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人类的历史是谁创造的?”这个问题是历史观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于这个问题作了明确回答:人类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近几年以著名历史学家黎澍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对哲学教科书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这些学者的批判文章在学术界和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黎前同志自1984年起曾几次反文提出质疑,并因此在理论界引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笔者以为,引起这场论争的主要原因即在于以往对原理的内涵把握不确,并因而导致了对原理的解释不够说服力.近年来,有同志撰文商榷黎团同志的观点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因袭以往对原理内涵的理解,仍然沿用以往对原理内涵的解释,读后觉得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我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本身并没有错,关娃在于我们怎样去把握它在思想自身发展的客观历史中已经具有的内涵,怎…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点。黎澍同志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载于《历史研究》,1984年第5期),《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载于1986年7月30日《光明日报》)等文中,对这个原理提出质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只有一个提法:“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说法是“片面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笔者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马克思主义命题,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是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把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进而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4.
也谈“易子而教”——兼论家庭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第3期刊载一篇署名文章,题为《“易子教育”质疑》。从中获悉,2002年暑期,哈尔滨市流行“易子教育”。其做法是:朋友之间“换”孩子,即让孩子换一个环境,接受另一种教育,使其改掉在自己家里改不掉的坏毛病。这虽是局部地区的一种尝试,而它涉及的家庭环境与教育的局限性,却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故值得一议。据孟子称,“古者易子而教之。”事实是否如此,且不管它。看来孟子倒是赞成这种做法的。他还说出一番道理。不过孟子以还,古代也鲜有这种先例,或同后来官学、私学日益增多相关。而在如今学校教育发达的时代,出…  相似文献   

5.
《历史发展动力应是人的需要与社会生产的矛盾》在《理论学习月刊》1989年第11期发表后,人大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90年第2期全文转载。1990年第三期《理论学习月刊》又刊出了杨平同志的文章:《也谈历史发展动力──兼与吉彦波同志商  相似文献   

6.
已逾86岁高龄的梅娘,无疑是现代文坛仍有影响的极少数健在作家之一。 《新京报》年终专栏“2005-百人阅读”之59,便是梅娘的《梅娘:张爱玲的作品不鼓舞人》(2006年1月6日),梅娘的照片和记者访谈同时刊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单极稳定论”经不起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它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历史的创造者,目前我国理论界有许多提法和争论。其中,以现行哲学教科书为主,大都坚持并论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黎澍同志对此提出了疑义,认为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命题,主张应当恢复马克思本人关于“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提法。我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但也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历史创造者"的问题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1984年,著名历史学家黎澍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中,郑重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提法并不科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曲解。从此揭开了80~90年代历史创造者"问题大讨论的序幕。一、历史...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新年伊始,在北京市全面实施地方《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时,风传该市中小学纷纷下原先张贴的少年英雄赖宁像,引起纷纷议论。千龙网记闻讯走访了十余所中小学,验证了这一传闻。遂于1月14日发表题为《北京中小学集体“驱逐”少年英雄赖宁为哪般》的报道。据称舆论对此举褒贬不一,莫衷一是。认同此举大抵出于学生安全考虑,非难此举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目前音乐理论界音程范围内某些基本概念的紊乱进行剖析,并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建立理论。  相似文献   

12.
最近拜读了贵刊于 2 0 0 2年第7期 (总第 3 2 5期 )刊登的山东淄博市第六中学齐金龄、封玉荣老师撰写的“反其义·析哲理”一文 ,(以下简称“齐文”)笔者不同意其“风马牛也相及”这一理论创新的观点 ,特求证于同仁。“齐文”说 :“‘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风、马、牛三种事物互不搭界、毫不相干。然而事实并不尽然。”为证明其“风马牛也相及”的观点 ,“齐文”列举了 193 4年夏初美国东部出现的一股可怕的黑色沙尘暴为例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这场沙尘暴使人们不仅看到风、马、牛相及 ,就是风、人、庄稼、水、土、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13.
评任史识先生的“也谈”——兼论学术批评的开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 999年第 7、8、9期连载了我的文章《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 1 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② ,随后该刊 2 0 0 0年第 3期发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署名任史识的回应文章《评黄安年先生〈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一文———也谈“1 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 ,这两篇意见相左文章 ,在中学历史教学界已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 ③ ,受到了教育界、学术界同行的关注。笔者相信围绕教材编写评论的健康开展 ,对于积极改进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 ,大力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 ,努力促进学术界…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环境塑造人”。从这个角度看 ,教育活动就是强化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和“塑造” ,能否在历史教育中培育人的诚信 ,首先要看历史教育本身诚信含量的高低 ,而历史教育自身的诚信含量 ,又取决于历史教育所生存的环境。历史教育的生存环境主要由社会、学校和历史教师群体构成 ,历史教育中的“诚信教育”主要由历史教师承担 ,“诚信教育”效果的优劣却主要看受教育者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历史教育生存的社会环境目前是诚信不足的 ,这可以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得到反证 ,自“明礼诚信”提出后 ,“商业诚信”“企业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15.
《语文知识》今年第一期发表了张培成先生的《“花黄”应该贴何处?》,读后颇受启发,但对张文的观点却不敢苟同,张文对课本的注释进行了否定,认为:“木兰不可能把花黄随便贴在脸上什么地方,而应该贴在额心上。”因此,“插图者不理解原作之意,插图纯属败笔,不可再用。而注解者的注释也有悖于历史文化常识,经不起推敲。”笔者认为语文课本上的注释固然不详细,而张文的观点也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数年来,社会舆论界大谈素质教育,“要用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中小学校里,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仍然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是打着素质教育旗号的应试教育——教师打时间战,学生打疲劳战、分数战。“考试指挥棒”仍然在发挥其无形的魄力。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笔者认为:传统教育形成已久,用分数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已被人们习惯接受并且根深蒂固。因此说,素质教育还停留在理论上,素质教育还未完全付诸于实践。这主要是意识问题,而且是群体意识问题。在此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学用书中,对《曹刿论战》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一直是这样翻译的:(曹刿)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  相似文献   

18.
19.
认为汉语中有叠音式构词法构成单纯词者多喜欢举"姥姥"等词为例,但是考察发现"姥姥"是偏正式合成词,而不是叠音式单纯词。实际上,不仅"姥姥"不支持汉语里有叠音式构词法构成单纯词的观点,而且其他被举以为证的例词也都不是以叠音式构词法构成的。汉语里有没有构成单纯词的叠音式构词法还需要学界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语言文学系’改为‘中国文化系’,可以说是把‘中文系’这条被抛在海滩上的大鱼又重新投入了大海深处。”这是文丁同志在找不到自己的学生而坐卧不安时,撰写《“中文系”的出路》一文(载《中国电大教育》1988年第10期)所下的断语,颇有清新之气。然而,文化范畴之大,似有无所不包之嫌。虽然广播电视大学名之为“开放性大学”,但实质性的措施和方法又有多少是开放态势呢?中文系可以向宗教、艺术、旅游、文物等领地进军,但师资严重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