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建设同步发展,这已为我国各界所认识,本文认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无序状态需要加强法治。文章还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应具备的内容作了设想。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迄今为止管理社会的最好手段,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过程中法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保障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同时探讨法治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实现我国的法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考察 ,结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 ,揭示了法治与德治之间不应是相互对立的关系 ,而是能够兼容和必须兼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法治生成的最重要的条件,在于作为法治重要基石的自由、平等以及宪法主治、有限政府和基本人权等价值,在社会的不断进化过程中得以演进形成。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逻辑的拓展,对于法治基本价值的孕育、演进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经济独立到身份平等,从市场规则到宪法主治,从市场平衡到有限政府,从市场自由到基本人权,均印证了市场经济与法治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二者之间关系的普遍经验,对我国同样具有参考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构建来说,同样是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条件。而法治建设的历史要求,反过来会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更加开放、权利更有保障的制度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指出只有不断推进法治 ,规范市场秩序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指出了目前我国法制不健全 ,存在许多问题 ,并且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考察,结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揭示了法治与德治之间不应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能够兼容和必须兼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民众的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提高。但面临的问题也很突出,集中体现在对法治文化理解的肤浅,导致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呈现庸俗化、碎片化、形式化、过场化的现象。通过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一套运行顺畅的法律制度、完善普法治理模式和科学考核机制等路径,可以重构我国城市法治文化建设体系,推动我国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治”与“德治”是对历史的继承与发展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保障。在四化建设中必须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对法治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法制化整体上还不高,企业的法治化建设进程相对缓慢,客观上制约了企业科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相对稳定的市场经济的同时,实行依法治企,努力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开展检察工作中,要充分认识为企业营造法治环境的重大意义,立足检察职能,不断创新服务企业的路径和方式,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与法律制度相伴而生、同步发展、同步完善。市场经济是国家法治化的催化剂,而国家法治化又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市场经济的经济秩序是一种法律秩序,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是从法的角度对市场经济本质的概括,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天然地需要法治,法治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只有积极推进法治,才能切实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必备特征 ,建设法治国家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建设法治国家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对法治国家起基础性决定作用的是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 ,由此孕育出了民主政治、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和理性主义的文化 ,这些是法治国家形成的政治、文化条件 ;同时 ,法治还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多元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比较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 ,我国的法治进程将是一个漫长的、不可预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来,联邦德国所建立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在保持个人自由的价值和市场经济效率的基础上,使每个人具有平等的公民权利和发展机会,朝向共同富裕发展的社会迈进。从德国一战和二战期间的经济政策可见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雷晓  张根勇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26-27,32
“法治”观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有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人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体验以及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塑造“法治”经济。经济发展的规律,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同时也呼唤着政治民主,进而产生对“法治行政”,对建立“法治国家”的“需求”。此外,自然法思想的确立、文化大众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和谐理念的提出也都为法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我国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系统完备的民法对市场主体、市场交易规则、市场管理秩序加以规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因此,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尽快制定中国民法典。  相似文献   

16.
环境法治建设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某一环节问题,而是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法制建设逐步推进的今天,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进程的轨道,以法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应该说是当前环境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案。本文试就我国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法治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治之路的经济分析——对法治困惑的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法治的标志——法律约束国家权力的运行为逻辑起点,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壮大是法治起源、产生、形成、确立的根据。这种根据在于,市场经济是一种各经济主体在经济利益上相互制约的经济,这种经济制约关系的客观存在及其相互作用,“强制”形成了支配各经济主体共同选择资源公平交易的自约束机制,也推动着各经济主体共同寻找外在力量的保护。法,作为一种最有效、最文明、最公正的社会治理手段,会必然地为联合起来的公众共同选择,并凭借公众联合起来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支承起它在商品社会的全面确立和在社会中治理作用的充分发挥。所以,以市场经济为生产方式的商品社会必将走向法治。但是,受到本国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相应各国的法治之路也会呈现曲折和具有本国特色。目前,我国法治乏力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没形成追求、支承和维护公平交易稳定的更强大的市场经济力量,而导致这一经济问题的根源又是市场主体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一最重要的经济角色作为市场主体的不合格——核心则是支配企业自主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所有者虚置。所以,目前加快我国法治进程的主要思路应该是,努力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中所有者角  相似文献   

18.
边双燕 《衡水师专学报》1999,1(2):49-50,111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我国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系统完备的民法对市场主体、市场交易规则、市场管理秩序加以规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因此,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尽快制定中国民法典。  相似文献   

19.
理性求解中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其改革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访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和维护公民民主政治权利的具体形式。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现行的信访制度已经出现了困境,对法治和公民民主权利的维护已显力不从心。本文试图从理性的角度解读中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并寻求其改革出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20.
法治的实现不单单是法律问题,在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只有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文化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法治国家才能建成,法治社会才能形成。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法治实现的经济条件;民主政治的充分发展是法治实现的政治条件;法治文化的充分发展,法治精神的培育和树立是法治实现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