意义进行探讨,并论述了它们的模糊修辞所赋予并传达出的含蓄美、形象美和风趣情感美。  相似文献   

10.
双关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模糊修辞是有效地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本文就英语双关语中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和句法双关的模糊意义进行探讨,并论述了它们的模糊修辞所赋予并传达出的含蓄美、形象美和风趣情感美。  相似文献   

11.
论模糊美及其中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数学、耗散结构论等自然科学的理论引入到美学中来 ,建立了一门崭新学科———模糊美学。模糊美学研究的对象是模糊美。模糊美的本质在于中介的不确定性 ,即事物与事物 ,事物的两极之间的流动的跨区和中间地带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相互转化 ,形成亦此亦彼 ,非此非彼的不确定状态。这种不确定状态中的美 ,就是模糊美。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客观事物本身具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因此,作家在运用语言去描绘它们时,也就带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人们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常常要从多方面去展开联想和想象,去感知作品中的模糊信息,感知艺术家们所创造的艺术美。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模糊美一般表现在标点符号、诗歌的意境等方面。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赏析。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自然属性。英语和汉语在模糊性上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模糊美的磨蚀是不可避免的。在准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之上,本文试用以下四种方法对模糊美的磨蚀进行补偿,即,以实译实,以虚译虚,以虚推实,去虚还实,将磨蚀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4.
从新的美学视角——模糊美的角度来关照唐宋词,可以发现,深幽绵缈的词体之美正是模糊美的典范。由于词独特的体式,使得词情、词境、词的语言处处可见模糊美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文学艺术是全人类共同享有的精神财富,外国著名作家有不少作品入选我国小学语文教材。这些作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称为“模糊美”的艺术魅力。它们所具有的含蓄美、朦胧美、空白美给读者提供了启迪联想,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鉴赏这些作品中的模糊美,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发展思维,提高阅读。欣赏和审美能力。一、细心挖掘含蓄美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感染读者。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在对艺术形象的刻画中自然流露。“作者的见解意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愈好。”(恩格斯语)例如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小说《小…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日常交际还是纯文学创作,模糊修辞的运用都能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有赠人以实在、可靠之感,孕育着信服,无赐人以缥缈、空灵之思,营造着距离。建立在有无相生基础上的有与无的结合,便是将有限而具体的载体融入到了无限而抽象的氛围,给人以丰富而无穷的想象,从而创造出了一种超脱于形之外的、高雅绝俗之美。本文将带领读者从文学艺术中领悟这种超然之美,旨在陶冶性情,启迪智慧,纯洁心灵。  相似文献   

18.
美,是文艺的重要本质和内容。它既涉及客观世界繁复的万事万物及其流动,又涉及人的主体世界微妙的万千思绪及其流动。所以,从古至今,美始终是一个无法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把握的多层次结构的模糊集合。正因为如此,包括诗人在内的一切文学艺术工作者在表现美和创造美时,就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这个“明确与模糊的统一”了。 和其他艺术相比,诗歌更富有跳跃性,诗歌提供的审美信息更具有多元性和可塑性,也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语言形象生动 ,凝炼含蓄 ,文辞简约 ,意味深长 ,以虚掩实 ,具有丰富的意蕴 ,深邃的哲理 ,给人以无穷的遐思、深刻的启示和美好的享受。这就是《世说新语》语言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具有引人入胜的模糊美。其措词的“含糊”使之语言含蓄而又耐人寻味,象征手法的运用及时空背景的模糊使散文暧昧,朦胧,空灵,玄远,意象的模糊又使散文的意象内涵具有丰富性和不确定性,这些都使《野草》呈现出模糊美的特征。作者追求模糊美既是内因的需要又有外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