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影响农村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农民失地状况、收入状况的实证分析,提出了确定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前提条件,为进一步研究失地农民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思路及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旧体制遗留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要三个方面阐明改进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确定补偿机制的建立原则和初步构想,提出多途径构建补偿机制,包括:以土地换保障;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中土地增值的利益分配、库区生态移民战略、外迁移民安置;受益区优先原则、对口支援、缓解一次性投资压力;土地入股分期支付补偿等一系列可行的配套机制,进而分析补偿机制改革成本,并对其进行测算,再从新老政策衔接、移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两个方面识别改革风险,最后提出改革成本化解思路。  相似文献   

3.
兴建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量浩大,不可避免的需要对周边的原著居民进行迁移,在这个过程中移民利益的补偿问题就十分的重要。本文我们的研究重点就是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补偿机制的相关改进建议,了解当前体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改善我们当前的补偿机制,以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在工程建设中,移民征地工作一直是工程实施的重点和难点。移民及其安置不仅是一个经济补偿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资源、环境、民族、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本文旨在分析刘家道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征地移民特点及其安置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每年会在目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为4000万的基础上再加250万以上形成大批的“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失地农民。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费缺乏对我们的长远考虑,征地速度超过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缺乏就业机会,失地农民素质不能适用市场化就业的趋势等原因,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是失地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石。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使得失地农民的权益难以保障。笔者以武宣县城东新区为例,分析当地征地补偿中存在的的问题,提出优化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的新途径,切实保护失地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城镇搬迁中的就业问题——以万州库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库区城镇搬迁存在严重问题,城镇移民就业问题已成为整个三峡移民中“难点中的难点”,建立:调整对口支授思路,把帮助三峡库区培育市场、加速流通中心建设,作为全国对口支授三峡工程移民的一项重要任务;紧急调整万州主城搬迁办法,改分散搬迁为整体集中搬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设置“前店后园”、“亦城亦农”的移民安置带和新的城市发展极;按“不让移民吃亏”原则,调整移民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合理利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征用了农民的土地,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失地失业,未来生活缺乏保障。在征地过程中,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如何确定对失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本文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分析了土地换保障的理论基础,以及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结构和保障成本,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市“小城镇保险模式”的积极意义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收对承包权的影响与补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灵辉  陈银蓉  成楠 《资源科学》2011,33(2):315-321
承包权是农民依法享有的承包集体土地的资格,是农民享有的一项民事权利。土地征收并不必然导致失地农民丧失集体成员身份,因此失地农民仍享有下轮集体发包土地时承包土地的资格。现行征地制度没有明确失地农民下轮参与承包集体土地的资格,也没有规定征地导致失地农民丧失承包权情况下的补偿措施,这不利于失地农民土地权利的维护,也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通过建立土地征收面积(L/)与下轮集体成员人均承包地面积(S)之间的关系模型(L/-S关系函数),分析不同征地规模对失地农民承包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承包权的影响与征地面积以及集体原耕地数量存在着密切关系,只有征地面积超过一定限度或者集体耕地压力指数本来就大于1时,失地农民丧失下轮承包集体土地的权利,否则,失地农民并不丧失承包土地的资格。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征地造成失地农民承包权丧失时,应对失地农民的承包权进行补偿,并将承包权与失地农民的年龄、法定承包年限等联系起来,利用年产值倍数法建立起了承包权的补偿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征用土地主要采取招工安置;在市场经济时代,主要采取一次性补偿的贷币安置方法加以解决。货币安置方式简单并且征地的货币成本不高,但只是解决失地农民的短期生活问题,而没有考虑到农民的长期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旭  肖佳奇  段跃芳 《资源科学》2018,40(10):1954-1965
就近后靠到外迁安置是中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开发性移民政策的重大调整,目的是为了拓展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并延续移民原有生计。但随着外迁成本升高和经济社会变迁,此政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却日渐存疑。为了客观评价其效应,本文首先对外迁农业安置可能产生的异化效应进行机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2008—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移民的调查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研究了外迁政策对移民土地处置行为和生计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易地远迁中的适应压力和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变革耦合作用下,相对于后靠移民,外迁移民更容易放弃农业生产并转出土地的;移民生计非农转型推动了外迁安置区的土地流转,但仅依靠土地政策革新却无法有效提升移民出让土地后的地租收益;外迁导致移民人力资本恢复滞后,使其就业比例及收入严重受限,进而影响到该群体生计非农化的可持续性。因此,移民安置前期更应注重补偿用地的质量、迁入地区位等因素,同时推广无土少土的安置模式;后扶时则要激活土地市场、开展技能培训、拓展就业渠道、实施低保兜底,以防范安置政策失灵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任立  甘臣林  吴萌  陈银蓉 《资源科学》2018,40(8):1539-1549
非自愿性移民的农业安置模式正面临安置效果和安置效率的“双低困局”,传统“以土为本、以农为主”的移民安置方式亟待改革创新。农业安置模式的现实困境,不仅体现为人地关系的局部紧张,同时也表现为农户土地投入意愿与行为的变化。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利用多群组SEM的分析方法,对湖南渫水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区原住民与移民两类农户主体的土地投入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移民安置区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决策是经济、心理和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行为逻辑符合“认知层次→认知权衡→感知价值→行为意愿→行为响应”的路径范式;②原住民与移民两类农户主体的土地投入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的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原住民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是对土地投入“利弊权衡”后的“客观理性”决策,而移民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则更多的表现出“风险厌恶”的“主观理性”倾向。  相似文献   

