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保护私有财产是西方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的宪法中几乎都能找到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的条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社会富裕和生产力发展,应当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实行对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的同等保护.由于我国保护私有财产的理论与实践并不完善,所以在私有财产保护入宪的同时必须在理论上对其进行阐释,对相关实体法与程序法加以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吴新平在5月27日《北京日报》上撰文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大多数公民而言,私有财产可以理解为只包括属于生活资料的私有财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财产既包括生活资料的私有财产,也包括属于生产资料的私有财产。文章还认为,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可以分离的,不能把财产权仅仅理解为财产的所有权。公民合法取得的对财产的使用权,也应该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所以,公民的财产权不宜称为“私有财产权”。公民财产权不宜称为私有财产权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国家对财产权有不同的分类,我国现行法律以所有制为标准将财产权分为公有财产权和私有财产权。社会日益发展,财产的形式也与日俱增,由此就使姓公还是姓私的问题日渐突显出来,公有财产权与私有财产权之间的冲突也愈演愈烈,急需一套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公有财产权的主体在我国是单一的,即国家或集体组织,全民公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集体公有的财产则属于  相似文献   

4.
王林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6):140-142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概念第一次写入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反响强烈。我国应进一步从财产所有权客体的保护、协调私人财产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等方面完善私人财产的法律保护。保护私有财产,对于规制政府的权力、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公民人格的完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分析财产与自由的关系入手,引入宪政民主制度对财产权的诉求,着眼于中国的现实,讨论了目前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状况,认为:不管从经济效率角度还是从社会公平角度来分析,我国强化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并将之写入宪法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6.
王楠 《政治思想史》2013,(3):159-178
洛克的私有财产学说,一直被视为现代西方社会的基础,也是后来学者批判的焦点。洛克并不支持私有财产的无限积累,而是强调个人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财产,可以通过贸易和交流而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实现劳动的社会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洛克有关财产的思想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个宪法修正案,其中倍受关注的是完善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本文从中西方有关财产保护的思想文化对比出发,揭示我国对私有财产进行宪法保护滞后性的文化因素。阐述新宪法在私有财产权保护上的进步性及对私有财产权保护必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财产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它几乎存在于他们各个阶段的作品中。受着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直接指向私有财产所有制,与此相应,提出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共产主义的财产公有制取代财产私有制的针对性方案。然而从德文词汇上来看,与私有制相对而言的财产所有制形式可以用"公有"、"共有"、"公共所有"和"社会所有"等不同方式来表达,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提出了"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概念。对此,我们尝试着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本为阅读基础,在不同表达方式与其所表达的内容上进行关联性认识,并通过这样的认识进一步获得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相关思想的准确理解,进而对事物本身进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行法律关于私有财产保护制度探析的升温,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合法财产法律地位的提升,是我国宪法原则中关于财产保护制度的科学完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0.
宋雅芳 《红领巾》2005,(1):28-30
在自然法的学说之中,财产权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个人对其所有的财产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绝对自由,人们建立国家和置身于政府管理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便是保护他们的财产.然后,私有财产应当从属于一个更高的社会目标,即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个人应当作出必要的让步和牺牲,因此,公共利益的认定也就成为财产权保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一、死刑的产生,发展及现状(一)死刑的产生。从历史上看,死刑是起源最早的刑罚方法之一,有人认为死刑是最早产生的刑罚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结果。从经济根源上看,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增多,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保护便成为必需,死刑的威慑力决定用其保护私人财产的有效性。从人与人间的关系上看,社会上出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并出现了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需要死刑来维护自己的特权和统治地位,于是死刑就这样产生了。  相似文献   

12.
征税权是将私有财产变为国家财产的一种公权力。无论对公民还是对国家来说,征税权均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权力,因而必须从宪法的高度来约束。我国的宪政转型及法治建设有赖于征税权的立宪。  相似文献   

13.
当2004年3月“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时,担负着“私产”保护条款具体化的《物权法(草案)》,本没有区分财产所有制的任务,而是细化财产保护的条款。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财产权利制度的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财产权利体系创新之处在于确立了独立的私人产权,实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行使私人财产权利自由的原则,而自由企业制度的创立与发展,成为容纳多种生产力要素及整合各种资源的载体。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财产组织形式,具有与社会化生产力市场经济相兼容的要求,是社会财产制度的微观基础。资本主义社会财产制度的变迁,离不开企业制度的变革与发展,二者双向互动,共同推动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的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最初是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而产生的。审计的产生有其客观基础 ,即私有制的产生及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管者分离。纵观审计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可以得出 :两权分离产生的经济受托责任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私有财产不断积累 ,财产所有者无法亲自掌管所有经济活动 ,需要委托 (或授权 )他人代为管理财物。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因财产经营管理而产生了经济受托责任关系。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公有资本分配受公有生产的决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了双重分配模式,即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模式。公有资本生产、流通与分配的规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迂回发展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7.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办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办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提出了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办学的七种模式,并从两个维度对不同办学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对公有民办二级学院选一办学模式的发展前景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公有所有权:一个分析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所有权,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群基于共同利益而对特定财产所享有的所有权,具体包括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公有所有权具有公益性、利益主体抽象性、权利行使间接性以及权利保护方面的易侵性等特征。我国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性质上属于公有所有权。公有所有权理论是一个分析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崭新视角,它可以正确解释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历史和现状并为其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财产,是指财产所有人拥有的金钱、房屋、土地等物质财富以及知识产权等智力成果。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和财产打交道,大到耕作的土地、居住的房子、乘坐的交通工具,小到背的书包、使用的钢笔、兜里装的硬币。财产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非常重要,我国宪法保护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20.
私有财产权用于满足私益,公有财产权用于维持公益。基于对财产权主体性质与功能的重新认识,任何财产权主体都同时享有私益与公益,因而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私有财产权与公有财产权的对立关系,同时在国家和市民社会各自内部也存在着二者的对立关系,人成为这三对矛盾存在的条件和斗争的场所,并在实现自身利益的目的上实现二者的统一。认识到两种财产权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解决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些现实问题的理论基础,从而也成为法治建设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