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比较、分析和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存在的主要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在检察机关的监督下,在侦查阶段,由独立的社会调查机构对所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启动社会调查程序。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体现,它能够节约司法资源、促进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改造、实现特殊预防。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得到了众多基层检察机关的认同,并进行了有益尝试。鉴于未成年人身份的特殊性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本身的价值,从保护未成年人、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的角度出发,结合司法实践中的经验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2012年3月14日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进行了规定。然而,这些规定有其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是未成年犯罪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表征。正确认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对准确认定未成年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以及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云南省保山市委政法委围绕青少年保护及犯罪预防问题,抓实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全市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形成了良好的法治氛围。2023年1月至8月,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案件起数和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6.5%和52.8%,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起数和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9.2%和21.1%;公安机关破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刑事案件数同比下降74.73%。青少年法治教育成效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5.
立案侦查、审查起诉为审判前程序,即案件交付法院审判之前的诉讼阶段。刑事诉讼法将审判前程序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前程序的立法理念不明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强制性纳入诉讼轨道。从保护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利、有利于未成年嫌疑人回归社会出发,设立相应过滤机制,避免因未成年人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意识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能充分享受诉讼权利是必要的。在侦查阶段应区别对待成年嫌疑人和未成年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应建立有利于挽救未成年嫌疑人的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6.
蒙古国刑法全面且细致地保护未成年人。蒙古国刑法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合法权益着眼于未成年人的本质特征,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突出人性化关怀。考察蒙古国刑法有关未成年人的保护会得到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的问题上,司法机关考虑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自身特点,片面追求保护的力度,轻视刑法的惩罚教育作用,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上过多使用缓刑或单独处以罚金等刑罚,导致部分案件罪责刑不相适应,量刑畸轻,对未成年人达不到应有的威慑和惩罚作用,致使教育感化未成年人的目的达不到,反而纵容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因此,我国应引入英国等国家的"社会服务令"刑罚制度,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令"制度,以便在惩罚和保护未成年罪犯两方面达到一个平衡,既矫正和帮助未成年人成长,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未成年罪犯的权益,并最终实现社会利益与未成年罪犯个人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未成年人远离犯罪,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笔者通过社会调查研究、参阅有关专著及结合我国现行的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概括介绍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分析了学校对未成年人特别是未成年学生犯罪的影响,并且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在使未成年学生远离犯罪上所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死亡保险是人身保险险种,一定程度上满足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感情上的需要。未成年人死亡保险存在问题:保险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保险利益范围过于狭窄,保险法第五十六条未成年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骤增,加大未成年人风险。未成年死亡保险的应对策略有:父母双方必须同时书面同意才能成立保险合同;父母双亡的情况下,可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为其投死亡保险;严格限制未成年人死亡赔付金额。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的问题上,司法机关考虑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自身特点,片面追求保护的力度,轻视刑法的惩罚教育作用,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上过多使用缓刑或单独处以罚金等刑罚,导致部分案件罪责刑不相适应,量刑畸轻,对未成年人达不到应有的威慑和惩罚作用,致使教育感化未成人的目的达不到,反而纵容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因此,我国应引入英国等国家的"社会服务令"刑罚制度,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令"制度,以便在惩罚和保护未成年罪犯两方面达到一个平衡,既矫正和帮助未成年人成长,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未成年罪犯的权益,并最终实现社会利益与未成年罪犯个人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11.
十几年来,国家关于未成年人的教育与保护问题,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尤其是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经过全社会各方面不懈的努力,未成年人的各项基本权利总体来看都能够得到充分保证。但是,也应当注意到最近一个时期,各类新闻媒介反映学校教育中,侵犯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事件略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共同探讨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保护制度的实施目的和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学校保护的目的透过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不难发现有些学校和教师对…  相似文献   

12.
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除依法保障未成年人作为参加诉讼被告人的一切诉讼权利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来保障未成年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第一,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的原则。在开庭审理前或休庭时,经法庭许可,法定代理人可以与未成年被告人会面;审判中,法定代理人在法庭上享有申请回避、发问、辩护等诉讼权利;在未成年被告人做最后陈述后,经审判长许可,法定代理人还可以发言;上诉期间,如果被告人尚未满18岁,法定代理人享有独立上诉权。第二,不公开审理的原则。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不公开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层次、招生对象的变化,一批未成年大学生进入高校。对于未成年大学生的管理不同于成年大学生管理,特别是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等工作,既要符合未成年人的年龄、心理特点,又要符合高校的管理要求。本文就高校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必要性、现状、困境和对应措施等展开分析,从高校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有效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适用过失相抵规则可以公平合理的分配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的责任,但在未成年人领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第三方监护人,因此有必要对过失相抵在未成年人领域的适用规则作进一步探讨。明确未成年人过失相抵能力的标准,从而在未成年人领域适用过失相抵时,能单独对未成年受害人的过失进行认定,公平合理的分担未成年受害人与加害人之间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正>未成年残疾人一般是指具有身体、智力、精神或感知等方面残疾的未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既提及了对残疾人的权益保护,也提及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条第三款规定,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宪法和法律对未成年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给予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社会学中的社会化理论,对当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未成年人的主体作用,以及重视和处理好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实施必将对预防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标志着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依法做好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要提高认识,要明确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义务和责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是要抓好教育,重点是积极对未成年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治,作为学校必须认真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增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无论是在特点方面还是在成因方面都与成年人犯罪有着显著的区别,所以应当建立符合未成年犯罪人特点的各项司法制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即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除制度。这不仅能够帮助未成年犯罪人走出其在服刑完毕后重回社会时所遇到的困境,也能够体现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视、顺应我国的刑事政策,更能够顺应青少年犯罪治理的世界发展潮流、符合青少年法治的精神,能够切实地保障未成年犯罪人受到公平对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概述酗酒对未成年人身心的危害性及目前未成年学生酗酒的态势,分析造成未成年学生酗酒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防范未成年学生酗酒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文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