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张天翼以其讽刺小说"文体"所特有的第三人称内视角、儿童视角、非情节化、戏剧化和口语化叙事等现代特征,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文体"内涵,也为中国讽刺小说文体的现代性进程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尹申 《华章》2010,(14)
在中国现代幽默讽刺文学的长河中,钱钟书在四十年代中期,刚显露文坛,"便以光芒四射,才情横溢的笔墨,震惊读者,震惊了像他一样正从事小说创作和同行".其幽默和讽刺艺术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形态的转变,使幽默讽刺艺术不断成熟,并趋于完善.其文学作品的幽默讽刺艺术,代表了当时中国幽默讽刺艺术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相对不发达,这主要是由于封建统治的残酷,绝大部分文人惧祸而不敢直接讽刺社会。这种现象导致作家在创作讽刺小说时尽可能委婉含蓄,在表现形式上往往假借其他文体形式来结构讽刺小说,诸如游记、寓言、志怪等。这种假体结构模式,既保留了原体的某些特色,又溶进了讽刺艺术的一些风格。因此,对中国讽刺小说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早在"讽刺之书"《儒林外史》出现之前,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里已有不少堪称精品的讽刺短篇。在这些小说中,蒲松龄采取了既不同于西方讽刺小说的笔法,又异于中国其他讽刺小说的艺术手法,即把中国古代的俳优讲说滑稽故事、讽刺喜剧、笑话以及相声艺术诸种手法掺合进小说,因而形成蒲松龄式的独特讽刺风格。《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什,都可以当作一幕幕讽刺喜剧来读。  相似文献   

5.
把陈白尘讽刺喜剧跟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的历史进程相联系,他那独特的艺术追求、创作特色和历史贡献等问题就具有了新的意义,在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史上,关注重大的现实问题,自觉的类意识以及对讽刺喜剧艺术规律的捍卫等是陈白尘讽刺喜剧的主要历史贡献。这些努力有效地促进了讽刺喜剧跟社会现实和政治现实的结合。从总结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经验和教训的角度看,陈白尘调整喜剧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讽刺小说,对当时中国的病态化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深入剖析,用诙谐、机智、锐利的讽刺语言,刻画了方渐鸿、李梅亭等具有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本文将结合《围城》的具体内容,分析《围城》对人物虚荣心态和崇洋媚外心理的讽刺刻画,以及讽刺语言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沿着中国讽刺文学发展的轨迹,梳理它们的发展脉络,并结合现代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讽刺文学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现代讽刺文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围城》是古典和现代讽刺小说的巨著,在中国小说史上都达到了其它讽刺小说难以比肩的高峰;分析了二者讽刺艺术的共同点和鲜明的独特性,借以阐释其讽刺艺术上存在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同时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探讨二者在讽刺艺术上的缺憾。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戏曲史上,讽刺艺术源远流长。明代杂剧作家在讽刺杂剧的创作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感伤情绪,而且对当时黑暗腐朽的官场及世风日下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取得了鲜明的艺术效果。分析研究明中后期腐败政策下讽刺杂剧的创作特点和叙事手法,可以更加细致全面地把握明代讽刺杂剧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郑廷玉杂剧的代表作<看钱奴>,开我国戏剧史上讽刺喜剧的先河,在世界戏剧史上也具有一席之位.<看钱奴>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讽刺传统,并在新时期利用讽刺喜剧的形式发扬了讽刺文学,呈现出继往开来的审美特征.其具体表现在主题思想、情节架构、戏剧语言、讽刺手法、民族美学风格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有文章说“画虎不成反类狗”中的“狗”是“虎崽”,但“画虎不成反类狗”中的“狗”应当是其最常用义——“犬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教师选择理论教学模式、轻视实验教学的原因,建议将课程实验计划写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同时指出稳定课堂教学质量很重要,有必要在教学上稳固"传帮带文化",科研上构建"群虎文化",且文化氛围要常态化.  相似文献   

13.
崇虎,敬虎又惧虎,虎成为某种象征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动物,嫁家送《四方八虎图》至少可以表明这样几点意义:一是告诉子孙别忘了我们是虎的子孙,虎是我们彝族的“族徽”标识;二是祈求虎——祖先驱邪避祸,保佑子孙成长壮大,这又是一种祖先崇拜的的曲折反映。《四方八虎图》是彝族远古先民图腾崇拜,古老朴素阴阳观的反映,它多层次地反映了彝族独特的审美观和民族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礼仪中有许多关于虎的习俗,从这些习俗来看,虎象征女性生殖崇拜。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崇拜孕育新生命的母体。在华夏民族的许多创世神话中,都讲到人出自葫芦,葫芦就是孕育人类的子宫。虎从风从地从阴,形体与葫芦相似,类似人的怀孕母体;西王母是传说中的母虎女神,主管生与杀,居住在昆仑山,而昆仑一词也具有“圆”或者葫芦的含义;在彝语中,虎与葫芦的发音相同,都称作“罗”。因而,虎自然被视为女性的象征,具有强盛的生殖力,受到先民的崇拜。考古发现的6500年前的蚌虎,商代青铜器中的“双身虎”造型,以及民间祭祖中的大虎馍,婚礼中的新娘被看作娇虎的习俗,都反映了这种意向。  相似文献   

15.
2005年8月,《超级女声》娱乐节目在中国电视界刮起了一股超级风暴。本文试就这一现象谈大众审美文化在当下所具有的五个表征,透视高雅文化“虎落平阳”的内在原因。同时,剖析大众文化“如鱼得水”背后潜藏的文化虚无现象。  相似文献   

16.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先驱威廉.布莱克视自然界中的野兽和人性中的野性为一种积极的力量,他在其著名诗作《老虎》中塑造的老虎是充满力量和野性且富于神秘象征色彩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老虎》的开创性及布莱克的意义不仅在于呼唤野性本身,更在于在英国文学史上发出了呼唤野性题材和主题的历史先声,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界碑。  相似文献   

17.
许长生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3):93-95,F0003
湘南木雕"吞口"是巫的产物。在湘南地区,人们视吞口为保护神,认为有镇宅、驱邪、逐鬼、平安、纳福之功能。当今这一古老风俗在当地仍依稀传承着,其造型独特,综合了诸如虎、狮等猛兽的灵气和特征,且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来,夸张而真实,诙谐而庄重,极具装饰性、符号化和脸谱化,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原型范畴”的英汉双关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un"和"双关"长期以来被视为英汉两种语言中对应的修辞格,事实上,这两种修辞格并非完全对等。通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探讨了"pun"和"双关"各自的典型用法和非典型用法,通过对比剖析了这两种修辞格的主要异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伸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ɡ。“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ɡ。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20.
《三言》中“这样”的用法有“这样 名词”“这样 数量短语”“这样 偏正短语”“这样 形容词”“这样 动词”“名词 这样”“动词 这样”等7种,这里包括了“这样”作为偏正短语、指量短语和指代词及副词等一系列用法,从中可以大略反映出其语法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