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第335条规定,医疗事故罪的犯罪对象应当是“就诊人”,因此,合理地认定“就诊人”的范围,是我们准确认定医疗事故犯罪的关键。从“就诊人”身份的含义、认定、成立与终止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就诊人”是接受医务人员医疗服务的人,并以医务人员的主观认识作为“就诊人”的认定标准,原则上以医疗契约的成立作为“就诊人”身份成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严重不负责任”不仅能视为犯罪构成中的客观要件,而且也能理解为是过失心理的主观要件;构成医疗事故罪的本质,就主观方面而言,是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即对职责所采取的不认真的心理态度。就客观方面而言,是指行为人对就诊人进行的救治、护理和身体健康检查中,严重违反职责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法制的日趋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为我国的法制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近年来,困扰医院的医疗纠纷让医院甚感头疼。轻微的医疗事故适用卫生部颁发的《医疗事故管理办法》;重大的医疗事故除按《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赔偿外,还要求追究有关责任者的刑事责任。新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行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就要求每一名护士应该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以便更  相似文献   

4.
1997年刑法增设了医疗事故罪,该罪自设置以来争议一直颇大,尤其是医疗事故罪的主体问题.文章从医务人员的概念及范围入手,重点就何谓卫生技术人员及卫生技术人员的身份认定;医疗单位的党政、后勤人员能否构成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医科实习生能否构成医疗事故罪的主体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医疗单位向病员提供诊疗护理,需要使用药品、各种器材、辅助材料。在此过程中,医疗单位因使用有缺陷的药品、器材等给病员造成损害,酿成纠纷诉至法院时,法院应如何处理?本文拟就此谈点个人看法,以资参考。 一、关于案件定性问题*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由此可见,医疗事故必须是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因此,由有缺陷的药品、器材等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医疗事故罪以医疗事故为前提条件,但是并非所有医疗事故都会构成医疗事故罪。在理论与实践中,通常以《刑法》以及有关医疗卫生法规作为依据,对医疗事故罪的范围进行界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导致了医疗事故范围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依据《刑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医疗事故罪进行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对“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理解,至今存在医学标准和刑法标准之争,但应当采纳刑法标准。“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在一般情况下是指对就诊人造成重伤的伤害,然而当受害人为不特定多数人时,即使对就诊人未造成重伤,也可以称其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关于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罪,除了从构成要件的角度,看某医疗行为作为医疗事故罪的构成要件是否齐备外,还须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探讨容易混淆的几种情况,厘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增加了医疗机构作为医疗事故的主体,但囿于现行《刑法》的规定,而没有规定医疗机构的刑事责任,这无疑是一立法缺陷.医院、血站等医疗机构可以构成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事故罪的主体,同样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医疗事故罪主体也应包括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10.
医疗事故罪应归入刑法分别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为宜;医疗事故的主体,除卫生技术人员外,还应包括医疗单位中其他负有为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益而必须实施某种特定行为的义务的人员;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不应包括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11.
劫持航空器罪是一种严重的国际性犯罪,将通过对劫持航空器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与近似犯罪的区分以及犯罪的特殊形态等问题的分析,探讨关于劫持航空器罪的司法认定问题;认定某种行为是否构成劫持航空器罪,主要应看该劫持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劫持航空器罪犯罪的既遂应当以完成了对航空器的实际控制为标准;劫持航空器犯罪存在预备、中止和未遂三种停止形态。  相似文献   

12.
医疗损害是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疗行为对患者产生的不利益的事实。医疗事故是行政法上的概念,与医疗损害存在本质区别。我国目前关于医疗损害的相关立法在医疗损害的赔偿范围及赔偿标准等方面都存在冲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仅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医疗事故的行政法规,不能成为解决医疗损害民事赔偿的法律依据。完善我国医疗损害赔偿的立法方向应该是在理顺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协调其冲突。  相似文献   

13.
一近年来,医疗事故案件不断发生,尤其是重大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都带来严重的危害和重大的损失。而且经常由此引起被害人及其家属与医疗部门的纠纷,严重地影响了医疗、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找国刑法对重大医疗责任事故的犯罪没有明确规定,各地司法机关在查处此类案件时,在定性上缺乏法律依据,致使不能正确、及时地处理。笔者认为在刑法中增设重大医疗责任事故罪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一、增设重大医疗责任事故罪的理由目前,我国刑法对重大医疗责任事故的犯罪尚无明文规定,在…  相似文献   

14.
《刑法》第336条第1款中的“非法行医”,不包括具有医生执业资格证但未取得执业许可证的人非法行医。该种情形的犯罪行为。既不构成《刑法》第336条规定之非法行医罪,也不构成医疗事故罪,应以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量刑为宜。从长远看,有必要修改《刑法》第336条,将该罪纳入非法行医罪。并给予相当的刑罚。  相似文献   

15.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9月1日实施来,不仅加大了医护工作者的责任,而且对护理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学生是未来的医疗主力军之一,应掌握护理理论,具有较高的预防医疗事故意识。文章分析了影响护理学生应对医疗事故能力的相关因素,提出加强护生预防医疗事故教育的措施,即改革相关课程设置、狠抓医德教育不放松、强化法律观念意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医疗事故罪罪名、犯罪构成及法定刑配置的分析,提出了对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进行修改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病案是医务人员以一定的形式与载体对病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护理过程中的健康状况所做的记录,客观、完整、连续地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及诊疗经过。它是临床诊疗的原始记录,是良好的医学资源,也是临床科学研究的基础资料。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病案成为处理医疗事故的法律依据,成为保护医患双方的法律武器。因此,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医疗事故的犯罪主体限于具有医疗技术并依法取得从医资格的人员 ;医疗行为有严重违法性及行为人主观上有重大过失是构成本罪的必要条件 ;区分法学上的原因与医学上的原因的不同含义 ,才能准确定罪 ;判断是否存在医务过失的标准有层次性、动态性、客观性、整体性这四个特征 ;充分认识医务活动的特殊危险性及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凡是病人或其家属对诊疗护理工作不满,认为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有失误,对病人出现的伤残或死亡,以及诊疗延期或痛苦增多等情况,要求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的事件,在未查清事实真相之前,统称为医疗纠纷。医疗纠纷是医患双方都不愿发生的事,因而有效地进行防范是医患双  相似文献   

20.
挪用公款是犯罪较多的一类犯罪,我国刑法中规定了三种类型的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是从贪污罪或职务犯罪中分离出的一个独立罪名。本罪是特殊主体,实施了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既有结果犯也有行为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