13.
LULUCF关联林业碳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恩银  陶韵  杨红强 《资源科学》2019,41(9):1641-1654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关联的碳问题是影响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问题。厘清近20年来LULUCF涉及林业碳科学的国际研究进展,对作好响应气候变化的林业政策制定及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CiteSpace分析工具,以Web of Science 数据库1999—2018年的175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知识图谱分析,归纳了LULUCF林业碳问题的研究趋势。结果表明:①“制度和方法的改进”“林业管理行为”和“环境目标”3大类群是当前LULUCF的研究主题。②德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是研究LULUCF的主要国家,分别侧重于研究毁林、林业项目、经济成本问题和部门响应机制。③LULUCF社会科学的研究重点是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制度的响应机制和减缓气候变化的信贷等经济调节杠杆问题,主要方法是以情景分析法和一般均衡模型为代表的工程管理学与经济学方法。本文对于中国LULUCF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相关建议:完善LULUCF碳核算基础方法和土地利用及动态变化监测的理论及手段,重视林业管理项目的科学评估及其对林业政策调整的指导作用,加快推进LULUCF碳预算及土地利用部门针对减排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4.
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敏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08,30(5):673-682
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对国内外有关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略有不同,研究水平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存在较大差距。国外学者在农地城市流转的不确定、不可逆及决策风险等方面显示出浓厚的研究兴趣,并擅长运用经济计量模型进行定量化研究。我国学者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不可逆及决策风险等问题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已有研究缺少成熟的理论支撑和严谨的研究体系;研究内容比较单一;研究方法仍以定性分析为主。为此,我国学者应当在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上更多的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和成果,并结合我国特有的国情、土地管理及权属制度加以发展和改进,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分析框架和定量决策模型,这对于我国学者来说是一个极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议题。  相似文献   

15.
层次分析法是解决多目标多方案问题的实用方法,它把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简单层次,并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来成功决择,教师申报课题也可以用这种方法,通过对各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能挑选出最佳课题,从而提高立项几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性与综合性原则、科学性与可行性原则、人本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所设计的几种方案进行了评估和分析,选择出了最利于社会稳定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师申报课题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次分析法是解决多目标多方案问题的实用方法,它把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简单层次,并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来成功决择,教师申报课题也可以用这种方法,通过对各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能挑选出最佳课题,从而提高立项几率。  相似文献   

18.
未来区域土地利用驱动力研究的重要命题:尺度依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尺度问题的处理是亚全球土地利用情景分析中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新前缘。现有研究实现了尺度转换或尺度效应,加深了人们对土地利用驱动因素的多时空变化的理解和认识。但土地利用的信息和过程特征使得众多研究主题局限于某一领域。要实现不同尺度间土地利用数据信息的转换,理解不同尺度众多驱动因素间的作用过程,并正确描述土地利用轨迹,未来与土地利用有关的尺度问题应注重尺度推绎:①借助高分辨率,局地数据和低分辨率,区域数据的结合获取多空间尺度数据信息,减少尺度转换过程中土地利用数据的损失;②把握土地利用不同类型和方式间的流向,识别诱导其发生演变的主导驱动变量及其相互作用;③理解土地利用效应的跨尺度相互作用对环境管理的影响,弄清局地效应放大和区域影响根植于局地的过程;④考虑土地利用政策的跨尺度交互作用,联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确定不同尺度间政策运用新问题的解决思路。这些问题以及它们间的复杂依赖性,仍然是理解土地利用及其影响间的间接和跨尺度链接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紫坪铺水库移民安置土地调整的利益冲突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紫坪铺水库移民安置坚持开发性移民的方针,遵循以农为主,以土为本,采取适度集中、分户安插、自谋职业和投亲靠友相结合的安置方式,实现移民相对集中到县(市)、分散安置到村组,达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移民的承包地、自留地和宅基地,主要通过在安置区政府主导下的土地调整模式来解决,安置区村组调出土地获得的补偿费用则根据各村组接纳的移民人数拨付。在实际操作中,安置区村组获得的补偿费用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农业收入,以及个别村组将剩余经费按村组总人数平均发放到户等。土地调整不仅与现在的农村土地政策相违背,而且土地调整过程中存在着利益分配混乱和各方支出和收益不均衡等问题,导致移民安置过程中权利各方之间形成潜在的利益冲突,影响到未来水库移民生产安置的顺利进行。文章最后针对移民安置过程中各方利益冲突的具体表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