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艳 《安顺学院学报》2013,(1):40-41,56
深入了解与解决大学生群体这一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与价值观状况,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社会条件,追溯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主要轨迹,并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变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变迁虽然非常复杂,但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从一元价值观向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互动的变化;从整体价值观向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融合的变化;从理想价值观向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共存的变化;从精神价值观向精神价值观与物质价值观并重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经历了价值取向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价值追求由社会化转向个体化、价值目标由理想化转向现实化、价值评价由责任化转向功利化的变迁。针对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重视社会实践教育等方面着手全面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老年教育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其中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政策保障。文章将老年教育置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大背景下,试图通过对老年教育法规、政策文本的分析,考察中国老年教育法治之路的发展历程及演进脉络,其大致可以分为政策准备阶段、政策探索阶段、政策发展阶段和政策完善阶段。老年教育政策路径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中国老年教育的阶段性特征,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按照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脉络,从痛苦反思、历史调整、重新整合、建构发展四个阶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进行了历时性的梳理;从价值观的构成即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三个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主要表现进行了共时性分析;从培养价值选择能力、价值认同品质和宽容精神三个维度论证了多元文化冲突时代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化变迁是物质特征弱化和精神特征强化并存,民族文化处于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阶段本文通过描述那音克乡牧民定居前后居住模式的描述,探讨了那音克乡牧民成为农民后由于居住模式的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的深层次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观念变迁视角,梳理和探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岛黎族地区在经济、婚姻、服饰、宗教观念等方面的主要变化,本文认为这种变化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保守性向进取性转变、依附性向自主性转变,并对导致这种观念变迁的三个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院校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1980年以来高职院校制度的变迁历程划分为探索兴起(1980-1992)、地位确立(1993-1998)、跨越发展(1999-2003)和内涵提升(2004-2009)四个阶段,分别分析、概括不同阶段高职院校制度变迁的历程。总结、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院校制度变迁的经验、教训和特征,进而为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生成土壤为基础,将中国生育文化作为一个包括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的整体动力系统,并把社会生产方式作为推动这一系统运行、变迁的动力源泉,由此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中国生育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的决定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内在机理和外部表现形式,并揭示存在各种不同社会机体中生育文化发展、变迁的特殊规律,以正确把握由传统生育文化向现代化生育文化转变的内在动力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经历的主要工业生产方式阶段中,经济时代、发达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呈现了不同的特征。在各个社会生产方式阶段,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也呈现不同的内容与特征,从最初的传统学徒制,到各类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厂内培训以及新学徒制,再到当前多形态办学模式并存,生产方式决定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本质与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变:从产品生产转变为商品生产,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本能的、直接的结合转变为自觉地、间接的结合,从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逐渐转变为主要依靠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农户与外部的分工、协作不断加强,原有的农村集体组织内部的分工、协作不断弱化。建立与现代农村生产力相适应的农村生产方式,必须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和发挥上层建筑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价值观伴随着社会转型发生的变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大学生主体意识觉醒,爱国情感浓厚,但缺乏民族精神,同时新旧价值观更替引发大学生思想迷茫和困惑;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大学生爱国主义进一步深化,民族精神意识强烈,个体价值得到张扬,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盛行;20世纪90年代末至新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同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塔吉克人的文化变迁:从牧民到农民的身份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吉克阿巴提镇牧民搬迁工程在政府的主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塔吉克牧民逐步适应了新型的生计方式,进行着文化转型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方面不仅要关注牧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应关注塔吉克牧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变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迁,这些变迁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扫描这30年教育的变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片面到完整,从单纯到系统,教育学科逐渐走向成熟,教育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发生了从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从整体价值观向个体价值观、从理想价值观向世俗价值观、从精神价值观向物质价值观的变迁。30余年来,这些价值观的变迁具有五大机制,即促使主体多元化和主体意识觉醒的哲学机制,社会变迁与价值观变迁相生相长的社会机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主体多元所有制结构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机制,政治一元主义的解体和政治民主化的政治机制,以及全球文化之开放和碰撞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赣南作为客家的主要聚集地,虽然地处偏远山区,但自改革开放以来赣南乡村家庭伦理在社会转型中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这既有纵向的孝亲伦理和慈父伦理的变化,也有横向的夫妻伦理和兄弟姐妹伦理的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动态的,但归结起来无非经济、政治与文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师考核制度经历了恢复与调整期、规范化建构期和改革与深化期三个发展阶段,并呈现出制度的政府主导性、制度不断走向规范化、从整体性考核向"单视角"考核方式转变、功利化和工具化的考核取向等特征.落实教师考核的自主权、强化"以人为本"的教师考核价值定位、构建全面完整的教师考核体系、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等,有利于不断完善高校教师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8.
3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发展模式引起了世界性反响,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模式"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较之"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谬论,"中国模式"的提出与讨论更具理性,它不仅关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关乎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影响,同时也指向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吴新建 《考试周刊》2008,(8):224-2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进行了激烈的分化和重组,形成了新的利益群体.而各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对社会资源的占有不同,社会地位的高低不同,利益诉求的目标不同,他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出现了差异,而这些差异就可能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对农村阶层的分化的研究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业,而对农村阶层分化后各阶层的分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道德生活的变化通常以荣辱的形式突出地表现出来。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荣辱观在家庭生活方面出现了以孝为荣向自立自主自由为荣的变迁,经济生活方面出现了以逐利为耻向致富光荣的变迁,政治生活方面发生了以做官为荣向以作公民为荣的变化。荣辱变迁的根源在于社会结构的转型,善美的荣辱观的形成有待于新型社会秩序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