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应回归生活,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操练后,学生的解题技能似乎获得了发展,但是学生的思考空间却缩小了,理解和思考能力反而下降了,甚至连一些再简单不过的问题都无法解决了。这是怎么回事,不是"熟"能"生巧"吗?一、教学设计的"课本化"  相似文献   

2.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捕捉"生活现象",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新知,建构新知;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观念认识世界,用数学的方法改变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用生活经验理解物理概念、用生活现象辅助理解物理规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课堂演示实验素材来自于生活、课堂练习素材源于生活的课堂教学设计,使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联系学生关注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愿学、乐于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回归生活"①的研究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这一问题一经提出便引起了教育界极大的兴趣,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2004年、2006年的年会都将"教学回归生活"问题列为了探讨的主题。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由于其研究视角的差异,各自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伴随着极大的争论。纵观以往的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概念的解释与理解,如"生活"、"生活世界"、"回归"等概念的内涵问题;教学为什么要回归生活或生活世界的问题;教学能否回归生活或生活世界的问题;教学要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教学如何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引导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生活化。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数学现象源于生活实际。在  相似文献   

6.
"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特点,它揭示了幼儿园教学应当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对"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的种种误解,导致幼儿园教学流于形式、流于平庸,使得幼儿园教学"日常生活化".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理解"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的含义,明确"一日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幼儿园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应当重视教学实践中的交往,尤其是教师与幼儿个体之间的交往以及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真正关注和回归幼儿的文化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7.
"生态理论"发端于当代西方的后现代主义,该理论认为,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精神现象、生理现象、心理现象相互依存的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部分,生态理论理所当然的对它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语文"生态课堂",即是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教育回归生活已成为对教育的要求,但当前教育语境中"生活世界"的模糊状态以及教学实践中"生活世界"向"日常生活"的简单归一,使得教育并没有向"生活世界"回归,甚至有进一步脱离的倾向。对"生活世界"基本精神的溯源与反思,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本质意义。同时,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一个艰难而又长期的过程,我们要避免虚假的回归,并应认识到教育在此过程中无法自我拯救,只有认识到这些,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有可能,而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理论畅想。  相似文献   

9.
"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特点,它揭示了幼儿园教学应当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对"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的种种误解,导致幼儿园教学流于形式、流于平庸,使得幼儿园教学"日常生活化"。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理解"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的含义,明确"一日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幼儿园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应当重视教学实践中的交往,尤其是教师与幼儿个体之间的交往以及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真正关注和回归幼儿的文化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0.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由于这一命题在语义及逻辑上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在人们理解上存在偏差,学界对此也褒贬不一。从新课改的内容及这一命题提出的背景看,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更多是向人们传递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用生成性思维方式去看待教学和学生,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成于其中的"生活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思品课原本应是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不少思品课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局限在怕本的世界里,回避纷杂的现实生活,忽视学生的理解、体验与感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对学生的心灵产生触动和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生活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对生活现象的论述与现象学的"生活世界"命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比较陶行知与胡塞尔、范梅南等人的哲学思想,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陶行知关于教育与生活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现象学教育学思想,并启思于当今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解决语言理解的问题,经常出现老师逐字逐句讲解,学生逐字逐句记录的满堂灌现象。文言文的阅读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得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体验,进而获取多种能力的发展。因此,文言文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单个字词句的理解,局限于用一本教材完成教学任务,而应充分挖掘、整合各种资源,将文本厚化,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14.
丁丁当当     
<正>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丁丁当当是一对充满灵性的傻子兄弟,两个肉体,好似一个灵魂。他们生活在一个常人无法理解的世界里。偶然的机会,他们跨入社会,和世俗世界发生这样那样的碰撞,演绎出或温馨或冷冽的故事。丁丁当当不像造物主失手产出的"劣质品",反而像是一对天使,用一种永远也不会被"社会化过程"污染的天真、单纯和善良,反衬着人类各种灵魂的底色。  相似文献   

15.
化学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掌握、运用化学知识点,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化学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发散性思维,去理解、体验化学,感受化学世界的微观现象和宏观现象。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时的奇特想象力,使他们感受化学世界的乐趣,顺利理解和掌握化学世界中的新知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只有  相似文献   

16.
要想拥有高品质的学科生活,教师首先要对学科的价值本身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需要有意识地用学科的方式去观察、追问和反思生活世界中纷繁复杂的现象。教师学科生活方式的优化,关键在于对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深度理解,能用学科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深刻的学科理解,能让我们的教学既有学科味道又有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存在成为一种无法避免的事实,对知识的不理解困扰着孩子,这种现象也同时困扰着教师,本文就教学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学困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教学》2017,(14):40-41
<正>新课改后,高中生物学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过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人文性与学科性被硬生生地割裂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学生成为"考分"的牺牲者,最终,素质教育无法实现。如今,新课标强调生物学教学要与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对人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打造一个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活力的高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育的目标。化学学科的独特之处在于从微观中看世界、从变化中看世界、在符号中理解世界、从实验中重现世界。化学课堂教学是一次丰富而生动的"理解"与"对话"的师生交往过程。将学生认知阶段与学科特征相结合,从生活中提取概念,从讨论中理解内容,在实验中加深理解,调动学生观察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这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现况的调查和探究,发现高中学生在传统授课方式下的知识体系与实际应用存在"脱节"的现象,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此同时,学生用地理知识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迫切需要提高。鉴于此,本文提出启发式教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所学为所用,将高中所学的地理理论知识用在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